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综述论文_郑琨

农民工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综述论文_郑琨

湖北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农民工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发展迅速。本文立足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上近十年有关农民工语言使用的文章,分析在语言接触这一大的语言背景下,农民工语言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逐渐解体,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到城市打工生活,他们被称为“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等等。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城内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的务工人员。本文涉及到的“农民工”,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

一、研究现状

农民工大量进城,从最初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转变为“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就业务工新模式。农民离开熟悉的家园,到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都完全陌生的都市里工作生活,这对农民工和都市来说,都会面临许多新问题,而农民工进入都市后的语言生活即为其中的问题之一,因而也就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研究课题。

对农民工语言生活状况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普通话和方言方面,具体涉及语言使用、语言能力、语言态度等方面。

1、语言使用

农民工进城首先面对的就是语言交流问题。外地口音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寻找工作的障碍之一。尽快学会和说普通话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付义荣的《关于农民工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2012)一文中说道,在语言使用方面,农民工改变了进城前使用单一方言的语言交际模式,呈现出分场合、分对象的家乡话和普通话分工并用的状态。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之前主要使用方言与人交流。进城后,普通话作为外部交流工具,而方言成为内部交流工具。他们的家乡话主要是在和家人、朋友交谈时使用,而普通话主要是在单位或公共场所与人交谈时使用。

研究农民工语言使用的论文还有付义荣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使用与社会认同——兼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2015)等等文章,这些文章对不同地域的农民工使用语言的现象和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语言态度的问题。

2、语言能力

农民进城务工,首先面临的是语言习惯问题,所以大部分农民进城务工首先是提升语言能力,尤其是提升普通话能力。在秦广强的《进京农民工的语言能力与城市融入——基于适应性区群抽样数据的分析》一文中,通过研究发现,普通话熟练的农民工能够获得高于不熟练者 21~40% 的月收入、工作经验等其他人力资本变量,即使控制了教育、语言能力的影响依然显著。所以,为了得到更高的经济收入,农民工会努力提高自己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尽量让自己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最终对普通话的运用能力也就明显提高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类似的文章如,伏干的《外来务工人员语言能力的多维分析——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证据》一文中通过提出“语言能力是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前提与基础”的观点,提高使用流入地的语言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从而有利于他们在陌生的城市获得竞争力,而社会接触有利于人们的相互影响与了解。因此最终得出语言接触是提高外来工语言能力的关键的结论。

3、农民工的语言态度

农民工对普通话的态度也可以称作是语言认同。关于农民工语言问题的文章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对方言和普通话都持肯定态度。张斌华、张媛媛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使用语言状况研究——以东莞民办小学为例》一文中提到,让被调查者分别对普通话、粤方言和家乡话的亲切程度和好听程度、有用程度和社会影响程度等多项指标加以评价,在亲切程度上家乡话比例最高,好听程度、有用程度和社会影响程度上,普通话都是略占优势的。总而言之,农民工对普通话的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且农民工子女的语言态度影响着他们的语言选择和语言是否转用,并反映出他们对融入当地语言生活过程中的内在语言认同。

二、存在问题

尽管经过50多年的推广普通话,我国的普通话普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城乡的普通话普及程度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工作环境封闭、条件较差的工作,工作中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弱,工作中有时候会产生误解甚至给工作带来损失。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仍处于村民状态,和城里人处于截然分开的局面。

在语言表达方面,农民工一旦发现对方听不懂他所说的话,往往会选择沉默,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他们与顾客、同事、雇主等的沟通,语言障碍成为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还有很多农民工虽然会说一些普通话,但是觉得自己的发音方音重,自卑心理很强,不愿开口,不能很好地和周围的人交流、沟通,产生郁闷、逆反甚至敌对的情绪。

农民工对家乡话的态度与对普通话的态度不尽相同,农民工对普通话的认同主要是在实用价值方面,而对自己的家乡话则是在情感方面有更多认同。语言是身份认同的标志之一,但是部分农民工的子女将成为只会普通话的普通话母语人,他们一旦回到乡音一统的家乡,将会因为语言习惯反而被视为“外人”,以致产生身份认同的迷惘。

小结

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语言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应当适时关注农民工的语言权利问题,消除语言歧视和语言不平等现象。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应当首先保障农民工说普通话、说方言、接受语言培训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实现话语权、就业权等的平等。同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话教育,提高乡村教师普通话水平,开展不同层次的专项培训,增强普通话的通用功能,提倡普通话和方言并存分用,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

参考文献:

[1]付义荣.关于农民工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语言文字应用,2012(4).

[2]张璟玮、徐大明.人口流动与普通话普及[J] .语言文字应用,2008(3).

[3]欧小燕.进城农民工语言态度探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8).

[4]夏历、谢俊英.农民工的语言状况[J].长江学术,2007(3).

[5]谢俊英.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语言问题[J].第七届全文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郑琨,女,湖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郑琨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农民工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综述论文_郑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