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国有股权市场化进程_国有股论文

国有股权的市场化进程将加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权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A股行情向好的时期,这是一个隐性的重要问题,似乎A股上市国有股权市场化问题离市场还很远。但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一、二级市场的影响都将会逐步加深。

到2010年上半年,A股全流通数量将取得质的突破,而国有股数量在A股市场总量中占比高达七成,国有股权加入可流通股行列将可能造成未来一、二级市场定价机理等一系列的变化。

尽管短线投资人可以暂时忽略大量国有股市场化所带来的影响,但是作为中长线投资人,尤其是打算较长时间内持股的战略投资者,就不得不衡量未来国有股市场化可能对其潜在收益与风险造成何种影响。

政府作为国有股权的最大持有人,也将会对所持有的大量国有股进行管理,以保证国有股权的保值与增值。

管理层已开始着手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问题设计管理方案,而且现在已经有部分国有股权开始进入二级市场,成为普通的可流通的A股。目前对上市国有股权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对管理层未来继续推出关于上市国有股权的管理政策或措施是值得期待的。

当前上市公司

国有股权的管理状态

全流通时代,迫切需要对国有股权妥善管理

之所以关于国有股权的管理问题重新进入了我们的分析视野,是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即未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数量庞大的国有股权都将拥有在二级市场上的可流通权。到2009年年底,A股的可流通比例将接近70%,2010年A股市场将基本进入全流通状态。

投资者担心这些巨额的可流通的国有股权会“不宣而战”地涌入二级市场;管理层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既担心国有股权在变现时可能会冲击二级市场,又要考虑国有股权在拥有可流通权后如何真正地流动起来,还要考虑国有股权的增值保值问题等等(见图1)。

图1 A股可流通比例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WIND

当前对国有股权的管理仍处于探索状态

对国有股权的管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管理层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开始尝试对A股国有股权的管理,先后推出的政策措施也不少,但至今天为止,仍然处于探索状态。2009年6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办法》。这一次办法的发布距最近一次公布的规则也已有四年多了。而目前这一最新规则涉及的国有股数量也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它只是涉及2006年6月5日之后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

目前已有部分国有股持有者在减持国有股,更多数量的可流通的国有股仅仅只是依靠行政方式在管理。

可以说,迄今为止,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问题还处于探索状态。目前管理层对数量庞大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并没有非常具体地、系统地管理措施。6月19日发布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办法》也是目前仅有的对国有股权的管理措施。

转持给社保基金的国有股数量占总量小部分

按6月19日公布的国有股转持的政策,131家公司826家股东应转持给社保基金的股份共计是83.94亿股。这131家公司是2009年6月份之后发行上市的公司,其A股合计8565.82亿股。转持的国有股总量占股份总量的比例是0.98%,不足百分之一。而实际上,这131家公司的国有股占比显然并不只有0.98%。也就是说转持给社保基金的国有股仍然只是整个国有股权总量的一个较小部分。这主要是因为,政策所规定的应当转持的国有股仅是指公司IPO时其国有权股的10%,而其中不少公司经过几年的增资扩股或送股,国有股的数量已大幅扩张,远远大于当时IPO的数量。

与以往不同的是,6月19日的政策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大体完成、大量的国有股权将要转为可流通股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也是股改基本完成后首个关于上市国有股权管理的政策,并且国有股转持给社保基金有一定的锁定期,这使得部分国有股权得以有效锁定,延缓了国有股流入二级市场的速度与数量,对于二级市场构成利好。

未来新的国有股权管理政策值得期待

目前国有股权的管理基本上没有法规政策方式的强制约束或管理,基本上处于自由状态,必要时以行政方式约束。因此,目前已有少数解禁的国有股权在二级市场中流通。由于数量不是太大,并没有引起市场太多的关注,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也还没有体现出来。

对于目前基本上处于自由状态的国有股权的管理与引导,我们还是预期管理层还会出台进一步的管理与规范措施。至于新规则与政策对二级市场的影响,现在还难以定论,但是有一点可以判断就是在较长时间内,国有股权在A股市场尤其是主板A股市场中的主导与核心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国有股权的实际控制人分析

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人结构

目前A股市场有一半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而从股权数量上看则超过50%,数量相当大。根据A股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分类统计显示,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国有企业、大学、地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上市公司占A股总数的53.53%。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和地方国资委控制的上市公司家数最多,达到600多家。

国有股的实际控制人:中央国资委与财政部

毫无疑问,A股市场上的国有股权比例是相当可观的,这些国有股东多数位于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这也是中国股市的最大特色。

根据万得统计,全部A股上市公司(不含中小板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量合计11727.28亿股,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40%的上市公司达500余家,累计股权达9178.85亿元,占全部A股股票(不含中小板)总数的78.27%。如果以持股比例超过40%的第一大股东所累计持股作为判断国有股权基本数量的话,国有股的总量是相当可观的。

根据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中石油、中信集团和财政部等都是国有股权的持股大户。对这些上市国有股的持有大户进一步归类则清晰地显示出上市国有股权的两大持有人:

国有股权的第一大实际控制人是中央国资委。中央国资委主要是控制了重要制造业,如钢铁、电力、航运、军工、煤炭等行业的国有股权。

国有股权的第二大持有人是国家财政部,财政部主要是控制金融业的国有股权。

另一实际控制人:地方国资委和地方政府

地方国资委和地方政府也同样拥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国家股权。根据万得统计,实际控制人是地方国资委和地方政府的A股公司多达612家。

