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古镇的建筑文化研究论文_王佩雷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随时代的进步中国越来越明白历史的优势。人们开始重视起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通过实地调查从了解官渡的历史及存有的古迹建筑风貌与文化特性,对官渡古镇建筑文化进行探究。同时根据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和历史古迹建筑的空间布局来分析,最后对古镇建筑文化的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官渡历史;建筑布局空间;古迹建筑文化

1、研究的背景

历史是在时代和文化发展变化中向前延伸,历史为一个国家留下了先人们的智慧。古镇的发展距离今天历史悠久,是滇文化形成的源头,在唐开元二十六年,建设了一个渡口带动周边的经济并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要塞,同时文化和建筑显示出当地独具的风格。现在的官渡古镇建筑,也保留了当时历史文化特征,延伸了当时的建筑特色文化。

1.1官渡旧事

在738年前,南诏开始统一,六诏合一,并归附唐王朝,南诏王受封为云南王。当时滇池与官渡古镇毗邻,滇池水位也较高。人们要进入拓东城,需要先走水路,就在“蜗洞”修建了正式的官方渡口。此后,人们出入云南,都会从这个渡口经过,“官渡”也由此而得名。这里也逐渐繁荣起来,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了一个津要。唐代佛教密宗在官渡兴起繁荣,并与本土宗教信仰融合交流,这时修筑的寺庙也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特色。同时元代是官渡古镇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官渡县治的设立、良田沃土的扩张、寺庙佛塔的修筑,给当时人们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官渡与滇池没在相连接。著名的宝象河,成为了沟通官渡古镇和滇池的重要河道。官家渡口地位消失了,人们开始对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等方面进行发展,直到明清时代,这里已经发展成了商铺林立、物品丰富的集市。所以从远古的贝丘遗址,到充满神秘的古滇王国,接着到人潮涌动、船只来来往往的渡口,这里有着千百年来的繁荣昌盛。古镇保留着从唐代到清代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传统的历史文化古迹,被现在的人们称为“官渡八景”,拥有“四合院一颗印式”民居风格,有“小云南”之称。[1]

1.2官渡历史遗迹建筑概况

现今的官渡仍然遗留着千年来传承的民俗文化及传统建筑景观,本土风貌突出,古镇中的建筑大部分属于木构架结构,且建筑成群体现出建筑的群体格局。其中观察单独的一个房子,可以看出多是矩形的建筑形态,非常整齐大方,建筑体积占地面积少。而且民居、寺庙、宫殿等都由详细规划类型多样的建筑群构成并展现出当地特色的院落风格。院落风格是由建筑群体构成的,也是构造建筑最基础的风格,同时也是古代民居建筑主要形式。现今古镇中的院落民居还是存留着“四合院一颗印式”院落风。

2、官渡的建筑风貌与文化特性

官渡建筑特色体现出传统的本土风情及文化蕴意。院落风格的古建筑民居与当地人们生活及周围自然环境之间关系密切,而且从古至今建筑的发展也证实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最后把官渡古镇构成具有传统本土文化建筑与当地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和谐相处的效果图。

2.1官渡建筑中的古民居展现出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官渡古民居是围绕 “人”生活的中心来建造,同时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的影响,明显表现出建筑与它们融合的特性,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表现出建筑具有人的灵活性。于是在构建建筑群落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观察周围环境,建筑风貌要与周围环境相互对应的原则。

2.2官渡历史文化古迹的建筑艺术

官渡历史文化古迹具有直接性、聚落性的建筑艺术,尤为突出的是古镇建筑与本土宗教信仰融合交流,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以官渡现今保留的唐代南诏时建筑的土主庙为例。土主庙布局十分特殊,现今存留下正殿,在公元1895年重建,土主庙大殿是坐立在青石砌成的平台上,大殿上的边檐凌迟空中。殿门上的浮雕突显虚实结合,雕刻技术精细圆润,线条细密流畅。属于单檐歇山顶,前廊后厦,穿斗式七檩粱架结构。由其是正面檐下那片密密麻麻的雕花斗拱,斗拱共四层,每层又出45°斜拱,每两拄间的斗拱多达6朵,层层累累,密密匝匝,组成一片巨大的斗拱网。所有拱头都雕刻成龙头、象首,施以五彩,使人眼迷神乱,仿佛有数百头神龙彩象翻腾向前,跃跃欲出。斗拱作为檐柱之间的过渡结构,其功能是支撑出檐,使挑檐溜远而上翘,便于采光和出水,同时将整个屋顶的重量过渡在柱端。此外,庙宇宏伟宽敞,古树茂盛,百花齐放,庄严肃穆,让人感到幽静。这种建筑样式是清代时期的典型,同时成为了建筑艺术审美的标准。

3、官渡的建筑空间分析

3.1官渡建筑群体布局空间

院落的布局空间与院落内的人们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人们生活合理体现建筑环境,并且院落内部进行序列化以宗教建筑为中心形成聚落。我们了解各民族风俗文化的独特能体现出不同的建筑布局。所以用建造物体具有的本土文化和存在的自然环境的结合表现聚落布局特质,同时建筑的本土风貌空间能很好的展示出它处在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可以作为聚落布局建筑经过千百年历史延伸遗留下来的重要证据。

