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研究
渠爱雪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教学实践不充分、校外导师作用弱化,与教学实践基地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内外合作机制、强化导师团队建设、注重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
0 引言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自2009年起,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实效性人才,突出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1].教育硕士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简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类型之一,旨在培养具有极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质量教育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特色性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2].
近年来,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硕士研究生规模急剧增长.但同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与培养预期目标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3-8],成为影响教育硕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推崇马汉海权论观点的美国来说,虽然自身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但其一旦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待南海争端,南海争端便上升为事关美国全球海权的关键一环,其必将最大限度地确保自己在南海地区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1 实践教学内涵
实践教学的本质是实践教育,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理论与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9].狭义上,实践教学包括实践课程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可采取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研习、专题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形式.广义上,实践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涵盖整个教学过程的教育体系,具有明确的职业塑造性和实践操作性[6].
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实践应用能力,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蕴含在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实习、基地实训等诸多环节过程中,教学形式多样[1].根据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普遍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分段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实践是在课程学习阶段以各种方式进行的实践学习,常用的形式为校内的课例分析、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等,校外采取教学观摩、教育调研等见习方式.
2 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教学实践体现不够充分
目前对于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评价制度与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一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相对欠缺.活动评价多局限于结果性评价,无论是课程内的实践活动,还是校外的教学见习、教学研习、教学实习,均缺少过程性跟踪评价.尤其是在研究生顶岗实习等重要教学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研究生自己上交实习鉴定表进行考核评价,缺少对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实际表现的跟踪过程性评价,导致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反馈性,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实践活动能力,无法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忽视了对高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实践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固化都是影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2.2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在实践导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全国高校不同学科教学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均突出了实践性课程,直接与学科教学实践相关的课程比例一般不低于30%,基本形成了"课程渗透、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新体系[1].但在实践教学落实过程中,一方面,面向实践应用的培养目标制定过于笼统,导致实践教学盲目低效、形式单一、环节随意,不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特色;另一方面,受传统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的思维惯性影响,在"课程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偏好于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引领下的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运用不充分,使得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
2.3 校外导师指导作用相对弱化
由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高校隶属不同的教育管理系统,加之教学实践基地面临的教学压力,目前,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缺少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的合作,缺少在校外导师遴选和考核上的合作,没有形成实习学生"培训、考核上岗"的管理机制,导致很多时候实习学生仅仅参与辅助教师批改作业和看管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以锻炼、职业能力无法得以显著提升、教育实习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甚至出现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活动处于失控状态的问题.
2.4 与教学实践基地合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教育硕士的培养普遍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其中,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负责对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校外导师为中学骨干教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教学能力指导.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引领和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既厚实专业基础,又提升实践能力,有助于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5].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双导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普遍缺乏,"双导师"之间多缺乏合作交流,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交互联合指导,尤其是校外导师在学生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不足,从而阻碍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具体来看,一是在课内课程分散实践活动中,校外导师和学生实践活动脱节;二是校外集中教育实习和校外导师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三是学生专业学位论文的设计与写作一般由校内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实验、调查等教育研习活动往往是利用所在实践基地进行,校外实践导师的指导往往缺失.校外导师指导作用的弱化使得"双导师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表面或名义上,专业化指导不足成为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2.5 专业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滞后
(1)完善实践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首先,实践教学评价包括从教学目标、过程和结果的全方位评价,不仅仅由一系列量化评价指标组成,也包含质化评价指标,并注重可操作性及可对比性.其次,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条件、现代教学技术条件、实践教学基地保障条件、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条件是构成实践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2)优化制定导师考核评价标准.一是根据导师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职业素养,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教学实践成果、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导师考核机制;二是要加强对校内外导师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尤其是制定合理的校外导师激励与考核机制.(3)注重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不仅对实践活动进行结果性评价,更强调过程性评价,二者相结合形成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根据实践活动的形式采取多元方式与多元主体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如自评、组员评、团队评、指导教师评等.(4)强化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多维过程性评价.首先是体现专业核心素养的专业实践能力评价,主要包括理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方法应用能力;其次是体现教育教学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决策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同时,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及情感价值也是研究生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3 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充实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好的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之成为更加成熟的教学模式。
