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_香港图书馆论文

香港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_香港图书馆论文

香港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事业发展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0

CLASS NUMBER G250

本文对香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旨在分析香港图书馆在回归祖国后的发展状况,针对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经验,提出建设21世纪香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1 香港图书馆事业发展概述

香港图书馆事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其间的发展经历了迂回曲折。直到1962年香港政府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公共图书馆大会堂图书馆,并于70年代进入了建设和发展阶段。这于7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开始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1995年9月开始动工兴建的大会堂图书馆新馆大楼已经落成,标志着香港图书馆事业正在迈向新的世纪并且开始取得突破性发展。除了公共图书馆之外,香港还有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这三种类型图书馆独立存在,又彼此互补依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1 公共市政局及区域市政局图书馆系统

目前香港的公共图书馆根据行政区划,分为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平行的,互不隶属。市政局的管辖范围包括香港岛及九龙地区,区域市政局管辖新界地区。

市政局设有图书馆委员会来指导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市政局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原则是为每20万人设一所区级图书馆,市内每区最少有一所;在人口稠密地区设置小型图书馆,作为区级图书馆的补充;在人口稀少又不便设置小型图书馆的地区提供流动图书车服务,目前市政局辖区内已有公共图书馆41所,这其中包括了一所中央图书馆,每个行政区至少已有2个区级公共图书馆。总馆藏已达到每个市民拥有2~3册书刊,达到先进国家人均拥有水平。图书馆的分布非常合理,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去就近的图书馆借阅书刊。区域市政局下设图书馆发展专责委员会,负责公共图书馆事务。区域市政局辖区广阔,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居民较分散,根据这些特点,全辖区分别在沙田、屯门和荃湾设立了3所中央图书馆,另外还有地区级和小型图书馆及流动图书车分布在各行政区内。全系统的藏书量已达到为每个居民提供一项资料的目标[1]。

市政局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目标是免费提供服务,以配合社会人士对资讯、工余进修及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市政局公共图书馆提出了发展图书馆服务的一些具体目标:①提供充足的公共图书馆设施,使社会人士易于达到及方便使用。②进一步改善现有图书馆的设施。③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图书馆馆藏,以配合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以及经济背景的读者需要。④向社会人士提供方便使用的优质服务。⑤使弱能及行动不便人士更容易获得图书馆的服务。⑥进一步加强参考及资讯服务,以配合社会上愈来愈大的资讯需求。⑦与有关机构有效地分享资源,藉以加强资讯服务。⑧更有效地推广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向非使用者推广。⑨定期监察社会人士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⑩加强图书馆作为社区及自修中心的角色。(11)将推广文学艺术列为图书馆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12)加强员工训练[2]。

1.2 学校系统图书馆事业

学校系统包括大学、专上学院(类似内地的专科学院)、中学和小学图书馆,其中大学图书馆系统占主导地位。大学图书馆系统负责统筹大学图书馆及各分馆的藏书及服务。成员包括崇基学院牟路恩怡图书馆(1951年成立)、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1949年成立)、联合书院胡忠图书馆(1956年成立)、位于沙田之教习医院的李炳医学图书馆(1993年成立)及建筑学院图书馆(1994年成立)。大学图书馆负责全系统之书籍、期刊的采购和统一编目工作。为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读者可以随时咨询馆员,了解使用图书馆系统所提提供的各项服务[3]。

香港大学(1911年建)的图书馆于1912年3月开放时拥有的中外文书籍在当时是最多的。时至今日,它与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建)图书馆同样拥有超过100万册中外文书刊,收藏的完整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对研究香港历史和文化有很大益处。香港科技大学(1991年建)图书馆虽然仅有书刊约20万册,但都属于最新科技的资料。其他较重要的大学及专上学院图书馆还有香港漫会大学(1956年建)、香港理工大学(1972年建)、香港城市大学(1984年建)、香港公开大学(1989年建)、岭南学院(1967年建)和树仁学院(1971年建)等,其中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收藏85万册左右资料,成为亚洲拥有最多工商和科学资料的图书馆之一,而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收藏的英国法制史特藏被誉为亚洲最佳的特藏之一[4]。香港大学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也很迅速,分为馆内局域网、校园网、地区网和国际互联网4个层次。

香港中学图书馆在1994年底已增至440所,但由于经费所限,发展较为缓慢,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港府的重视,提出了发展规划。

