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患者53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53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将从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再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强迫症量表评分。结果:两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强迫症量表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强迫症患者,可以改善其强迫症病情,加快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医学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强迫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039-02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疑难病症得到了更好的治疗。强迫症属于精神病症的一种,其主要具有强迫观念、冲动以及行为的特点[1]。由于长期使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损害到患者认知功能,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认知行为疗法主张将矫正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站在患者的认知角度,结合行为及认知的理论,来配合临床治疗。因而本院将进一步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望能有效改善其病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53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年龄20至46岁,平均年龄(31.51±7.65)岁,病程3至26个月,平均病程(10.96±4.51)月,男13例,女13例;观察组27例,年龄21至45岁,平均年龄(31.04±8.19)岁,病程2至27个月,平均病程(11.58±6.53)月,男14例,女13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皆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均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从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再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进行认知以及行为干预,找出患者相关不良行为的错误认知,认真分析错误的认知根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纠正其不合理认知,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加强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一对一进行患者的心理指导,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通过个例说法以及心理健康宣教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自信。指导患者写反思日记,进行思维干预。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强迫症量表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量表评定,总分为0至40分,分数越高表明病情越重。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强迫症量表评分
观察组患者强迫症量表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强迫症一种具有强迫观念、冲动以及行为的精神病症。强迫症的强迫行为取决于患者自身对于自我强迫思维的评价,其治疗关键在于,需找出患者相关不良行为的错误认知,应用科学证据将之反驳,认真分析错误的认知根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因而在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时需仔细分析其思维,纠正其不合理认知,消除患者负面情绪。认知行为疗法是当前针对强迫症最为理想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具有疗效持久、稳定、起效迅速等特点。需要使用抗精神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由于长期的用药治疗,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损害到患者认知功能[2]。
认知行为疗法主张将矫正认知与行为相结合,不同于传统只强调行为矫正而忽略认知过程的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站在患者的认知角度,结合行为及认知的理论,来配合临床的治疗护理。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对于患者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次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强迫症量表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加快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于治疗强迫症有着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强迫症,改善其强迫症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符泽娟,谢海玲.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改善强迫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20(8):17-20.
[2]高晓峰,何鲜艳,兰智勇,等.认知行为疗法、氟伏沙明联合氯米帕明治疗青少年强迫症效果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39-42.
论文作者:张晓,王云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认知论文; 患者论文; 强迫症论文; 疗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更高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