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骨科 543200
【摘 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36 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在接受术后早期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为50%;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4.4%,对照组为72.2%,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直抬腿训练和CPM 机锻炼动作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指导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规范训练动作,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32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119-0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当前根治严重膝关节疾病患者的方法,手术治疗可缓解病变关节引起的疼痛,纠正畸形关节,改善关节功能[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需要进行关节屈伸、下地活动等康复训练,快速恢复关节功能和肌力,形成正确步态,对提高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有部分研究报道[2],患者对疾病及康复训练缺乏正确认知,训练动作不规范,导致早期康复训练效果不佳。因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36 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性健康教育指导用于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6 例。男性24 例,女性12 例。年龄49~76 岁,平均(58.2±7.4)岁。疾病类型:膝骨关节炎24 例,类风湿关节炎9 例,膝关节结核3 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5 例,中学17,大专及以上4 例。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文化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持续被动练习、徒手练习、步行练习,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健康教育指导:术后第一天: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拔出引流管,进行患肢膝关节按压训练和持续被动活动CPM 机锻炼。抬高患肢,足跟部位放置软垫,将患肢悬空,双手下压膝关节。每次按压1~3 次,每天按压3~6次。CPM 机锻炼:将膝关节维持在30°,做膝关节屈伸活动和直腿抬高动作,屈伸动作10~20 个/次,每天3 次,直腿抬高动作每次5 个,每天3 次。术后第二天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做不负重站立和行走训练,首先让患者坐在床沿,无眩晕等不适感后健肢着地,保持站立状态,护士和家属给予协助。行走时先迈患肢,再移动健肢。术后第3d 进行无阻力电励磁控车蹬训练,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增强阻力和提高速度。每次30min,每天2 次。术后第7d 进行爬楼梯锻炼,依据患者体力恢复情况,逐步增强爬楼梯时间。
功能锻炼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功能锻炼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告知应对措施,从而让患者理解并配合康复锻炼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功能锻炼期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指导,纠正错误动作,直至患者熟练掌握训练动作的要领。每天检查患者功能锻炼情况,对患者进行测试和评价,调整锻炼方式和锻炼计划。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各项功能锻炼动作的规范程度,使用自制康复知识量表评估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量表内容包括康复锻炼的时间、方法、强度等项目。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总分100 分),综合评价恢复功能,评级内容包括膝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伸畸形、稳定性。将恢复等级分为优良一般差,优:85~100,良:70~84 分,一般:60~69分;差:59 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x ± 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康复训练效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为50%,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比较[n,(%)]
2.3 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4.4%,对照组为72.2,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n,(%)]
3.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锻炼动作以膝关节周边肌肉锻炼为主,如股四头肌、臀部肌肉、踝关节肌肉等。通过对膝关节周边肌肉进行锻炼,增加肌肉做功,可提高乳酸和腺苷分泌水平,刺激肌肉组织血管扩张,改善膝关节周边肌肉血液循环,提升肌肉恢复效果[3]。但是康复训练效果与功能功能锻炼的正确规范有关,训练动作越规范,康复效果越显著。因此越来越多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研究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本研究显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应用健康教育指导后,患者的训练效果更好,观察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的优良率为分别为83.3%和50%,优良率差异显著,并且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直抬腿训练和CPM 机锻炼动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似[4],提示健康教育指导可通过规范患者训练动作,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此外,健康教育指导的作用还在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而健康教育指导立足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作出调整,更加适合患者的康复需求,患者也更加积极配合锻炼,严格依据健康教育指导要求进行康复训练[5]。
由于该类患者年龄偏大,患者对健康教育指导接受较慢。而传统早期康复训练忽视这一情况,导致功能训练与患者的需求不符,以至于错过最佳锻炼时机[6]。而健康教育指导应用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加强护患沟通,使患者更好地配合的和实现康复计划,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本研究显示,应用健康教育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显著高与对照组。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指导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规范训练动作,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靳立巾,张杰,贺媛.功能锻炼督查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1):43-45.
[2]颜岚,梁晓燕,许延萍,等.健康教育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9):38-41.
[3]王广玲,徐玲,叶桂华.系统化健康教育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4,12(33):3162-3164.
[4]袁小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61-162.
[5]尹淑珍.健康教育流程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3):2151-2152.
[6]林妙君,熊想莲,苏艳齐.医护联合术前教育班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105-106.
论文作者:李翠华 周洁丽 黄萍 廖克青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膝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功能论文; 效果论文; 《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