Tunel凋亡检测示:两组均可见到凋亡细胞,实验组多于对照组。两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7.64±6.97)%及(56.48±7.98)%,AI在实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3.2 优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运用专业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素养,是教育硕士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的重要方面.从现实看,教育硕士的专业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总体较弱,突出表现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配置、教师专业技术教学应用、学生技术学习与应用等方面[10-11].一是未能系统化建立教育硕士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体系,并存在课程难易衔接不够科学等问题.二是高校教师面向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如地理教育硕士教学中教师对"3S"技术在基础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不足.三是校外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需要很强的学习与应用意识,也有一定的困难.如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是表现地理事物空间格局与过程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其学习和应用具有较高的难度,校外指导教师运用GIS与RS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能力往往是欠缺的.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意识与能力不足.如绝大部分地理学科教育硕士不能积极有效地运用GIS与RS技术分析地理事物的区位及空间格局过程与机理等.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于当前的"课程渗透、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三位一体"模式.(1)精准定位实践教学目标.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专业核心素养的提高为核心,把学术性与职业性密切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融通,细化实践教学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重培养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实地研究、模拟培训、实习实践、团队调研、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深化实践知识、内化实践能力,使研究生成为既具备实践能力,又具有反思精神、创新意识、研究能力的新型教师.(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注重对专业基础、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等的培养与训练,突出实践性和灵活性.针对"三位一体"式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课程渗透中围绕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养成,按照"问题导引+原理阐释+案例+案例评析+实践探究"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重点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充分运用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辨析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反思实践者.校外实践教学主要通过野外实习、社会调研、教学研习、教学见习、教育实习等形式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跟踪,保障校外实践教学效果.(3)完善实践导向的学位论文指导.加强对论文选题、开题、实验、调查、撰写、评阅、答辩等全过程的"双导师"联合跟踪与指导,尤其加强对研究生利用教学实践基地的教育研习实习活动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联合指导,以确保学位论文研究体现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点和培养目标.
3.3 完善内外合作机制,提升实践教学平台作用
(1)合作共建指导教师团队.从教学实践基地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聘任为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研究生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等,使校外指导老师与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直接关联,以有效保障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能得到专业实践教师的全程跟踪指导.(2)优化合作培养机制.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高校提供研究生实践活动平台与实践教学指导、高校为实践基地教师提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与指导、高校为实践教学基地专业性人才选拔与培养提供指导等切实有效的合作途径,实现高校与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相互促进发展.(3)合作共建联合培养项目.通过联合申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进而依托项目,给予实践基地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联合打造教育硕士培养基地教学实践平台,进一步推进和保障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长期稳定发展.
为解决问题,首先要将数据中心中的耗电负载进行分类。根据PUE的定义,可分为IT负载、供配电设备、制冷设备、其他设施四大类,如表1所示:
3.4 强化导师团队建设,有效发挥校外导师作用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作用,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和一线教师骨干组成的导师团队,进一步优化"双导师"制,形成校内理论指导老师和校外实践指导老师的联合培养方式.(1)明确校内导师在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主导地位;(2)充分调动校外导师参与学生在岗教育实习实践过程,参与教育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通过授予"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及联合申请奖励等方式激励和调动校外骨干指导教师对于教育硕士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3.5 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1)建立面向高层次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类课程、专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类课程.尤其要强化专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类课程,如地理教学课程设计中要强化"3S"技术运用、网络大数据运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应用、模拟仿真技术应用等,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实践教学环境.(2)强化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重点面向教育硕士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强化专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案例教学方式.例如,指导学生制作基于GIS与RS技术的教学案例,形成地理课程案例库.(3)提高校外指导教师专业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指导能力.通过增加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交流,提供对校外指导教师的专业信息技术指导及培训,提高校外指导教师的专业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水平,进而有效保障与提升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对教育硕士专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地方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学研究,2019(1):39-43,48.
[2]李虹,德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9):100-103.
[3]郭永峰,毕波,于海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6):14-19.
[4]施莉.教育实习中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8):25-28.
[5]张凤莲.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双导师制"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74-76,91.
[6]牛晓瑞.广西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7]王娜.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2):119-120.
[8]高子伟,郑海荣,杨聚鹏.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7(4):12-17.
[9]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4):34-36.
[10]马国强,张喆,王磊,等.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49):141-143.
[11]周东岱,匡哲君,于颖,等.基于新标准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7):42-46,66.
Research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full-time master of education
Qu Aixue
(School of Geography,Geomatics and Planning,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 High-qu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in full-time master degree of education.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ostgraduate in full-time education,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teaching practice,the weakening of the role of out-of-school mentors and the imperfect cooperation mechanism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bas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perfect the"trinity"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optimiz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perfect th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trengthen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tutor,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full-time master of education;professional degree;pract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项目编号:JGLX19_119.
作者简介: 渠爱雪(1971-),女,江苏丰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地理学科教学.
(责任编辑 傅金睿)
标签: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 专业学位论文; 实践教学论文;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