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战略和全面计划系统

跨国公司战略和全面计划系统

刘镜怡[1]2004年在《跨国公司战略和全面计划系统》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展开。跨国公司逐渐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国际化经营方面虽然取得了显着的进展,但从总体上说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总体管理与资本运作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提供参考,构建一个跨国公司战略与全面计划的框架。首先本文从跨国公司跨国直接投资、企业战略和对外投资环境、国外投资风险评价以及业绩评价四个方面的理论论述,分析既有理论的得失和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借鉴作用。其次阐述了全面计划系统的两个假设:战略假设和预算假设。重点阐述了跨国企业的战略特点和对外环境分析。对外环境分析是跨国公司制定跨国直接投资战略的前提和重要工具,又是形成战略假设的基础。预算假设则是由战略假设派生出来的。再次阐述了形成战略假设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重点介绍了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内容、相关研究理论和防范方法。第四建立了跨国企业全面计划系统的模型,并由此引申得出企业的财务计划模型。并重点阐述了财务计划模型的核心内容--全面预算。跨国企业的全面计划系统贯穿着公司的绩效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全面计划系统也是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在本文最后论述了业绩评价与财务计划模型的关系。以便能够更科学的制定预算,以实现公司的财务指标,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和远景目标。

王志民[2]2003年在《论“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全球生产”理论,列宁、毛泽东的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理论和邓小平、江泽民的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经营中的一些主要理论,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对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与国际化经营发展迅速,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且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把“走出去”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开放改革互动不断加强的总体趋势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经营的比较和对中国企业最先与最大的“走出去”群体——香港中资企业的实证分析,深刻地阐明了实施“走出去”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揭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强调了必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抓住当前契机,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完善各种支持、服务措施,才能保障“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取得更大的发展。

宋维佳[3]2006年在《基于FDI的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本流入国,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企业以及经济学界的学者对于跨国资本流动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如何吸引和利用国外的资金与技术,以及利用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更多地关注于“引进来”战略的研究。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却鲜有研究与讨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仅靠引进外资参与全球分工体系,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我国是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的。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因此,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生产发展的原动力,在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新兴科技、积累物质财富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所以,我国必须建立起“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思维,才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与融合,才能紧紧地抓住国内外投资环境改善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从全球范围开拓和利用市场,才能抓住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促进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从而真正实现投资规模扩大化、投资区域全球化、投资主体机构化。我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及时认识到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要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逐渐扩大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通过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生产体系和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加快培育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党中央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注入了新的内容。从当前条件看,中国企业虽然已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基本条件,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外投资规模与我国的经济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我国的对外投资总额仅占世界对外投资存量的0.15070,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1.1的水平,而且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0.13的水平,对外投资占国内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也很低。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能力。“引进来”的成功与“走出去”的缓慢步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的研究,融理论解析、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策略建议和实践运用于一体。本文首先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走出去”的内涵界定入手,通过对宏观、微观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总结性评述,试图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实施“走出去”以来发展现状的分析,通过中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比较,提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规划。本文的主体框架由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包括论文的第二章和第叁章;第二部分:我国企业发展FDI历史轨迹和总体评价,包括论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叁部分: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包括论文的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具体来说,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导论。主要对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走出去”进行界定,同时也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及其需要深化研究的内容。第二章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首先简要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宏观和微观的流派。宏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有麦克杜格尔的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小岛清的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和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阶段论;微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有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及邓宁的内部化理论、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有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积累—技术改变的演进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并指出各流派的理论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章对这些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评述的目的是为后面的战略分析提供理论支持。第叁章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基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详细地分析了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的原因,并总结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为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提供借鉴。第四章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提出。通过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从孕育、提出、形成,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走出去”的战略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企业“走出去”的内涵,阐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辩证关系,论述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第五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总体评价。本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以及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基本特征,剖析了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中外跨国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力的对比,旨在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第六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体选择战略。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因此一个国家具有跨国公司的多少,表明国家的经济实力。本章首先通过对投资主体一般概念的分析,导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的概念;通过对我国目前对外投资主体的分析,提出培养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的战略构想。第七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产业选择战略。本章通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基准,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选择方式路径。第八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战略。区位现在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问题,合理的区位选择,是保证项目能够取得预期效益的重要条件。本章首先提出了区位选择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影响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现状,最后提出了正确进行区位选择的途径。第九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进入战略。本章首先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进入市场的各种方式的利弊,然后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定量模型分析,从多角度探讨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的选择途径。第十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本章首先介绍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起的作用,然后进行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关于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国际对比,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政府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政府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应进一步改善其职能的具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支持战略。