这里我们以这些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来判断地方国资委和地方政府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基本数量。统计显示,这部分股票累计有1904亿股,占全部A股19138亿股的比例约为10%。统计显示,上海、广东、北京和山东省的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拥有实际控制权的股权,在全国30个省市中居前位。重点关注地方国资最多的省市。

当前国有股权变化的新现象

减持公告中已偶现地方国资委的名单

从去年至今,地方国资委不时地有减持行动。如2008年上半年有漳州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减持片仔璜(600436)、宜昌市夷陵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2008年初被公告减持兴发集团(600141)。山东沂源县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2009年7月7日被公告减持山东药玻(600529);2009年7月17日,西藏国有经营资产经营公司被公告减持S下珠峰(600338)等。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及地方国资委的所持股权的锁定性弱于中央企业及中央政府机关等的所持股权。

从目前公告的情况来看,地方国资委有减持所持股票的情况,但公告中直接出现地方国资委名单的还不算多。我们认为,目前地方国资委减持股票的行为还不太普遍,但肯定会比公告直接显示的要多一些。这是因为,许多地方国资委虽然不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但却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国有股权比例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目前两方面的数据变化显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比例已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之所以作出如此判断,有两个依据:一是“大非”的小规模减持行为一直持续不停,今后也不会停止。二是近三年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呈现小幅度下降态势。我们知道,主板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多数为国有股东,且平均持股比例相当高,而前个大股东就涵盖了更多的国有股东。而近三年来,这两大比例呈小幅下降态势,其中,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趋势就更明显一些。

如,2009年中期,在全部1602家公司(不含新股)中,986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前个大股东)半年内的变动率在下降,占公司总数的比例61%,这一比例较2008年年报时要大,也就是说,2009年上半年已有更多的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在下降。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比例下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上市公司股权比例从绝对集中到相对集中,再到逐步相对分散的过程,这也是一种必然的变化趋势(见图2)。

图2 2006~2009年中期三年半间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呈下降趋势

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应透明化

市场化经济深化过程中国有股将大规模减持

我们看到,在政府发布的一系列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政策或措施中,最关键的主线、也是市场反响最明显的主线就是国有股减持问题。的确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国有股权也存在市场化要求。

我们认为,对A股国有股管理的市场化步伐已经拉开,A股国有股权拥有在二级市场上的可流通权是国有股市场化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证券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未来国有股权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减持?减持的时间进程、方式如何?

我们认为,要妥善、有效持久地管理巨量国有股权,仅仅是行政约束是不够的,也不能仅仅依靠几家大型国有股东出面对所持国有股解禁后的表态。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可能会逐步出台,对国有股权的管理应当追求透明化,使投资人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期。

由于目前A股市场中国有股的比例太大,在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国有股权较大规模的减持是早晚之事,问题是减持多少为限?减持的节奏及方式如何?2009年6月19日将“部分国有股权转持充社保”是国有股权减持方式和数量上的一种有效的探讨。我们认为,接下来,这样的探讨还会继续下去。

三大动量决定国有股权减持的数量及方式

当前上市国有股权的减持意愿及减持数量的多寡取决于几方面:

当前最强势的力量:行政约束力的强弱。前面的分析显示,当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主要持有者是中央政府机关、中央国资委、各级地方政府和国资委以及政府的指定机构。正因为如此,目前以行政方式对国有股权的管理还是行之有效的。不可否认,这也是当前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最强的一股约束力。

最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价格的吸引力。在市场机制下,价格将直接决定买卖意愿的强弱。当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定价具有明显的吸引力时,也将可能导致一些行政约束力比较低的国有股权,如一些地方国资委持有的国有股,会存在较强的“套现”意愿。

最基本的力量:实体经济的景气度高低。当实业投资收益性与股价潜在收益率间存在明显落差时,也不排除诱发部分行政约束力不强的国有股权的“套现”意愿。

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基本观点与看法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中央国资委与财政策是国有股权的最大持有者,其次才是地方国资委。从国有股权管理的状态来看,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关于减持方式及管理问题,这也是二级市场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上市公司国有股在股票市场中与普通A股一样,拥有可流通权,其流通权同样受到相关法律的认可与保护,从理论上看,数量庞大的国有股权如果要进入二级市场上流通,是不受法律限制的。

管理层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正在追求透明化管理方式。此次国有股权转持社保基金就明确地列示出了当转持股份的上市公司名单及所当转持的股份数量。

由于目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在全部A股总量中所占比例非常高,未来继续减持的可能性远大于增持。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比例的逐步降低已是大势所趋。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仍将继续保持较高比例,若减持,则管理层可能会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依级次、行业地位而确定出其最低持股状态或者比例。

目前已经有地方国资委对所属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作出了“最低持股比例”的规定,例如青岛市国资委在2008年6月就确定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最低持股比例。

由于大量国有股权集中持有在中央国资委与财政部手中,锁定性较强,管理相对较易,但持有在地方政府及国资委手中的国有股因较为分散使得管理相对可能宽松一些。所以对未来国有股的减持,既不必太惊恐,也不要过于忽视。国有股减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不排除在某个特定时间会出现跳增。上市国有股权比例下降的过程也是A股市场定价机制发生渐变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渐变过程。

标签:;  ;  ;  ;  ;  ;  ;  ;  ;  

加快国有股权市场化进程_国有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