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历史回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10-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34(1999)06-0021-07
时钟滴答。我们正在走过今天,走过1999,走进21世纪。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回首以往,我们会发现自己正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聚合点上:两极对抗的冷战刚刚结束;经历了无数灾难与变革的20世纪进入尾声;500年来的现代化进程正在促生着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人类开始进入公元第三个千年。无疑,这是一个非凡的世纪之交!过去几个世纪的历史似乎都正在这里沉淀,同时又在这里漩起。以往,多数世纪之交都仅仅是时间流淌的一个标志。而今天,人类却真正地面临着一场变革。历史似乎格外关爱我们这些此时此刻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给了我们一个认识她、梳理她、廓清她真面目的机会。本文旨在把握住这段历史的脉搏,探究过去,展望未来,和读者一起记下本次世纪之交这真正“千载难逢”的一刻。
一
在已经过去的重大历史变革中,离我们最近,对我国内政外交影响最大的是持续了40余年的冷战。冷战展示给我们的突出特点是席卷全球的东西方对抗,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竞争。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一个更为久远的历史背景来考察,就会发现,冷战从根本上讲是近代以来欧美大国争霸的继续和顶峰,同时也是传统的欧美霸权时代的终结。
同以往任何一场大规模的国际冲突一样,冷战依然是以欧洲为中心。冷战虽然具有世界规模,但归根结底是一场“欧洲战争”。欧洲以外地区的对抗和冲突,尽管其激烈程度不逊于甚至超过了欧洲,但都没有能够取代欧洲在冷战中的中心位置。欧洲的事态决定着冷战的进程。欧洲是现代化的发源地,也是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始作俑者。〔1〕(P61~63)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始的种种规则和范例,到19世纪维也纳体系所制造的“欧洲和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勉为其难的脆弱均势,到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体系支配的战后世界,欧洲在全球事务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欧美各大国围绕欧洲领导权的你争我夺构成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发展演化的主线。冷战启始于美苏在欧洲的争夺,最后又以东西方阵营在欧洲对抗状态的结束而告终结。从这一角度看,冷战是几百年来欧美各大国争夺欧洲战略主导权进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的继续。
冷战的全球性规模、军事投入总量与核战争危险把围绕欧洲主导权所展开的争夺推向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就卷入冲突的国家而言,冷战的规模超过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国家都为这场以欧洲为核心的冲突付出了代价。从军事投入上看,敌对双方的耗费总量已经超过了同盟国和轴心国在二战期间军事投入的总量。从1946年到1991年这45年间,美国的军费开支达48,185亿美元之巨。苏联仅在1951年到1974年这24年的时间里,军费开支即达10,403亿美元。如果再加上美苏双方同盟国的军事投入,冷战的军费开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美苏在冷战期间的核军备竞赛更是把欧洲和全世界置于核毁灭的恐怖之中。它们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布下的核武器足以把整个地球毁灭几次,可以说把战争能力发展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冷战的结束意味着近代以来欧美大国传统的霸权时代的终结。这种霸权时代的突出特点是以欧洲为中心,以欧洲国家的分化组合为壁垒,以军事力量为寻求霸权的主要手段。冷战的结束使这一传统的霸权时代成为过去。
首先,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也最终丧失了它在全球事务中的核心位置。事实上,早在上一个世纪之交,欧洲列强就由于彼此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开始丧失对欧洲事务的协调能力,并由此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都是凭借美国和苏联这个欧洲核心圈以外的力量才得以平息下来的。但欧洲在全球事务中的核心位置并没有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改变,冷战仍把欧洲作为主战场。然而,正是在冷战期间,欧洲以外的战略力量有了迅速发展,世界形成了新的力量对比。70年代的中美和解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冷战的世界格局,美中苏战略“大三角”关系的形成加剧了两极格局向欧洲的萎缩。尽管80年代初里根上台之后重又竭力推进两极对抗,形成对苏新的战略攻势,但欧洲的事态已不再能够左右世界的事态,冷战已经越来越成为欧洲的冷战了。以苏东巨变为标志的冷战在欧洲的结束并没有能够使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第二,欧洲国家本身的历史性变化也为欧美大国传统霸权时代的终结注入了推力。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之间的此消彼长、你争我夺一直主导着世界秩序。这种历史现象是欧洲力量的象征,也是欧洲悲剧的根源。这种悲剧包括一战和二战给欧洲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生灵涂炭,也包括二战之后欧洲国家充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前线的命运。美苏都把欧洲国家当成了威逼对方的“人质”。这种处境迫使西欧国家捐弃前嫌,走上了“化干戈为玉帛”的道路。从1952年建立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开始,到1958年建立欧洲共同体,直到1993年发展为欧洲联盟,它们消除了彼此间的战争危险,重新塑造了对欧洲事务的协调能力和机制。这样,欧洲已不再是近代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是非之地,而是超越了历史纷争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新型的国家共同体,同时也是全球事务中日渐统一的一极。以西欧国家的分裂和对抗为基础并把其他国家卷入其中的世界性冲突已成为过去。