何文成[4]2008年在《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期。企业国际化是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可以说,任何企业都必然要面对国际化问题。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二○○四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指出,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事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是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西方学者的企业国际化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为对象,其成果对处于国际化初期的我国企业指导作用十分有限。企业国际化主要研究一个国内企业怎样发展为一个跨国公司。国外现有的企业国际化理论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陷——缺乏战略因素的考虑,在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中,引入战略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要进入的是复杂的、不确定性极大的充满不同风险的全球市场,周密的战略实施对于企业国际化的成功非常重要,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外部的市场环境仅仅是提供了进行跨国发展的机会,企业自身的能力才是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能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末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哥本哈根商学院尼古莱·J·福斯教授提出了“企业与企业经营战略中的能力观”。在我国,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仍很肤浅。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表明,国内的相关研究多是从企业跨国经营的角度入手,或是纯粹地从战略到战略,只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本身,而不研究其国际化战略的管理与控制,再从国内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由于忽视战略控制问题而造成国际化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对当今居于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而言,每一家的成长史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几乎都经受过挫折。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失去控制力从而导致企业面临困境甚至死亡的例子非常多,2001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的美国安然公司倒闭即是典型的一例。论文针对现有企业国际化研究中的不足,在综合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战略控制能力的新视角,重新思考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与控制整合在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定位,建立描述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综合理论框架和思路,强调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构建及整合优势不应该是对企业既定国际化战略的被动适应,而应发展成为企业赢得国际化可持续及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本论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点:(1)对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企业国际化理论、能力理论和战略管理的最新发展研究,提出了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研究视角,对其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2)对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机理与内核进行了论述,从企业资源论、企业能力论、企业知识论等多角度探讨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演化机制,并对国际化战略风险控制、战略控制系统、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之间的动态转化机制作了剖析。(3)构建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关键要素概念模型,从5个维度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国际市场运作能力、全球化反应能力、国际化组织变革能力和跨文化融合能力来考察分析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施与控制力度,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国际化战略控制模型,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4)建立了描述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评价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客观评价一个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对分析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制约瓶颈,进而明确企业未来努力方向,维持国际竞争优胜地位,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有着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5)探讨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构建的提升路径,并对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外部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构建中国大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最后,选取中国大企业国际化的典型案例对本文的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要素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聂鸿林[5]2012年在《跨国制造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首先分析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在这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崛起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产生。跨国公司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生产技术和管理技巧有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更新、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跨国公司率先将预算引入企业管理,并通过实践逐步完善形成了全面预算管理,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接着全面介绍了预算的起源和发展,全面预算和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理论,着重总结了相关理论的内容、含义、特征和作用,并介绍了中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过程,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总结出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两大作用:首先,可以起到预算的基础作用,就是明确企业整体与各部门阶段性目标,有利于公司业绩考评、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协调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次,有利于企业战略分解和落地。本文以大篇幅地系统地分析OL跨国制造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方法,特别是针对与跨国制造公司的定位,分析其全面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分析出OL跨国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所处的阶段、特征,概括出跨国制造公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点。针对提出的问题点,一一对应地提出OL跨国制造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方案:解决由于成本中心定位导致预算与战略脱离问题,预算目标与实绩差异大问题,预算松驰问题,以及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本文从点到面、从具体到普遍地分析跨国制造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提出的改进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刘一鸣[6]2005年在《跨国公司品牌战略研究及对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化浪潮越来越汹涌的今天,一个又一个大型跨国公司,以强大的资金技术为后盾,以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全球性品牌为先锋,快速的冲击全球市场,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保证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在商品极大丰富、差异性不明显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有效地区别于竞争对手,不断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并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吸引全世界的消费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顶级跨国公司高举品牌大旗,坚定地综合实施各种品牌战略,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对一个个世界级的品牌,中国企业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快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将其品牌化,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目的。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实施品牌战略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细致研究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结合项级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前言,简要概述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章,跨国公司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首先对品牌与品牌战略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企业战略的层面,揭示了品牌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接着从获得竞争优势的角度提出了跨国公司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基础,并对顶级跨国公司坚定的实施品牌战略进行了必要性分析。第二章,跨国公司品牌战略的实证分析以叁星电子为例,首先结合典型企业品牌发展过程,综合分析了跨国公司现阶段运用得最为成功的四大品牌发展战略即全球化品牌战略、全面品牌管理战略、品牌延伸战略和多品牌战略;接下来选取与我国企业有着众多共性的叁星电子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总结提炼了叁星电子的品牌战略的成功经验。第叁章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对策,首先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详细阐述了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指出中国企业在品牌战略的实施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相应的实施全面品牌管理战略,强化品牌定位、品牌质量及品牌服务;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扩大品牌市场力;实施品牌创新与品牌维护战略,延长品牌生命周期;实施品牌保护战略,构筑多层次的品牌保护体系及实施品牌文化战略,塑造强势品牌;最后提出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相关政策支持。

