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室要想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检测工作质量。一个实验室要想保持竞争力,拥有长久的市场和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检测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实验室要严格控制管理其质量。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
1.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依据
GB /T 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的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提出明确规定: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的有效性。所得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可发现其发展趋势,如可行,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这种监控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也有同样的要求: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的程序和质量控制的计划”。
2.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流程
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管理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个反馈环路进行的,应按如下步骤进行:①确定控制对象;②规定控制对象的标准(预期值);③制定或选择控制方法和手段;④测量实际数据;⑤比较实际数据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超出预定控制限范围,报警系统发出信号,反馈通道中断。⑥采取行动,解决差异。恢复原状(原标准状态) 的手段发挥作用。
3.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式
3.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很好地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的物质。使用标准物质是验证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有三点: 一是作为校准物质用于仪器的校准; 二是作为已知物质,用以评价测量方法; 三是作为控制物质,与待测物质同时进行分析。当标准物质得到的分析结果与证书给出的量值在规定不确定度内保持一致时,证明待测物质的分析结果是可信的。若标准物质得到的分析结果超出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时,则该批检测样品作废,必须重测。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可以检验所用试剂是否合格、检测方法是否正确,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2 通过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
检测结果是通过检测操作人员获得的,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对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的理解及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检测技术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频繁更换和调动。实验室的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必须在检测领域内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3年以上,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者方能出任。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熟练掌握国内外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3.3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是为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其作用有: 一是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其所从事的检测工作的能力,二是通过检测实验室能力的外部措施来补充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程序,三是增加客户对实验室的信任。因此,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能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对检测结果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3.4 采用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测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资源。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应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无上述标准的采用本行业公认的检测方法。实验室应每年对所采用的标准或方法进行有效确认,及时更新,避免使用已废除、过期的标准或方法。要确保检测结果能溯源到国家基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5 应用统计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建立在统计分析基础上、通过大量观测数据得出的,因此应用统计技术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能发现测量系统的变化趋势,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图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主要区分质量的异常波动和正常波动,对过程异常及时报警。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可选择性能数据稳定的质控样或标准物质,按标准正常进行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得到的标准差决定检测结果的控制限。具体可依据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的判异准则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受控。若检测条件发生变化,应重新建立质量控制图。
3.6检测不确定度评定
目前第三方用户对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往往要求有不确定度评定。因此对产品的关键产品指标实验室必须有不确定度的评定。常规检测和校准的标准不确定有A 类评定和B类评定。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具体实施在CNAL /AG 06: 2003《测量不确定度政策实施指南》中有详细评定方法。
3.7 使用经过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
设备是取得准确可靠数据的基础。实验室必须制定仪器的周期检定计划,一般为一年,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对仪器的性能要有明显标识。不得使用不合格或有缺陷的设备进行检测工作。对使用非常频繁的仪器设备要进行期间核查,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8 采用双样平行测定
要减少测定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增加同一样品的测定次数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且也是标准方法的测定要求。在检测过程中,每批样品随机抽取样品总量的20%~30%做平行测定,如果平行测定结果在允许范围内,说明精密度高,如果平行测定结果超出允许范围,则需对样品进行重测。
3.9 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
对无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可采用对易保存的样品采取留样再测的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质量控制。保留样品应在样品有效期内,并确认样品的理化特性没有发生变化。对保留样品的再检验,其检测条件应尽量追溯到前次检测过程的条件,若两次测量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其测量不确定度,则说明该项目的检测能力持续有效,反之应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追溯前期的检测结果。
3.10 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测定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若相关参数测定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4.不符合检测工作的原因分析
当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超过允许范围或出现不满意结果时,立即启动“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首先检查所引用的检测方法是否现行有效,在引用方法之前是否已验证该方法在该实验室的应用情况; 其次要检查操作者的操作过程是否完全按标准方法进行,是否会偏离标准方法,如果偏离,该偏离是否已被确认; 最后查看测定过程是否引用了新的仪器及试剂,新仪器的校准曲线是否准确可靠、仪器灵敏度是否够高、检定校准是否过期、试剂及用水是否够纯、用具是否被污染等,对这部分要素进行失控原因分析,同时该批样品重新检测。
5.结束语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运行,首先实验室应建立完整、有效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实验室活动处于受控状态而不是随意而为; 其次要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和质量意识,制订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内容应覆盖实验室重要的和常规的检测项目,新开检的项目和上一年度不合格控制工作应作为重点的质量监控对象,同时该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实验室对质量控制工作应持续进行改进,不断加以完善; 最后实验室应尽可能参加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即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及测量审核,通过外部的质量控制,可以更好地帮助实验室找出不易发现的检测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改善质量管理,以向实验室的客户提供更高可信度的服务,促进实验室质量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GB/T27O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
[2]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3]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S].2014年第2期内蒙古石油化工65
论文作者:李占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实验室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标准论文; 样品论文; 物质论文; 能力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