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_李敏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_李敏

贵州省开阳县第一中学 550300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而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区别。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已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提高,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1:6: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协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先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层和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分层备课。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3.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不致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能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4.分层作业。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5.分层课外辅导。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知识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四、“分层次教学”的启示

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

2.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

3.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

4.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

5.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6.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

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

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要进一步探讨与改进。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