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和前瞻-基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刊文分析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和前瞻——基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刊文分析

杨茂庆,岑 宇,谢超香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 以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研究》刊载的5 269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选取热点主题、作者、作者所属机构等分析指标以揭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果表明:从研究热点上看,将会继续以“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为主;从研究主体上看,比较教育学拥有核心机构群,师范院校成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该学科主要供稿者仅有少数学术精英,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在后续发展中应以加快培养核心人才为目标,加快高产作者群的形成;从研究对象上看,国别研究由单一研究发达国家转变为对世界各国全方位研究,从宏观的比较研究转变为宏观、微观双向延伸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比较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学科建设

《比较教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发展的历程也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历程,与比较教育学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以《比较教育研究》刊载的论文为研究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回顾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统计和分析《比较教育研究》数据,有助于了解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揭示比较教育学科未来发展趋势。

一、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历史

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依靠留学生群体翻译、介绍和广泛传播比较教育学,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庄泽宣博士真正将比较教育学科引进中国,于1928年出版我国第一部比较教育专著《各国教育比较论》[1]。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研究放缓,直至改革开放后才恢复发展。按以下四个阶段对我国比较教育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做简要的回顾:

针对目前的 “双积分”政策,积分成为商业资源改变了企业生产决策函数,本文建立了考虑积分交易时的企业利润函数以及社会福利函数,通过 “新能源汽车CAFC得分效率决策——续航里程研发决策——产量决策”三阶段博弈,求得了研发合作与研发竞争两种情形下的最优产量、续航里程研发量以及新能源汽车CAFC得分效率,并对两种情形下的最优续航里程研发量、总利润以及社会福利进行了比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14 Mechanical valve dysfunction caused by warfarin anticoagulant: a case report

第一阶段(1978—1989)是比较教育学科初建阶段。具体体现在:(1)创建学会。1979年,中国教育学会外国教育研究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教育从此有了自己的专业学术组织。(2)建立学科点。1981年,“比较教育”列为中国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点[2]。1984年,北师大和杭州大学通过博士点的审批,王承绪先生和顾明远先生率先成为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的博导。(3)出版教材。1982年,由王承绪、朱勃、顾明远主编的新中国第一本比较教育教材《比较教育》问世,成为我国比较教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3]。(4)发行期刊。《外国教育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外国中小学教育》(上海师范大学)正式发行[2],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第二阶段(1990—1999)是比较教育学科成熟阶段。具体体现在:(1)比较教育学教材大量涌现,比较教育学科论文增多。(2)国别研究走向深入,开始系统研究国外教育。(3)方法论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薛理银在1993年出版的著作《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对比较教育学方法论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掀起了国内关于比较教育方法论的研究热潮[4-5]。比较教育研究者正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4)比较教育学分支研究领域逐渐明晰。比较高等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比较职业教育、比较教学论等形成了较完整的比较教育学科体系。

第三阶段(2000—2009)是比较教育学科迅猛发展阶段。得益于前两个阶段的学科建设,新世纪后比较教育学科迅猛发展具体体现在:(1)大型比较教育丛书和工具书集中涌现。如顾明远主编的“比较教育丛书”、裴娣娜和吴国珍主编的“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丛书”等[6]。(2)博士点和硕士点增多。1992年审批通过了2个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至2009 年,我国比较教育学已经拥有9个博士点和34个硕士点。(3)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全球化教育、欧盟教育、非洲教育等成为比较教育学新的研究点。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是比较教育学科多样化发展阶段。具体体现在:(1)研究方法多样化。比较教育学广泛借鉴和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人种志研究法、现象学解释法等,使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迈入多元化发展轨道。(2)研究范式多样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研究主题的变化、研究领域的开阔、方法论和方法体系的丰富、比较教育研究范式逐渐变成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7]。(3)研究对象多样化。国别研究由单一研究发达国家转变为对世界各国全方位研究,从宏观的比较研究转变为宏观、微观双向延伸的比较研究。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开始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学界还积极开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教育政策的研究[8]

网络应用背景是以数据中继卫星为处于低轨轨道高度为300km的国际空间站[14](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及其周围航天器设备提供IEEE802.11机制下的接入服务.假设系统由一个在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数据中继卫星和分布高度为300km的低轨轨道中的N颗LEO用户卫星组成,如图1所示.S0表示数据中继卫星,Sn表示用户卫星,其中n=1,2,3,…,N.用Ln(t)表示任意t时刻用户卫星Sn与数据中继卫星S0之间的距离.同时,根据星间最大可视距离约束条件,设定通信窗口范围.