第三,苏联的垮台和冷战的终结使以军事力量为支柱的霸权时代最终成为过去。弄清苏联垮台的真正原因是准确判定冷战性质的关键。苏联曾经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曾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改变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统天下,并由此成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心中的希望和旗帜。中国革命的成功也是得益于苏联的榜样作用和多种支持。但是,苏联最终又被证明是一个传统的霸权国家。苏联领导人同沙皇俄国的决策者们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一直把对外扩张作为国家战略的基石,为此调动所有社会资源,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社会主义学说往往被他们当成剥夺他国主权、实现苏联意志的工具。随着对外扩张的步步得逞,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领路人的意识形态光环也逐渐散去。最后支撑苏联国际地位和世界霸权的只是赤裸裸的军事实力,而这种军事实力又是靠牺牲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来维持的。当新技术革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蓬勃兴起,社会生产力进入新一轮更新换代时,苏联领导人却在传统的扩张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在阿富汗陷入了“越南战争式的泥潭”。当80年代初中国已经从极“左”路线的支配下摆脱出来,经济改革初见成效,国民经济实现了根本好转,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之后,苏联领导人却仍然对其几十年霸权战略的积弊之深缺乏足够的认识。结果在面对80年代美国发起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的挑战时,苏联因负担过重、欠帐太多而无力应付。尽管其新的领导人用尽了浑身解数,不但在外交上作出了一连串让西方领导人都感到意外的让步,而且还按照西方的愿望迅速改变了社会制度,苏联这个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的超级大国还是轰然倒地了。从这个角度看苏联的垮台和冷战的终结并不是意识形态之争的结果,更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孰优孰劣之争的最后结局,而是战后以来苏联领导人僵化、过时的战略观念所致。
近代以来,军事力量的确在欧美大国的纷争与霸权中一直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但冷战期间,当美苏两霸的战争能力发展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点时,它们控制世界的能力却反而下降了。原因在于非军事因素在国际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进一步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市场力量开始挑战国家力量的主导地位,“经济战”因而取代“军事战”成为民族国家的主战场。1961年经合组织的建立,1975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召开与制度化,便是这种转变的一个标志。苏联长期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变化,仍然在其传统的扩张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它赖以称霸的庞大的军事力量反过来倒成了它生存下去的负担。美国在冷战中并不是没有失误,越南战争就是由于美国领导人的固执、僵化和愚蠢所造成的一个历史悲剧。但是战后美国经济虽然时有波折,却在总体上一直保持增长,并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在新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因此得以弥补美国领导人的过失。苏联的领导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冷战的终结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20世纪的转折。
二
20世纪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战祸最为惨烈的世纪,也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最为迅速、人类社会变化最为深刻的一个世纪。愈是临近世纪末尾,我们愈是发现20世纪的变化非同寻常。20世纪有我们说不尽的话题,也有至今我们尚不能完全理解的奥秘。这里的描述和分析只是集中于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几个方面,难以把20世纪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全都概括进去。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20世纪是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历史性突破,亚非拉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一个世纪。
资本主义在20世纪前期危机不断,并由此酿成两场世界大战。战后罗斯福的“新政”式资本主义成为西方国家经济运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中包括利用国家权力实行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形成完备的福利国家制度。这是战后资本主义得以化解危机、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战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也在调节资本主义矛盾、促生新的生产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在20世纪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从单一模式到多种创新的历史性突破。可以说,没有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也只能是乌托邦社会主义的一个变种。俄罗斯能够从当时欧洲最落后、也最脆弱的境地中摆脱出来,并且经历了国内战争、外敌干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酷考验,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的一大成就。如果没有社会主义革命,俄罗斯在20世纪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二流强国;如果没有社会主义苏联的殊死抵抗,美英法等在希特勒所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要遭受更为惨重的打击,战争就完全有可能是另一种结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他的名著《极端的年代》里有过这样一段话:“若无苏联付出的代价,今天在美国以外的西方世界,恐怕将只有各式各样的独裁政权,高唱着法西斯的曲调,而非今日这百花齐放的自由派国会政治了。这个奇异的世纪,其中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效,却反而救下它的死敌一命。 ”〔2〕(P11 )可以说那些声称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实践是个“历史的错误”的西方人士,得了严重的健忘症。不可否认,苏联领导人的故步自封、保守僵化,是使社会主义在苏联逐渐失去活力和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苏联最后是被它几十年的军事透支和对外扩张所形成的过于庞大的战略负担压跨的。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包括中国所奉行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则为20世纪社会主义的创新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辟了新的道路。一个世纪之前,世界还绝对是西方列强的一统天下。欧洲以外的绝大部分区域都已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多数亚非拉民族根本没有国家的身份,没有参与国际事务的资格。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特别是二战之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一百多个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西方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不能说这些新近独立和解放的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已经获得了和西方国家同样的权力和地位,但他们获得了起码的主权和尊严。国际社会也因此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一统天下。对比19世纪,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