除了公共图书馆系统和学校系统图书馆外,香港的专业系统图书馆在推动香港工商与服务方面也产生了很大作用。据1962年的调查,当时的专业图书馆仅有14所。其中一半为宗教图书馆,其他则包括报馆、医院、社会服务及研究图书馆等。而政府机构图书馆则有32所。至1986年,增加了三成的专业图书馆,而政府图书馆则增至53所。跨入90年代,专业图书馆又得到发展,但缺乏相互沟通交流,有鉴于此,香港图书馆协会专业图书馆组特别编制了一份《专业图书馆名录》,以协助各专业图书馆相互交流与合作[5]。

香港图书馆事业还应包括推动其发展的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学研究。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成立于1959年的香港图书馆协会分别于1964年及1967年与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课程部联合举办图书馆管理文凭课程,但正规的专业教育在香港仍然缺乏。跨入90年代,英国文化协会和英国威尔斯大学在港合办图书馆及信息管理3年制硕士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延续进修学院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合办图书及信息科学硕士课程。此外香港大学也与西澳洲大学合办应用科学(信息研究)硕士课程。

尽管各种培训在香港很普遍,但大部分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需要到欧美发达国家或台湾等地接受专门系统的专业教育,而中国内地也是香港学生近年报读图书馆专业的热门之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正与香港中文大学洽谈合作办学事宜。相信今后,香港的图书馆学教育会有长足的发展。

2 香港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香港的图书馆事业虽然历尽曲折,但总的来说发展速度仍是很快,并且独具特色。香港的图书馆大多馆舍美观,干净优雅;均匀分布,数量可观;多元服务,方便读者;员工服务热情周到,手段先进,其特色收藏也能满足各种需求。然而,香港图书馆事业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一样也面临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临许多问题。

2.1 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

香港较重视公共系统和大学系统图书馆事业,较为忽视专业系统和中小学系统。长期以来,港英政府缺少对文化事业特别是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和重视。它的政治方针是不鼓励公民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民族意识和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然而,由于公共系统图书馆属香港的政府系统管辖,管理及专业人员大多数纳入公务员队伍,因而其待遇和福利制度完善合理,并且可以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使公共图书馆在数量、藏书量、服务范围与形式等方面均大幅度增加,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设施分布更为合理。

在教育方面,大学及专上学院图书馆由于附属于高等教育系统,因而,在高等教育获得高度重视的同时,相应地也加大了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比之公共图书馆,香港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在现代科技的应用及管理水平上略胜一筹。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香港的专业系统图书馆,因各图书馆各自为政、缺乏互相沟通而使专业图书馆的发展备受限制,某些小馆萎缩,甚至关闭的情况亦时有出现。中学和小学图书馆则因经费投入不足在设备和人员上较为落后,发展滞后。有些小学只有教室图书馆,实则只是设置一些书柜而已,而柜内的图书亦多为学生们募捐得来的。据统计,全港有超过1100所小学,而拥有图书馆的还不超过10所,有待发展。

2.2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研究基础薄弱

香港有6所大学,但是无一所设置图书馆学专业。这与内地和台湾大力发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形成强烈的对比。由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很多图书馆员都是负笈海外,或参加香港图书馆协会及香港大学等举办的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由于专业教育机构的缺乏,相应地也导致了图书馆学研究的薄弱。香港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活动主要由香港图书馆协会来组织和推动。由于专业人员注重实践工作,而专门的教育和研究机构缺乏,因而香港的图书馆学专业研究成果较少。

2.3 与内地及澳门的合作与交流不甚活跃,缺乏沟通与协作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因素影响,香港与内地的交流有很大障碍。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后,香港与内地的交流有所增加,特别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较为频繁,主要的交流方式是两地图书馆界互访考察和参加学术活动。如1995年6月,广东的多所大学图书馆赴香港考察交流。粤港两地的学术研讨会也很活跃。然而,香港图书馆事业与内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整体上说发展缓慢而不平衡,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有效的协作沟通机制。

香港图书馆事业现状及问题,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治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英国在19世纪中叶夺得香港以来始终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考虑,缺乏对文化事业特别是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和重视,因而使图书馆事业相对滞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在文化建设上注重体现香港特有的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特色和公民素质的提高,为发展图书馆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香港在高度自治基础上可以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经济文化关系,从而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2)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经济对图书馆事业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香港注重工商金融业,因而吸引了大批专业管理人员,相反在图书馆领域,由于缺少规则、政策和法规,加上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文化发展的忽视导致文化建设特别是图书馆事业不能够吸引足够的投资和专业人士加入。因此,需要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将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越物质条件更多地服务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民文化素质提高上来,从而完善图书馆事业[6]。