二、《比较教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载文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数据来源

实例 1:……and soon afterwards Mr.Darcy,drawing near Elizabeth,said to her——‘Do not you feel a great inclination,Miss Bennet,to seize such an opportunity of dancing a reel?’She smiled,but made no answer.He repeated the question,with some surprise at her silence.[5]45

秉着目的性抽样中一致性抽样的原则,在CNKI数据库收集整理该刊自改革开放以来(即从1980年至2018年5月)刊登的论文,剔除特稿、专论、述评、信息动态、会议综述、国际教育快讯、书评等类型的文章后,共筛选5 269篇有效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1)论文高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学是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分析5 269篇文献的基本特征进行,探索其中规律来描述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及预测发展趋势。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用来统计分析该学科热门主题的分布情况[9]。分析框架设计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论文基本特征的分析。包括年度载文量分布、机构载文量排行与核心作者群等内容,探索比较教育研究现状;二是对比较教育研究前沿的分析。整理5 269篇论文的关键词和摘要,将论文按主题归类,探索比较教育研究前沿;三是对比较教育研究知识基础的分析。统计分析5 269篇论文中高被引频次的论文和高被下载频次的论文,探索比较教育研究热点。

(二)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样品主要来自城市,农村样品相对较少。采自城市和农村餐桌酱油的菌落总数≥10 cfu/mL的样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2,P=0.165);烹调酱油,采自农村的样品中菌落总数≥10 cfu/mL的样品比例为1457.03%(146/256),高于城市49.68%(552/1111,χ2=4.493,P=0.034)。

(1)年度载文量统计分析

期刊的载文量反映期刊的活跃度和投稿录用度,为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的载文量,本研究以10年为1周期划分4个时段,将5269篇学术论文按4个时间段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比较教育研究》论文载文量统计

由图1可知,《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后才由双月刊变成月刊,从2000年开始,期刊的载文量大幅增多。说明随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需求增大,博士点、硕士点增多,更多学者投入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丰硕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逐渐增多,同时也标志《比较教育研究》集合优秀稿件能力不断提高。

(3)教育国际化研究。由图4可知关于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文献共439篇,占论文总量的8%。教育国际化反映了教育进步、教育发展世界性的趋势,这是因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推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6-17]。分析文献可知:一是研究对象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比较教育学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为主,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路径。21世纪以来,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广泛深刻的科学文化交流更密切,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对象呈现多样化,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国际化等走进研究者的视野,教育国际化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研究任务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教育国际化的任务在于借鉴、移植先进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来改善本国的教育体制,推动本国教育发展。21世纪后,教育国际化的任务不仅是吸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也把我国教改和课改的成果介绍到国外,向世界输送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密切结合[18]

(3)作者载文量统计分析

2.《比较教育研究》的热门主题统计分析

表 1《比较教育研究》作者发文数量统计

由表1可知,40年间共有2 829名作者在《比较教育研究》上发表论文,其中1 972名作者仅发表1篇论文,发表论文10篇(包含10篇)以上的作者有67名,瞬时作者较多,高产作者较少。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期刊中发表论文较多且影响较大的作者[10]。根据普莱斯定律:N=0.749(ηmax)1 /2(N为论文篇数,ηmax为统计年限中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可知论文发表在5篇以上才能称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发文量统计结果可见图2。

图2 核心作者发文量统计

由图2可知,我国比较教育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共有117位核心作者,个人发文量为6篇的作者最多,共26人。根据普莱斯定律:只有核心作者发文量占总量50%时,该学科的高产作者群才算形成。经统计可知,117位作者40年间共发表1 317篇论文,占比25%,低于50%,由此看出《比较教育研究》的高产作者群并不明显。为了解不同阶段核心作者数量,以期从中获得变化规律,本研究将时间段划分成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1978—1999)和新世纪至今(2000—2018-05)两个阶段,统计结果见表2。

