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纺织工业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纺织品贸易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60年代开始,纺织产品一直居于我国出口创汇商品的第一位。1978年到1980年纺织工业为我国创汇630亿美元,1990年和1991年其出口值均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却遇到不少困难。原料短缺,原棉大量缺口,毛纺原料3/4需进口,国产化纤不能满足需要,棉花价格和工资成本逐年上升,加之设备陈旧等原因,虽然纺织品出口贸易逐年大幅度上升,但出口单价逐年递减,出口主要以原料和半成品为主,我国纺织工业近年来依靠原料资源和低廉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削弱。因此,客观而准确地分析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对于制定和调整我国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以及纺织行业政策,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结论。
二、国际竞争力的涵义
对于国际竞争力,欧洲货币基金会解释为:企业家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外的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能力和机会。美国“工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则强调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的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够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前者可视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后者偏重于国家的竞争能力,两者从不同层次阐述了这个概念的涵义。国家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国家的重点产业上,即国家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反映。
国际竞争力由多种因素决定。欧洲货币基金会曾使用一个庞大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各国的竞争力,这种方法考虑了8个主要因素,即经济活力、工业效能、财政活力、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对外经济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国家干预程度,每个因素被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指标,整个体系共使用188个指标,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出各国在各个方面的差别,对探求改善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仅从纺织工业的产业特点出发,对纺织工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及其影响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
1.综合国际相对优势的比较
从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量上看,目前我国处于优势地位。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也主要集中在港澳、日本、美国、欧共体和前苏联、东欧。目前我国在这些市场上已成为主要供应者之一,占有重要地位。如近年来,我国一直占香港市场纺织品进口总量的63%左右;对日本出口棉坯布占其进口总量的80%左右,棉涤纶坯布占90%左右,服装、针棉织品已近50%;按美国商务部统计,1990年,我国已成为对美国纺织品出口数量最大的供应者,占其进口总量的13.9%,金额居第二位,占12.6%;对欧共体,1989年我国是其前三位的供应者,占8.21%。这就表明,我国在纺织品贸易主销市场上已占有较大份额,对市场具有某种控制力和较强的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一大批新兴的纺织品生产国,如南亚东盟乃至巴西、土耳其、印度等一些国家近几年来异军突起,争夺市场份额,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些国家在中低档初级产品市场上已与我国形成正面对抗的态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构成严重威胁,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相对优势的比较亦可通过出口绩效指数加以证实。出口绩效指数(用REPij表示是通过各国商品出口额的比较来衡量相对优势,它是指一国家某项产品输出占全世界该商品输出之比与该国商品总输出占全世界总输出比率的百分比,其数学模型为,含义为当i国j商品出口在全世界j商品出口的占有率大于该国总输出在全世界商品总输出的占有率时,则该国在j商品上有显著的相对优势,反之亦然。一般而言:(1)REPij在250以上者为强相对优势产品;(2)REPij在125~250之间为相对优势产品;(3)REPij在80~125之间者,为中等相对优势产品;(4)REPij在80以下,为弱相对优势产品。
比较1989的数据,我国的REPij低于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印度三国,与韩国不相上下,表明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印度的纺织工业相对优势后来居上,对我构成威胁。但从“比较效益”观点来看,这些国家并未形成规模优势,不足以构成对我国纺织工业向国际市场拓展的重大障碍。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不会失去世界纺织强国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将继续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
2.出口价格及工资成本的比较
从出口价格分析,我国出口纺织品平均每吨纤维创汇仅及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而目前我国纺织纤维原料价格已接近国际价格。如1989年我国一吨纤维制品的换汇水平为5800美元,意大利、西德、日本吨纤维制品的换汇水平都在1.3万美元以上,香港、韩国和台湾也在1万美元左右,都大大高于我国。
我国纺织品出口价格较低(占据优势),但同时换汇水平也低于其他几国,原因是我国出口基本集中在中低档产品市场,大量的初级产品、低档产品被外商买去后经过深加工和精加工、制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价高于原料价格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目前我国出口纺织品按数量计虽居世界之首,但按金额计却居世界第五六位。近年来,世界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和地区都在极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出口单价提高很快。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单价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从1985年到1989年4年间提高了31.4%,但提高速度仍低于意大利、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和香港。
从工资成本来看,对于我国众多国营纺织工业企业而言,由于社会负担重,加上对劳动力的不合理占用,使得工资总水平持续上升,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已由过去的5%左右平均上升到9%以上,而发达工业国家则由过去的20%左右下降到5%以下。1984年每个纺织工人每小时劳动报酬:中国为0.20美元,巴基斯坦为0.28美元,印尼为0.22美元。而1990年,中国为0.40美元,巴基斯坦为0.37美元,印尼为0.23美元。我国纺织业货币劳动生产率目前只及美国、日本的1/9至1/8。实物劳动生产率只及美国的1/4,日本的1/3。印染业只及美国的1/10,日本的1/3。由于发达国家纺织工业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我国,尽管他们的工资很高,但单位产品的工资含量并不太高,而我国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使得纺织工业单位产品工资成本优势明显减弱。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生产高创汇、高档次产品,是对我国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顺应90年代世界纺织品市场需求结构越来越向高层次发展,趋向于个性化、时尚化、高档化、短周期的趋势,将竞争的焦点集中到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亦即技术水平上来。参照国际纺织最新技术动向和研究国内纺织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集中一批国内出口骨干企业组成“国家队”,在提高出口纺织品的技术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的技术取向应该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技术方面即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研制高功能产品,向精细加工和生产自动化方向发展。
3.企业经济规模的国际竞争能力比较
世界主要纺织生产国(地区)都拥有一批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纺织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大型企业集聚了一批头脑敏锐和经营有方的优秀企业家,他们与政府紧密配合,往往成为本国纺织服装领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在我国,类似这样的具有很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则微乎其微。
以下以化纤工业企业规模为例作一分析(见表1)。
表1 化纤工业企业规模竞争能力比较(1988年)
资料来源:《TextileOutlookInternational》
目前,世界上大型化纤跨国公司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共20余家。这些跨国公司由于凭借资金、人才、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等一系列优势,对世界化纤工业的发展拥有相当大的推动力和控制力。我国由于过于分散的经营,在国际上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因此为了加速国际化进程,我国纺织业必须加紧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依据不同商品的销售特点,积极推进企业的集团化、国际化经营,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的纺织品企业集团,使之成为纺织品出口的主体。这种大型的综合性的纺织品企业集团,应当是具有外贸、生产、科研、信息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它应拥有自己的出口生产体系,具有自己的开拓出口新产品的科研体系和纺织品国际市场的信息调研系统。这种企业集团应逐渐发展为跨国公司,并通过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的纺织品原料、技术设备和市场,以求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国际竞争实力。
(收稿日期199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