(3)文化事业与图书馆事业互动性很强。香港的出版事业及其它大众娱乐事业均很发达,这一方面促进了图书馆在收集资料上的进步,但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为各种文化机构之间的竞争,香港在电影、电视及其它娱乐方面均吸引了相当多的公众,这对图书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4)教育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及公共图书馆的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香港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图书馆在藏书、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大学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实现将香港的学术信息交流和教育发展提到了一个更新水平。而公共图书馆也因教育发展带来强烈的知识信息需求,从而促动公共图书馆不断发展。

(5)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的发展,香港图书馆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推动了图书馆在信息收集处理和服务上的便捷、准确、及时和方便;同时也使馆藏内容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原有的纸质印刷品扩大到了多媒体产品;网络化也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

3 香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初探

通过对香港图书馆事业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和考察,我们会发现,香港图书馆事业在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要迎接挑战,更好地发展,就要有发展的战略对策。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发展对策。

3.1 完善规划,优化图书馆事业整体效益,提高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

衡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尺度应当是图书馆所起的社会作用及其外向功能,而不能单看图书馆数量和文献贮藏量的多少。香港的图书馆数量相对香港地区的人口和面积不能算少,然而,由于各类图书馆发展很不平衡,造成整体效益发挥不够充分。因此,有待于合理规划,平衡发展。在公共图书馆方面,香港市政局委员会已提出了发展图书馆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认同公共图书馆服务有助提高人们日常生活素质,图书馆在个人运用闲暇方面担任重要角色,图书馆应该是接受非正规教育的有效工具。为担当这些角色,市政局致力提供均衡的图书馆馆藏及高质素的图书馆服务,供本港居民免费享用。鉴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服务必须因应各项改变及不断增加的需求加以调整。图书馆应能提供各类不同形式的信息及知识,并设法使其信息资源达到共享[7]。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文件尽管有很多方面尚不是很完善,但至少对于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于1996年开工建设的香港中央图书馆已于1999年峻工。另外,分区图书馆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是中小学系统图书馆及专业系统图书馆却缺乏一些科学合理的规划,因而有必要强化这些系统图书馆的发展,要逐步建立起协调、协作体系,实现信息共享。而在这一方面,尚需加强那些各自为政的图书馆的集中、统一和网络化。香港未来的专业图书馆要在开发文献信息数据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与公共系统和学校系统图书馆之间建立协调、协作关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2 开办发展图书馆学情报本科教育,加强图书馆学学术研究

1995年9月开始,香港大学开设了图书馆学教育学学士4年制兼读课程,虽然填补了部分空白,然而由于每年只设2至3门课,仍属于起步阶段。这与香港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极不相称。香港的图书馆学教育应逐步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格局。在这方面,有必要同大陆有关院校,在师资、教材及课程方面加强合作。当然香港图书馆学的教育也应结合香港的实际状况,以服务于香港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宗旨,规模不宜太大,保证教育质量。

在图书馆学学术研究方面,应当充分发挥香港图书馆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学术研究合作,扩大学会刊物的学术影响。与此同时,香港相关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应当积极制订和实施相关学术研究和交流政策,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加强与内地和国际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必将会对未来香港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3.3 加强香港与内地及澳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

香港与内地及澳门在事业体制、分类目录系统、藏书特色和读者服务、专业培训及自动化、网络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有些方面内地有一定优势,而另外一些方面则港澳有一定优势,因此可以达到优势互补。

中国内地的图书馆事业在整体上有了较大发展。目前粤港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和频繁。因此,应当首先加强粤港澳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与交流,再逐步深入,从而本着“精诚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港澳图书馆的优势在于现代化水平高,经费较充裕,从而使图书馆设备保持先进水平,书刊的入藏数量与质量有保证。而广东的优势在于藏书基础好,在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加工和开发利用方面有较充裕的人员保证。因而可以开展一些相互合作与交流,具体可包括文献资料交换与交流,馆际互供,编制联合书目,通过网络三地可了解对方馆藏;自建或合作建设专题文献数据库,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与服务网络;人员互访、交流、易地培训和共办图书馆学教育,等[8]。

香港与深圳随着回归出现了新的格局和发展态势。目前深港两地在中文文献处理方式上不统一,图书馆运作方式,管理体制等也不相同,建议深澳港两地政府及业者能够共同研讨和规划协调,必将克服障碍达成共享实现互惠互利。与澳门也应是本着互补借鉴原则实现合作交流[9]。

综观香港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我们相信,随着香港加强对文化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的投入,香港图书馆事业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为了这一天,需要图书馆界加强团结协作,促进合作交流,增进与内地及澳门、台湾的交流与理解,推动信息网络化共享进程,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为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稿时间:2000-10-25)

标签:;  ;  ;  

香港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_香港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