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对当前对立的价值观的态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对论文,对立论文,共产党论文,价值观论文,态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价值观。一方面是个人主义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利益努力工作,必要时牺牲宝贵的生命。
共产党人对当前客观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应当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共产党人对当前对立的价值观的态度有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历史观理论层次的问题,即共产党人如何认识价值观对立的根源和如何评价对立的价值观的历史作用;二是政策行为层次的问题,即共产党人对对立的价值观采取何种方针;三是人生观层次的问题,即共产党人在对立的价值观中作何种选择。
共产党人对当前对立的价值观采取何种态度事关重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拟就共产党人对对立的价值观应采取的态度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关心这一问题的人们。
一
唯物史观为我们正确认识价值观对立的客观根据和评价各种价值观的历史作用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唯物史观反对到观念中、情感中、“人性”中去寻找价值观的根源,而主张到人们的现实物质生活中、到人们的社会存在中去寻找价值观的根据。马克思在谈到道德观上的对立时指出:“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而然也就消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75页)价值观,作为对一定利益的追求原则,是人们的利益(最基本的利益是物质利益)的观念表现,是被意识到了的利益。因此,如果说人们的价值观是对立的,只是表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利益的对立。
社会是个人活动的联系、关系的总和。一方面,现实存在着的主体是有生命的个人,因而,必然地存在着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这些个人要能够存在和发展,必须和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总是存在着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的共同利益。但是应当注意,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并不必然地具有对立的形式。个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和对立只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个人之间的关系所采取的特定形式。因此我建议,在历史观的层次上,应对“个人利益”和“个别利益”或“私人利益”的概念作出区别。个人利益是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是不能消灭的,而个别利益或私人利益只是个人利益的特定表现形式,是与公共利益对立的个人利益。个别利益或私人利益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
在原始公有制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不是分裂而是原始统一的。由于生产力极度低下,个人的生活完全依赖于一定的群体,可以说,群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只有通过群体利益的实现才能实现,个人没有超越群体利益的利益。因而,在这个阶段上,并不存在与公共利益分裂、对立的个别利益或私人利益。
个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立是社会本身分裂的结果,是分工和私有制(马克思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一回事”)的产物。这是原始社会解体以后的事。私有制和强迫性分工的出现,国家的出现,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也就分裂与对立了。与公共利益分裂、对立的个人利益就是个别利益或私人利益。个别利益或私人利益本质上是私有者的利益,只有私有者才具有与他人、与社会对立的利益。因此,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本质上是私有者的价值观。劳动者有个人利益,但这种个人利益完全不同于私有者的个别利益或私人利益。劳动者只是为起码的生存权而斗争,他们的个人利益总是受到伤害。因此,不能把劳动者争取个人利益的活动看作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只有私有者才散布谎言,说人人都是自私的,人人都是个人主义者。
个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对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并不简单地是阶级利益的对立,它不仅存在于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内部,以及社会成员和国家、民族之间。因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对立存在于各阶级成员中。
在剥削阶级内部,存在着私有者的个别利益和这个阶级的整个的共同利益的对立,这种对立在价值观上也会表现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对立。我们在历史上总能看到剥削阶级中的一些杰出人物,他们作为这个阶级的共同利益的代表,或者为争得这个阶级的共同利益而斗争,或者为保持这种共同利益而斗争,在这种斗争中,他们常常不计个人的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有时不惜献出个人的生命。同时,作为这个阶级的共同利益的代表的国家,对于本阶级中的个别利益也要有所约束,对于危及整体利益的行为有所惩罚。
在被剥削阶级内部也会产生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价值观的对立。一方面,由于他们个人生活条件的历史局限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被剥削阶级的成员也会产生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也存在着同剥削者斗争以争取自己的起码的生存权的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在价值观上的表现,就是集体主义。我们在历史上总能看到劳动者阶级中的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反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而号召群众、组织群众,进行殊死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他们常常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
一个国家,或者为了民族的振兴,或者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出现了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民族利益和个别利益会发生矛盾,在价值观上就表现为民族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牺牲的人,就是民族英雄。为个别利益而出卖民族利益的人,就是民族败类。
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的最发达的形式,也是最后一个形式。在这里,社会利益的分裂与对立表现得最为彻底,同时,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价值观的对立也表现得最为充分。在这里,出现了最为典型的个人主义,就是资产阶级追逐私利的观念。同时,也出现了真正的集体主义,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剥削阶级内部反映他们整体利益的观念的整体主义不过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是阶级私利的观念表现,在本质上并没有超出个人主义的范畴。无产阶级不仅与剥削阶级不同,也与先前的劳动阶级不同,它不仅是失去了任何私有财产的阶级,更是一个能够认识自己的生存条件并能承担彻底消除私有制的历史使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的私利,它的利益仅仅在于消灭自己,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利益的价值观表现就是社会主义的或共产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才是真正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最后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价值观的对立,第一次取得了阶级对立的形式。当然,这并不排除,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内部也还存在个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对立,因而,也会存在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对立。同时,在无产阶级内部,由于无产阶级个人的生活条件的局限和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无产阶级个人成员也会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但是作为这个阶级的价值观,不是个人主义的而是集体主义的。只有社会主义的意识,才是这个阶级的阶级意识。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立的产生,是人类生活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私有制的产物,是利益分裂、对立的产物,这种对立必将随着利益对立的消失而消失。