3.2官渡历史文化古迹建筑格局

妙湛寺金刚塔———显著密教文化灵魂

妙湛寺是昆明滇池区域最大的寺庙,是官渡六个寺庙第一,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气势宏伟。根据历史的记载,妙湛寺在公元1290年开始建立,历经五年才建成。并且现在存留的寺庙、金刚塔和双塔等历史古迹建筑都均在明代天顺年间重建。金刚塔是1458年南总督沐瓒倡导、云南镇守太监罗珪出资建成,是一个在方形高台基上建成的中大塔四角小塔的五塔建筑,突出对五佛的崇敬和供养。塔座为方形,东、西、南、北四道券门运用十字形状贯穿,又称穿心塔。主塔高大宏伟居中。塔身状如喇嘛塔,两头粗,中间细,下半部有七圈莲瓣(称金刚圈)如台阶样层层收缩。塔四面开眼神光门(佛龛)。塔身之上有方形须弥式塔脖子。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及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座台四角各立藏式瓶型小塔一座。金刚塔虽然历史时间短,却体现出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重要性。是现在存留年代最早的金刚塔实物建筑,同时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部以砂石构建的石塔。以喇嘛塔的特点体现出密教文化更完善的一种佛塔形式。是官渡镇古建筑群的中心布局。

4、古镇的建筑空间布局与当地人们生活的联系

4.1古镇建筑布局与当地人们经济、农业生活联系

古镇拥有平坦地势,位置作为昆明南方向的入口。具备这些优势的地理位置条件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经济生活需求。又因为在唐代时期官渡就有集市的出现,直到明代和清代时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人们重视,滇池与官渡古镇相连,滇池水位也较高,当时居民就兴起渔业和农业的发展来提高经济来源,则对于每个居民来说拥有更多的土地才是最为重要的保障,古镇内的院落建筑分布排列就十分紧密,院落的内部空间量小。所以本地居民生活能够影响到古镇建筑布局的规划。

4.2古镇建筑布局与本土宗教文化生活的联系

因古镇院落内部进行序列化以宗教建筑为中心形成聚落。官渡古镇就以妙湛寺作为整体建筑布局核心体现古镇特色。同时是受当地居民世世代代在这生活形成的结果,现在古镇建筑布局也是妙湛寺作为中心的院落布局,本地居民原有的宗教文化生活影响着它,在它附近又重新建造了两座寺庙。这三座寺庙围合起来公共空留空地形成公园公共绿地,为当地居民提供能够休息游玩的地方。让当地民俗团体自发结合到哪里,开展具有本土民俗风格文化、娱乐的活动,使这片区域的中心地位得以突显。

4.3古镇建筑布局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因古镇建筑都以聚落布局,建筑的风貌以当地的民俗文化来呈现。官渡古镇原本有五个村,村民都是汉族,当地的居民结婚都遵循汉族婚姻的体制来完成,这就导致许多居民的结婚对象大都来自周边,五个村子像不存在界线一样看似成整体。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五个村子已连成一体。当地居民住宅生活习惯为四合院。大部分四合院内部具有一块公共空地,作为家庭各个成员能够良好的交流沟通并生活舒适的地方。

5、官渡建筑文化的保护

对于建筑这一词,理解是文化的记载。对古民居及历史文化古迹建筑的研究,能接触并感应到年代历史、年代面貌、本土民俗;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的社会场景。这真实存在的建筑形体能让我们积极认识到国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可以对它进行创造、发展、巩固等三体系,但尤为重要的是它不能用文字来替代。

当下对于古镇建筑文化保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以下四点来呈现:(一)、出现了建筑在物质性方面老化及功能性衰弱的现象非常严重。街区风格体现不出具有人性的活力,而且古镇街区内部的民居建筑有严重的损坏,不在适用于居民居住。现有的新建造的民居建筑带有自家自建的奇异风格,没有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以此就损坏古镇街区整体风格。导致了这一结果。(二)、古镇街区新建造使传统风貌逐渐消失,同时导致建筑变大引起街区环境变差。(三)、因古镇中的街区开始以“城中村”方向的发展,使建筑过大,出现乱建现象,导致没有足够的公共绿地空间及一些人们活动的开阔空问。[2] (四)、古镇建筑与官渡周边环境存在差异风格不符,古镇被周边发展的城中村紧密围绕着,街区建筑重新改过,一眼看去就不存在古代建筑原有的风貌,大多体现出现代化的商业元素。

如何运用两全其美的办法官渡古镇建筑文化合理开发,同时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现今我们该去思考现实和实际问题。希望官渡的建筑文化以及当地特色,能够遵从古镇人民的心声,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它具有的传统文化建筑和传统的休闲生活方式,保持风格质朴,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及舒适宜居住的城镇特色。

参考文献:

[1]文脉形成的研究对聚落改造的作用———对官渡古镇改造的认识 盘国安;朱文良-《小城镇建设》-2008

[2]基于地域文化理念的小城镇形象探讨 李爽;文剑钢;叶明强-《小城镇建设》-2010.

作者简介:王佩雷(出生1995年5月),女,云南文山人,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州,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昆明官渡古镇的建筑与文化关系。

论文作者:王佩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官渡古镇的建筑文化研究论文_王佩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