其次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是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世界性进展,全球化时代开始出现,国际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的一个世纪。
20世纪不仅仅是19世纪的继续,更是几百年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拓展和延伸。启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巩固了15世纪以来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所促成的社会变革,开启了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并于19世纪先后把欧洲和北美卷入其中。进入20世纪,现代化的进程扩展到了全世界。亚非拉各民族在获取独立和解放的同时,也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关于何谓“现代化”,有许多争论。从历史角度看,广义上的现代化,指的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急剧变革的世界性过程;狭义而言,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演变过程,而是落后国家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所带动的广泛的社会改革。〔3〕(P16~17)20世纪对于广大亚非拉国家和民族来说,就是狭义现代化所描述的这样一个世纪。它们摆脱落后的种种尝试,包括社会制度的选择,以及围绕制度选择所发生的动乱、战争与革命,都可以被看成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概括起来,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成果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率先进入现代化进程的欧美国家继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至于被一些未来学家认为进入了“后工业社会”。〔4 〕二是现代化的模式有了新的突破,除了社会主义的种种探索外,东亚的日本特别是“四小龙”成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新的榜样,东亚模式被认为是儒家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成功衔接。尽管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遭到重创,但他们仍具有重新进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基础,复苏已经在1999年开始。三是推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市场经济被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国家所接受,从而成为联结整个世界的纽带。
随着现代化进程向深度与广度的世界性进展,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悄然来临。关于何谓“全球化”,学者们的争论比有关何谓“现代化”的争论更为激烈。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西方化或美国化;有人则认为它是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进程,是超越地区、尤其是民族国家主权的一种全球整体性发展的趋势。〔5〕(P96~100 )但学者们的争论具有强烈的推理色彩。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全球化是现代化演进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现代化的扩展与创新。实际上,如果追根溯源,全球化的进程可以说与现代化的进程同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曾对之进行过通俗、生动的描述,只是没用“全球化”一词罢了。〔6 〕(P253~255 )但世界各地区真正在经济上形成趋于一体化的依存关系还是在20世纪后半期,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巨大变革所致:一是冷战结束之后市场经济体系的全球性拓展,二是高新技术所促成的信息网络的全球性贯通。不断拓展的市场经济体系实际上是从现代化到全球化的根本推力。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一个更为庞大的市场体系正在形成之中。这是为什么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合并之风日盛,高潮迭起、强强联手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全球化的风险也迅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金融全球化本来是为生产和贸易全球化服务的。但是得益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可以说日新月异),金融全球化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在加速资本的全球流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给索罗兹之类的投机家利用短期资本牟取暴利,导致全球性金融灾难创造了条件。90年代的两次金融危机使人们迅速地尝到了全球化的苦果。