表 2核心作者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在1978—1999年这一阶段的核心作者数量为28人,分别是顾明远、王英杰、王义高、邢克超、朱旭东等人。而在2000—2018-05年这一阶段的核心作者数量则为104人,分别是顾明远、王英杰、朱旭东、刘宝存、陈时见等人。21世纪以来,随着比较教育学科逐渐成熟,投入该学科的学者不断增多,获得的成果也更丰硕,核心作者也增多。同时活跃于两个阶段的一共有15位作者,分别是顾明远、朱旭东、王英杰、曲恒昌、王璐、李守福、肖甦、徐辉、洪成文、吴忠魁、胡劲松、袁锐鳄、李春生、吴志功。

灰霉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真菌。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度过不良环境,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发病潜育期5-7d。病菌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此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18—23℃,气温高于32℃或低于4℃可抑制病害蔓延。此外,植株密度过大,生长旺盛,管理不当也会加快病情扩展;有机肥偏少,氮肥偏多,氮磷钾比例失调等也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4)核心作者的机构统计分析

为了解117位核心作者所属的机构,通过绘制条形图更直观呈现核心作者所属机构分布,统计结果见图3。

图3 核心作者所属机构统计

由图3可知117位核心作者所属26个机构,其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核心作者最多,共61位,人数超过一半。紧随其后的有:浙江大学(8)、西南大学(6)、华南师大(5)、河南大学(4)、华东师大(3)、首都师大(3)、浙江师大(3)、福建师大(3)。在26所机构中有一半的机构是师范院校,说明师范院校平台好、资源丰富,在培养比较教育学核心作者方面有较大优势。26所机构中有13所机构仅有一位核心作者,占一半。统计结果激励核心作者发挥自身在机构中带头引领的作用,提高所在机构的科研水平,增强机构人员做研究的能力,争取培养更多比较教育学的核心作者。

为了解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把握当前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统计30余年在《比较教育研究》发文的作者(根据洛卡特定律,本研究只统计第一作者),结果见表1。

为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采取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并逐年统计5 269篇文献的题目和摘要,共分成127个主题。并非每篇文献都纯粹属于某一主题,在进行文献分类时秉持主体内容优先的准则,统计出改革开放以来热门主题的前十名,结果见图4。

图4 《比较教育研究》热点主题统计

3.《比较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统计分析

(1)高等教育研究。由图4可知,比较教育学界对高等教育主题的关注度很高。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在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论文共831篇,占总文献的16%,成果丰硕。分析文献可知:一是研究内容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的研究以译介外国高等教育资料为主,对阿尔特巴赫的《比较高等教育》、阿什比的《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等著作的译介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引导和启示价值[11];21世纪初,研究主题以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校教学与科研为主[12];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更追求质量,更关注高等教育公平和双一流大学建设[13]。二是研究对象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以研究美国、苏联、日本三个国家最为热门,这与当时的世界局势有关,三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沿,吸引世界各国借鉴学习。21世纪以后研究对象国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这6个发达国家,覆盖国多达33个,例如非洲的南非、尼日利亚,东南亚的老挝、越南,北欧的波兰、瑞士,拉丁美洲的古巴、智利等国家开始走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新的研究对象[12]。这一时期国别研究进一步深化,大部分是中外高等教育的比较,少部分是发达国家之间高等教育的比较,从最初简单介绍外国高等教育情况向深入分析中外高等教育异同方向转变。

(2)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学界对教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居高不下,关于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的文献有688篇,占总文献的13%,产量颇丰。分析文献可知:一是研究内容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是教育思想多元化发展阶段,我国大量引入国外教育及相关理论、模式、经验。研究任务是集中社会学科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指导本国教育实践。21世纪后是教育思想整合建构阶段,研究任务是建构一个具有包容性、整合性的系统分析框架,在上一阶段多元的思想观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15]。二是研究对象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关于苏霍姆林斯基、迈克尔·萨德勒、康德尔教育思想的研究最丰富。通过研究他们的思想了解比较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我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1世纪后,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大量引介全纳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大量西方教育思潮。在国外的比较教育学家中,以研究埃德蒙·金、施瑞尔的思想最多,国内则关于王承绪、顾明远的比较教育思想研究最为丰厚[15]

该品种由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泉安北路,邮编:362212)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