温海成[7]2007年在《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和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每一家中国承包商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仅大型综合承包商需要同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谋划自己的发展策略,中小型专业承包商也必然要在国际化的承包链条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但在现实中,多数中国建筑企业对于国际化经营还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战略准备。鉴于此,本文选择“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国际化”这一主题,旨在通过前瞻性的研究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参考。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企业国际化双钻石模型(Double-Diamond for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D2fICC),以指导建筑企业如何分析和进入国际市场。该模型由叁部分组成:(1)本国和东道国建筑市场的双钻石模型;(2)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的SWOT分析;(3)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国际化竞争战略。基于D2fICC模型,论文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涉及其竞争规则、市场风险、能力要求以及一般竞争战略;同时,论文也总结分析了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状况和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历程。随后,通过全面的SWOT分析,论文提出了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和措施。这些战略和措施包括个两方面:一是改革中国建筑业体制,建设能够孕育优秀承包商的市场环境;二是改造中国建筑企业自身,使建筑企业能够尽快成长为有竞争力的国际竞主体。进而,论文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为案例,研究以其为代表的典型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化道路,这既可以反映中国建筑行业的国际化状况,又能够给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理论贡献在于:论文拓展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竞争理论,加入了建筑行业尤其是中国建筑市场这一特殊的环境,验证了这些理论在中国建筑市场的适用性,所提出的理论模型既综合了前人理论中的优点,又摒弃了某些不适合中国建筑市场的部分,丰富了这些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其现实意义是:论文对国际国内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做了系统详细的分析,是了解国际国内建筑业不可多得的系统资料。本文提出的战略措施,可以为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提供有益指导,有助于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国际化战略。

徐兴锋[8]2007年在《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研究、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以及机遇和政府角色等六个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条件,对各要素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剖析,通过“钻研模型”分析工具,推导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日益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具有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结论。服务外包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美国、欧洲以及日本是全球主要服务外包发包国,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在接包市场形成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北美项目主要由印度承接,欧洲的项目主要由爱尔兰承接,东欧国家竞争地位日益强化,我国主要承接日本外包业务,但业务总量并不大。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的独有优势,但在培育本土企业上存在着不足,我国亟需明确服务外包产业的市场定位。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印度、爱尔兰等国家起步较早,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结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借鉴印度、爱尔兰的成功经验,本文从构建国家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形成角度,提出了我国发展模式的选择原则,并从业务选择模式、国际市场开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以构建国家竞争优势为依据,按照SWOT分析模式,从优势、弱点、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产业发展环境分解为62条细目进行了剖析,运用SWOT矩阵将四方面因素进行SO、ST、WO、WT组合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中长期举措,以及对政府和企业关键举措的建议。在产业促进政策方面,对印度、爱尔兰、东欧等主要服务外包国家的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梳理我国目前政策中存在的不足,结合WTO多边谈判情况,综合考虑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发展环境等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12条政策建议。