现代化的演进改变着国际社会的力量对比。当年,正是由于英国带领欧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先行一步,才使欧亚大陆上原本平行发展的几大古代文明失去了平衡,才使西方超过了东方,才有了“中心”与“边缘”的界限,才有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才有了20世纪所谓“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这样的概念。〔7—8〕全球化的来临则在改变着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如今,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内政与外交都已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非政府组织,包括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乃至有着特殊影响的个人,正在全球化的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将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了。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冷战式的、一战和二战式的大国冲突已经成为过去,但“中心”对“边缘”的示范效应和主导效应仍将继续,并将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而更具渗透力。但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压力,或者说全球化条件下的现代化压力将使边缘地区的阶级、民族、种族、文化和宗教等多种矛盾迅速释放出来。对于许多国家来说,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纪。对于全世界而言,传统与现代的纠葛,东方与西方的磨合,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将是难以更改的主题。
中国将不得不接受这新一番历史轮回的洗礼。
三
中国在20世纪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世界上的其他大国相比,中国在20世纪的变革可能是最剧烈、最深刻、最富于历史意义的。可以说,中国的巨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伟大变革的一个缩影。中国在重新塑造自己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中国曾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在人类文明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有的西方史学家甚至认为公元400—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公元1000—1350年是世界的轴心。〔9〕但在西方国家进入现代化进程之后,中国很快就成为落伍者了。
翻开人类20世纪史的第一页,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往往是一幕中国义和团惨遭镇压的血淋淋的画面。〔10〕刽子手中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即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联军。这一幕正好在1900年,似乎是一个巧合,但绝对是19世纪末中国的一个缩影,是整个19世纪中国的一个总结。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整整60年间,西方列强一再纵情掠夺中国的领土和银元,羞辱中国的独立和尊严,中国的民族生存危机已经严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轮番尝试了武力抗争、讨好列强、仿造兵器、发展实业和变法维新等救国药方,但都失败了。王公贵族、官僚士绅和知识分子都一筹莫展,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竟落到了本来就遭受最深重灾难的下层民众身上。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义和团的农民对现代科学知识一无所知,他们的咒语、拳术和刀予怎能抵得住西方人的洋枪洋炮?因此,义和团运动在宣泄民族仇恨的同时也进一步暴露了中国人的愚昧。但正是从义和团运动开始,中国农民被导入20世纪的历史舞台,并在20世纪中国天翻地覆的变革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无数次动乱、灾难、战争和革命,内忧外患几乎一直压在中国人民的心头。中国在过去千百年里所淤积下来的问题和危机似乎都要在20世纪迸发出来。中华民族在过去任何一个世纪里也没有像在20世纪这样面临如此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正是在这样一种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在20世纪成功地实现了“三级跳”: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2000余年的封建统治,在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共和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彻底地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同时也结束了辛亥革命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国家统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最终把一直拒绝现代化的中国引导到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中来了。中国从一百年前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一跃而成为东方大国。中国人民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和期盼,终于得享一个和平的内外环境,可以全力以赴地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了。
中国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落后的传统社会向开放进步的现代社会的转变,走过了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走过的路。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伟大的历史性转变,是难能可贵的,也是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时任何一个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难以设想的。
中国在19世纪的遭遇源自16世纪之后西方(和19世纪末期日本)的崛起,更源自自身千百年来的僵化和封闭。20世纪中国的跃进式发展缩短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进入到现代化的主流中来。但是对于一个文明古国,对于一个在西方现代文明冲击之下唯一没有被摧毁的东方大国,根源于现代化的全球化,可能是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中国由于其本身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历史遭遇将一直处于21世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与磨合之中。中国与西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是21世纪历史演变的主题之一。中国是当今世界各大国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虽然20世纪结束了,但对于中国来讲,“历史并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因为她刚刚重新进入这个世界。
收稿日期:1999-06-28
基金项目: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全球化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苏联军事论文; 欧洲历史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现代史论文; 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