(2)资本投入。政府通过以下3种方式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全面服务于园区建设。一是创新信用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搭建园区和银行之间的融资平台,如园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针对科技型企业资产较少的特点,专门设立了“苏科贷”“科技贷”。二是创新融资渠道——发行企业债券。园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开发区内属于首创。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扩展——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在2003年,园区设立了10亿元的创投引导资金、3亿元的种子期创投基金等,吸引了很多区外资金参与创业投资。

1.《比较教育研究》的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

(4)教师教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教育经历一个恢复、调整、发展到新调整的过程,因此比较教育学的学者对教师教育的研究也随之变化。分析文献可知:一是论文数量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学者们对教师教育的研究很少,仅64篇。但21世纪后,教师教育的研究蓬勃发展,发表论文共277篇。增长幅度大,反映比较教育学的学者越来越关注教师教育研究。二是论文内容的变化。关于教师教育的比较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制度、教师教育政策、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21世纪以后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知识研究等方面[19]

分析图4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聚焦于“高等教育研究”、“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教育国际化研究”、“教育改革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研究”,共计3 979篇,文献量占论文总量的76%,可见上述主题基本反映比较教育研究学者们的关注点。下面选取4个热点主题,按照改革开放初期(1980—1999)和21世纪后(2000—2018-05)两个时间段梳理内容:

2.分析方法

论文被引次数反映研究成果受关注的程度。通过统计被引用频率最高的论文,可以把握学科内学者关注的学术点,统计结果见表3。

表 3论文高被引频次统计

注:引用数据检索日期为2018年5月20日。

由表3可知,比较教育学的学者关注的热点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教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改革、高等教育等方面,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学校、教师、学生和课程等,这说明比较教育学的学者研究视角比较开阔。被引频次最高的是李·S.舒尔曼教授关于理论实践与教育专业化的文章。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前20名中,有7篇所属机构为北京师范大学,14篇所属机构是师范院校,说明北京师范大学在比较教育学有重要影响,师范院校关于教育方面的研究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性质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从刊文的时间看,被引频次高的文章90%集中于2000-2005年之间,出现文献计量学提到的“学术文献老化”的现象,因为论文在发表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引用高峰。

(2)论文高被下载频次统计分析

文献的下载频次是判断文献受关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统计被下载频次较高的论文,可以探索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统计结果见表4。

表 4论文高被下载统计

注:引用数据检索日期为2018年5月20日。

由表4可知,被下载频次最高的文献是卢乃桂于2006年发表的《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总下载8 683次,同时该篇文章被引用频次为532次,排第二,反映比较教育学的学者对该篇文章高度关注,也从侧面说明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热点。北京师范大学曾晓洁于2014年发表的论文《美国大学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短短四年间被下载4353次,说明近几年比较教育学的学者对慕课关注度很高。在被下载频次排名前20的文献中,有9篇所属机构是北京师范大学,占了近一半,这说明北京师范大学不仅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供稿源,而且该机构刊发论文的选题方向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借鉴。

三、研究结论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结论

1.《比较教育研究》集稿能力不断增强

灌封:另一种聚丙烯酸酯技术——乐泰 AA 5831用于保护和固定电动机或转换电子控制装置中的部件。聚丙烯酸酯是大批量灌封操作的理想材料,在紫外线和潮湿环境下仅需数秒便可完成加工。针对电力驱动定子线圈灌封应用,汉高提供乐泰 PE 8082双组分环氧技术,其导热系数为 1 W/mK,可显著降低工作温度。此外,该材料还具有出色的耐油性。

《比较教育研究》是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知名的期刊,在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引领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图1可知,随着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不断成熟,投入该学科的学者也越来越多,有更多的学者向该期刊投稿,因此《比较教育研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双月刊变成21世纪后的月刊,刊文量迅速提高,期刊研究成果具有较大影响力。这既是该学科蓬勃发展的体现,又是期刊集稿能力增强的表现。

2.比较教育学高产作者群不明显

该模式是基于全球化语境对培养交际者跨文化人格的新要求,结合成分模式、共同取向模式、发展模式、适应模式和因果模式的不同关注焦点而形成的。许力生把知识习得、动机培养、技能训练、交流活动和实际效果看成构建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的五大基本要素。该模式将动机、知识、技能、语境和效果五要素均纳入其中,克服了成分模式、共同取向模式、发展模式、适应模式和因果模式各有偏废的缺陷。同时,它探讨了交际的交互性本质,并以全球化为现实基础,将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置于交际的语境之中。