认清了价值观对立的历史根源,也就能对对立的价值观的历史作用作出恰当的评价。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是历史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环节。因此,表现私有制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也具有历史进步的意义。同时,剥削阶级也不能只提倡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整体主义的价值观,不然,就无法维持自己的阶级统治,无法保障阶级的整体利益。被剥削阶级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对私有制的一种反抗,具有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意义。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反映,对于无产阶级成员阶级意识的觉醒、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全人类,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二
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存在的根源和它们的历史作用。
我国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以前我们对自己的历史特殊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其他种种条件,搞单一的公有制,搞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但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有严重阻碍经济和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面。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好的道路,正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促进了利益的分化。从所有制的角度来看,非公有制经济有与公有制经济不同的个别利益,集体所有制也有不同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个别利益,在股份制经济中,不同股东之间有不同的个别利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产生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的分化。从经济体制的角度看,所有制的差别就隐没在商品经济的光环之中,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交换的主体,他们有各自独立的利益。商品生产和交换者,仅仅把他们当作商品生产和交换者来看,利润是他们的最高利益,他们就是为了获得自己的最大化的利润而活动的。仅仅作为商品生产和交换者来看的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是他们经营活动的唯一的或最高的目的,其他都下降为手段。非公有制经济个别利益、集体经济的个别利益、经营者的个别利益等等在观念上的表现,就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每个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的个别利益,也会在观念上表现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这里所说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当然包括小团体主义、地区保护主义等等在内。此外,在整个经济生活存在着利益分裂的情况下,每个个人的利益也与公共利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合理的个人利益并不形成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但如果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同范围的公共利益。从经济生活来看,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全民所有制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集体所有制体现的是集体的共同利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中华民族当前最大的共同利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是统治阶级,使社会主义逐步发展,最终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强迫性的分工,消灭三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长远的共同利益,也是全人类的长远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在价值观上的表现,就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总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利益的分化,存在着个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立,这是我们社会中必然存在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价值观对立的现实基础。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一个深刻的变革,是历史的进步。搞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搞市场经济,不可能只存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个人主义还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也有与我们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一面。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对于公有制经济是一种腐蚀剂。在思想观念方面,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影响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影响共产主义在思想上、组织上的纯洁性。目前严重存在的党风、政风不正现象,就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对党和国家政权机体侵蚀的表现。
因此,即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能只要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不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有人说,只有个人主义的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才是“唯一适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与市场经济对着干”,因而我们只应当提倡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这种想法,不仅忘掉了我们的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即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且连资产阶级的自觉观念都不如。资产阶级的市场经济也有其共同利益,资产阶级中的自觉成分十分注意他们的共同利益,因此,在价值观上,与提倡个人主义价值观同时,也提倡他们的“整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难道我们无产阶级搞市场经济,反而只需要个人主义而不需要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国际主义吗?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任何价值观念都是一定利益的观念表现,同时又反过来保护一定的利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是个别利益的观念表现,同时又是对个别利益的促进和保护,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公共利益的观念表现,同时又是对公共利益的促进和保护。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既然存在着不同于个别利益的公共利益,那它不仅必然地会产生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也必然要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去促进、保护它的发展。
三
认清了我国当前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它们各自的历史意义,我们就能在实践上给自己提出恰当的任务和采取适当的政策。
