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本文主要将某医院收治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受免疫程度、季节和百白破疫苗种类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在准确的了解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后,予以针对性措施干预对预防百白破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对策
从当前临床医学角度来看,百白破疫苗的构成主要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而成,它不仅能有效的预防百日咳与白喉,还能起到预防破伤风的作用。从当前我国疫苗注射情况来看,百白破疫苗的针次依旧处于领先地位[1]。借此,本文主要将某院接种百白破疫苗注射以来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因素与防治机制,以便为未来百白破疫苗接种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某院接受门诊接种的年龄在90d以上,2岁以下的无任何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实施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采用武汉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百白破吸附剂,且均在有效期范围内。
1.2 接种方法:肌内注射。
1.3 观察指标:观察接种后1~2d接种儿童的不同条件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接种后30d进行复查,检查接种儿童的接种部位是否存在硬结、无菌性脓疡。其中局部反应包括红肿和硬结两种。
2 结果
2.1 两组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基础免疫发生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3%,全身反应为0.36%,加强免疫局部不良反应为1.94%,全身反应为0.99%。详见表1:
表1 两组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3.1 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由于疫苗本身就是以一种异体存在的,它不仅具有自身的生物学活性,同时作为一种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自动免疫制剂也在某种程度上病原菌的相关特性,当将其接种到肌体后,难免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百日咳全菌体疫苗中的脂多糖就是一种对肌体有害的物质。据统计,当疫苗异常情况是,疫苗中的吸附剂-氢氧化铝佐剂常会导致肌体出现一些特异性反应,而当吸附剂的浓度过高或使用不当时,有可能导致疫苗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增多的现象[2]。与此同时,疫苗使用因素、接种针次、个体因素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如季节因素等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在本研究中,引起百白破疫苗注射后出现不良因素的原因则主要包括疫苗接种程度(加强接种于基础接种),季节因素(春、夏、秋、冬)以及疫苗种类(DTWP、DTaP)[3]。
3.2 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分析:(1)检查:在接种前,必须根据百白破疫苗的相关接种标准仔细检查疫苗的悬浮液状态,将其充分摇匀后在进行注射,若出现硬块,则应及时更换。(2)在注射疫苗前,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选择相应的注射器与针头。(3)所有的接种流程均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及相关单位的要求制定,正确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与接种途径。百白破吸附剂必须在深部肌内注射,且对连续接种的百白破疫苗的儿童还应注意适当的更换接种部位等[4]。(4)接种部位消毒处理:在实施接种前或接种后,必须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实际的接种过程中对接种设备及儿童的接种部位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消毒,指导家属在儿童接种前后做好相应的保护策略,如接种后不要让儿童过分的玩耍等。(5)在接种时,严格把握禁忌症、早期干预、在高温天气时适当推迟接种时间[5]。
参考文献:
[1]赵晓忠.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问题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8):163-164.
[2]眭郁华.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相应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2):10358-10359.
[3]王倩.百白破疫苗接种的相关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4):262-262.
[4]张蕊.百白破疫苗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72-172.
[5]李海波.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69-270.
论文作者:马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疫苗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儿童论文; 发生论文; 免疫论文; 因素论文; 吸附剂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