比较教育学的117位核心作者总发文量未超过总文献的50%,因此尚未形成高产作者群。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核心作者最多,共61位。改革开放以来,有15位学者长期关注着比较教育学,分别是:顾明远、王义高、王英杰、朱旭东、曲恒昌、王璐、李守福、肖甦、徐辉、洪成文、吴忠魁、胡劲松、袁锐鳄、李春生、吴志功。其中,每个时期又有该时期的领军人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高产作者是王义高、邢克超、李守福、曲恒昌,21世纪后的高产作者变成刘宝存、朱旭东、马健生、陈时见。

培养儿童独立的性格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儿童自己去完成任何事,而要做到:凡是他们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时想不起或者不能够完全想到的,我们可以间接地帮他想;小孩子是好动的,我们应当给他动的东西,要他自己去动,自己去做。以发展儿童的独立性为前提,儿童的好奇心才能被更好地激发出来。

3.比较教育学热点主题聚焦

比较教育学10个热点主题涵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思想与理论建设、教育国际化、教育政策等内容,相关论文占总文献的76%,基本反映了比较教育学学者们的关注点,热点主题相对聚焦。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热点在未来发展中将会继续以“比较高等教育”为主,主要集中研究高等教育的制度和结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面临的挑战、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等问题。

摄像机参数及光靶结构尺寸给定后,影响解算模型的参数只有横向偏移量、光靶到摄像机的距离及光靶的偏转角等,为此,在Matlab软件中对解算模型进行仿真以了解各参数对模型的影响程度。

(二)发展趋势

1.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拓宽研究领域

刘宝存教授曾说过:比较教育学科本质特征就是开放性,需要不断根据世界局势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拓宽研究领域[20]。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由单一研究发达国家转变为对世界各国全方位研究;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对象开始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进对沿线国教育的认识理解[21]。我国比较教育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不断扩展研究对象国,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展开多国的综合比较研究,积极开拓对政府间和非政府国际组织教育政策的研究。“全球治理”成为热议的话题,我国为实现教育的“善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8]。在此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应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诸如生态教育、发展教育、妇女教育等重大教育问题将会成为比较教育学未来的关注点和研究生长点。

2.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加强合作交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世界比较教育年会于2016年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王英杰教授担任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会长,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22]。新时期的国际交流由吸收借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互通有无的双向交流,既要把外国先进教育理念引进国内,也要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输出国外。要加强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机构与世界比较教育学会、各国比较教育研究机构的双向交流合作,应联合建立研究中心、举办国际会议、合作学位项目,通过互派留学生、开展境外办学促进合作交流。例如,苏州大学在老挝建立的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和马来西亚建设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分校等是我们境外办学的代表[23]。双向交流应加强国内各比较教育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为了实现此目标,我国比较教育学界应实行核心研究机构带动普通机构的帮扶政策,通过合作项目、举办学术会议的方式,增加机构间借鉴学习的机会。比较教育学的117位核心作者应该发挥学科领头羊作用,通过到外校短期任职、开展讲座的形式起到帮扶作用,加快形成我国高产作者群。

3.完善学科内容体系,打造学科特色

根据对比较教育热点主题的分析可知,学科内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论文数量丰硕,学界重视对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思考、追问与持续性研究。一门学科是否有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要素完备的内容体系是衡量一门学科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内容体系则包括教材、方法论与研究方法[24]。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者不断完善内容体系,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材与专著,不但有老一辈先生编撰的经典教材,中青年学者的著作也层出不穷。比较教育学理论借鉴选择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尚未形成独特方法论体系。建设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充分开放的、吸收世界比较教育理论精华的、多样化的中国比较教育理论,形成独特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学后续努力的方向。在打造学科特色方面,要立足并依靠实践来开展学科建设,把学科特色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25]近年来一些高校聚焦学科品牌建设,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东北亚研究点、华南师范大学的东南亚研究点、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教育研究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其他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与区域研究重点,逐渐打造有影响力的学科特色品牌。

4.增强研究者竞争力,培养核心人才

以杜君为代表的学者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论析》中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途径内容、经验特点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解放战争开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为适应解放区的不断扩大还是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做准备,都急需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在面临上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开展干部教育,为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