在现阶段,我们不能给自己提出消灭一种价值观而只保留一种价值观的任务。这样的任务不仅是不可能在现阶段完成的,而且是不利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的。我们的任务是,承认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存在的必然性,同时大力提倡、保护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不需要通过灌输而获得,它是自发产生的。个别利益会顽强地产生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只有在个人主义受到压抑的情况下,才需要个别利益的代表人物在理论上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作出辩护、论证。因此,我们今天用不着也不能去提倡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个人主义当然会有各种表现形式,有所谓“合理的个人主义”,有极端的个人主义。对于极端的个人主义,尤其应坚决反对,这些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犯最为严重。应当注意,所谓“合理的个人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的根是共同的。有人认为我们可以提倡“合理的个人主义”而只需要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就行了,他们不知道,极端的个人主义正是从“合理的个人主义”发展来的,而且只要有适当的条件,必然发展为极端的个人主义,目前社会上的大量违法犯罪者,都是由开始的“合理的个人主义”者发展到今天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不能自发产生,必须通过灌输,通过教育而获得。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自觉的阶级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因此,即使是无产阶级成员,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自觉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相反,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他们会受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侵蚀。他们只能通过党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才能获得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因此,党必须对人民群众经常进行社会主义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地确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放弃或放松这种教育是极其危险的。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还需要保护。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和国家保护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这是自明之理。但是今天提出保护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还有特殊的意义。只要我们不停留于抽象的议论而看看实际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人那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是一块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在一些人那里,甚至已经不是臭豆腐,吃着香,闻着也香。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虽然在社会的自觉成分那里还坚持着,但往往受到冷遇,遭到打击,被一些人看作是虚假观念、傻子观念。在党风政风严重不正的单位和地区,个人主义者得势,集体主义者受到打击和排斥。不保护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就是在事实上保护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四
共产党人依据唯物史观,认识到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目前存在的客观根据,这绝不意味着,共产党人可以取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这同我们根据唯物史观,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并不意味着共产党人可以信教是一样的。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看作是唯一适合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合理的价值观,要求每个人都取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这不仅不可能,也是极有害的。这是列宁早就批评过的一种态度:崇拜自发性,反对自觉性。崇拜自发性、反对自觉性,就不需要共产党,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员作为社会最自觉的成分,绝不能取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而必然取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这是由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根本历史观决定的。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从她成立时起,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与任何剥削阶级的集团、政党根本不同,她没有自己的私利,没有不同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个别利益。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基本历史观,表现在她的成员的价值观上,就是无产阶级的或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共产党员不只是个人,他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代表者。共产党员从他入党时起,从他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时起,他就应当确立并坚持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共产党改变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而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改变计划经济体制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改变党的根本宗旨,并不是为少数人的发财致富服务,恰恰相反,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以为共产党人搞市场经济,就要提倡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这是严重的误解。无论在什么时候,共产党员作为个人,都会有个人的利益,共产党人获得个人利益,这并不能看作是个人主义。但共产党人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具有多重身份。例如,如上所说,他一方面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具有社会成员应有的权利;但他作为共产党员又不是简单的个人,他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正确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就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共产党人不能把自己降到一般社会成员的水平,他应不忘自己作为共产党人的身份,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再如,我们的一些共产党员是企业的厂长、经理、就是商品生产、交换主体的法人代表。如果这些企业是公有制企业,那么,这些共产党员就具有多重身份,有多方面的利益:第一方面,他是个人,具有个人利益;第二方面,他是商品生产主体的法人代表,代表着企业的利益;第三方面,他代表所有者进行经营,代表所有者的利益,或者是代表集体的利益,或者是代表全民的利益;第四方面,他是一个共产党员,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共产党员的厂长经理,应当正确处理上述种种身份,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他不应当把个人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上,也不应当为了企业的个别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一句话,共产党员不应取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而应取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对于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共产党员来说,不要忘记恩格斯是怎样正确处理两重身分的。在一个时期中,恩格斯既是共产党人又是企业主,某种形式上的资本家。作为企业主,他的目的当然是赚钱,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但是从更高的层次来看,赚钱对恩格斯来说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他当企业主赚钱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支持共产主义的事业,具体地说,是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所从事的无私的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恩格斯并不是一个资本家而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我们那些当厂长经理的共产党员应当像恩格斯那样来处理自己的双重身份,不要去做真正的资本家而要做真正的共产党人。
标签:个人主义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集体主义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企业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