王忠[9]2003年在《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对加快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建立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因此,本文选择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作为研究对象。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如下四章: 第一章是导论。本章阐述论文的选题意义,界定重要概念,综述相关文献,并对研究重点、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研究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的意义在于: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是在西方公司治理理论基础上的西方经理层薪酬战略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相对于纯粹的西方公司治理理论、薪酬制度和股票期权激励理论,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对我国更有借鉴作用。本研究也可为我国开展跨国经营,发展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在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等方面提供许多有益的经验。 薪酬战略是指在薪酬理念的指导下,用以实现薪酬目标的具体手段,包括制定薪酬计划的相关组织建设和具体的制定原则。薪酬战略依据企业经营战略而设定,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不同的经营战略需由不同的薪酬战略支持。在薪酬战略中,应考虑公司薪酬水平的定位、薪酬结构及相关的法律问题等。为了制定薪酬战略,要回答叁个基本问题:1、什么对企业的成功最重要?2、需要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满足这些成功因素?3、公司怎样才能鼓励和加强这些行动? 在华跨国公司的经理层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跨国公司派驻到中国分公司的母国经理人员,一部分是中国本地的经理人员。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华跨国公司对中方经理层的薪酬战略,这对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和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第二章是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的构成。经理层薪酬战略与企业的薪酬理念和目标是密切相关的,本章阐述经理层薪酬战略在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中的地位和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以及经理层薪酬的构成——薪酬包。 薪酬理念和薪酬目标是指企业发放薪酬的指导思想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常见的薪酬理念有“为产量付酬”、“为工龄和等级付酬”、“为职务付酬”和“为业绩付酬”等。在华跨国公司的薪酬理念是“为业绩付酬”,即以业绩作为经理层薪酬的主要标准。 薪酬包是指经理层薪酬的具体组成部分和发放原则。经理层的薪酬包由叁个部分组成:基本工资、与会计业绩相联系的年度奖金、股票期权和其他形式的长期激励。另外,还有与普通员工一样的各种福利、保险等。基本工资是不与业绩挂钩的、可以无风险获得的现金报酬。年度奖金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涵盖期间 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研究较短;二是它的考核指标多为财务指标。年度奖金用来奖励杰出的短期业绩,它的优点在于它针对的是经理人员可以控制的、可以目标化的经营决策。股票期权是一种合同,这种合同给予收受人按照事先确定的条款,以事先决定的行权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票。 第叁章是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要研究经理层薪酬战略,必须理解影响经理层薪酬的基准因素、治理因素和权变因素。基准因素是制定经理层薪酬的直接依据,治理因素是制定经理层薪酬的背景,权变因素是基准因素的补充。本章还归纳了影响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的八个因素,即母公司所处的国家、在华跨国公司所处的行业、经理人员所处的部门和职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供求状况、跨国公司所在的地域、其他公司同等职位的薪酬水平和猎头行业的发展、国内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人才竞争与宏观经济环境和全球经济发展速度。 第四章是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的基本类型。本章简要归纳了在华跨国公司薪酬战略的叁种类型,全球化薪酬战略、本地化薪酬战略和全面薪酬战略。 全球化薪酬战略是指在华跨国公司提高其中方经理层的薪酬水平,使其渐渐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理层的薪酬水平相一致。在华跨国公司中方经理层现在的薪酬水平虽然在世界上处于较低层次,但是其增长速度却是最快的,在不久的将来,在华跨国公司中方经理层的薪酬水平将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理层的薪酬水平;本地化薪酬战略阐述了在华跨国公司实施本地化薪酬战略的必要性,并指出在华跨国公司的高福利薪酬战略是给经理人员安全感及稳定经理层的主妥手段;全面薪酬战略是指在华跨国公司不仅注重经理层的外在薪酬,而且注重内在薪酬,并从住房、调薪、晋升和培训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结语部分是对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所作的进一步思考。

徐涛[10]2005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间的经济交流日趋紧密,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大大加快了产业的国际转移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彼此依赖。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济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无国界竞争逐步形成。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美国跨国公司率先调整了全球战略。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这直接导致了8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萎缩。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新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又迅速回升,再次成为头号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在这一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一大批企业率先进行了公司战略调整与管理创新改革。企业战略重点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从硬件产品向软件产品和系统产品转变。在战略重组过程中,突出核心业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企业开始实施全球化战略,而美国跨国公司全球化步伐也在加快。因此,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的演变对促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国际化、金融服务的全球化。各国政府开始放松对经济的管制,贸易投资自由化飞速发展。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在同一时期,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其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创造了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低财政赤字的奇迹。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经济全球化以及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对美国跨国公司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跨国公司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全球市场,这一方面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其走入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之中。为此,美国跨国公司不得不进行

参考文献:

[1]. 跨国公司战略和全面计划系统[D]. 刘镜怡. 清华大学. 2004

[2]. 论“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D]. 王志民.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3]. 基于FDI的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D]. 宋维佳.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4]. 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研究[D]. 何文成. 中南大学. 2008

[5]. 跨国制造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 聂鸿林. 天津大学. 2012

[6]. 跨国公司品牌战略研究及对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启示[D]. 刘一鸣. 四川大学. 2005

[7].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D]. 温海成. 重庆大学. 2007

[8]. 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 徐兴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9]. 在华跨国公司经理层薪酬战略研究[D]. 王忠. 华南师范大学. 2003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研究[D]. 徐涛. 武汉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  ;  ;  ;  ;  

跨国公司战略和全面计划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