由表1可知,我国比较教育核心机构中研究者的H指数较低,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加快培育理论功底雄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本土人才势在必行。近年来,为了提升研究者的核心竞争力,创建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派的呼声很高,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有利于思维碰撞,不仅促进研究者自身素质提升还活跃学术氛围[26]。拥有比较教育学硕博点的高校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硕博课程,实现有效衔接,并通过项目与课题的形式加强硕博的交流与合作。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任务与社会服务,通过参与活动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人才的质量。可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通过开展学术沙龙等研讨活动丰富研究生的课外生活。

[参 考 文 献]

[1] 杨茂庆,黄如,严文宜.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54-158.

[2] 生兆欣.垦拓之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比较教育发展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7-12.

[3] 顾明远.新时代比较教育的新使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比较教育研究,2018(8):3-4.

[4] 梁燕玲.霍尔姆斯比较研究方法论评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9.

[5] 薛理银.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 高益民.改革开放与中国比较教育学三十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6):28-34.

[7] 陈时见,刘揖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及其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 2006(6):1-4.

[8] 张民选,夏人青.全球治理与比较教育的新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17(17):1-9.

[9] 赵新亮,张彦通.近十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美国5种SSCI高等教育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63-69.

[10] 赵新亮,张彦通.近十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基于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的载文分析[J].高教探索,2015(8):15-20.

[11] 洪成文,曲恒昌.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五十年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 1999(5):1-6.

[12] 吴薇,熊晶晶.十年来我国比较高等教育研究述评[J].大学(学术版),2011(12):53-61.

[13] 李媛媛.2011-2016年我国比较高等教育研究述评[A].AEIC Academic Exchange InformationCentre(China).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Scienc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ICHSSD 2017)(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VOL.155)[C].Academic Exchange Information Centre (China):2017:6.

[14] 冉源懋,张瑜.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发展历程及其新举措[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17-124.

[15] 李文英.论比较教育思想的演进及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0(8):1-5.

[16] 蔡文伯,王亚芹.UNESCO“教育2030行动框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冲击与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10-116.

[17] 吴福生.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努力使我国比较教育登上一个新的台阶[J].比较教育研究,1996(1):1-3.

[18] 刘正良,刘厚俊.教育国际化的国际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5(6):56-59.

[19] 陈时见,刘方林.比较教育的价值构建与主题选择——2015—2017年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动态分析[J].教育研究,2018(1):26-35.

[20] 刘宝存.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不断谱写中国比较教育新篇章[J].比较教育研究,2011(10):5-10.

[21] 韦福安.中越边境跨界民族基础教育的比较研究——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视域的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67-171.

[22] 刘宝存.大变革时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使命与发展道路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14(2):1-6.

[23] 纪洪江,徐绍华,王颖.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17.

[24] 柳海民,邹红军.教育学原理:历史性飞跃及其时代价值——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教育研究,2018(7):4-14.

[25] 严文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经验、问题及走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42-146.

[26] 田小红.全球结构中中国比较教育学派的建立[J].外国教育研究,2013(1):10-17.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ince the Adopt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 Review and Predictio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Journals Papers Selected from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YANG Mao -qing ,CEN Yu ,XIE Chao -xiang

(Faculty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 The 5269 journal papers published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since the adopt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re taken as the objects of our research. Literature metrology and content analysis are employed with indices such as hot topic, author, author affilia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and its tre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erms of research hots-pot,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enjoys a priority; 2) in terms of research subject, comparative education is circled around a group of core institutions with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backbone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3) in terms of author, only few are listed as academic elites and high-yielding writers are small in number, to cope with which,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talents should be accelerated; 4) in terms of research object, there lies in two shifts: one from focus on single developed country with one dimension to an all-round study of all countries worldwide, one from a one-way study, a macro view to a two-way approach, both macro and micro running side by side.

Key word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 visualized analysi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G40-0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6597(2019)03-0110-12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3.013

[收稿日期] 2019-02-2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少数民族儿童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归因与培育研究”(BMA180036);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中心课题“越南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研究”(YN2017005);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杨茂庆(1982— ),男,江苏溧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比较教育。

[责任编辑 苏良亿]

标签:;  ;  ;  ;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和前瞻-基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刊文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