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和我国目前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目前论文,模型论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经济论文,L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IS—LM曲线模型是一个著名的Keynes主义宏观经济模型,非常方便于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分析和政策选择,在西方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从供给约束转型为需求约束型,需求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活动水平和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在亚洲金融危机滞后效应的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面临严重挑战。扩大出口、刺激内需,成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需求管理的主要政策目标和主基调。我国经济现状与IS—LM曲线模型的形成前提基本一致,建立反映我国现状的IS—LM模型,分析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效应,选择有效的政策组合,是一件重要的、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开放经济的IS—LM曲线模型
(一)IS曲线:商品市场均衡
收支等式:Y=C+I+G+(X-M)
(1)
消费需求:C=a+b(1-t)Y-vR (v>0)
(2)
投资需求:I=Ip-dR(d>0)
(3)
净出口:X-M=Xo-mY+nQ (m,n>0) (4)
式中,Y、C、I、G、X、M分别表示国民收入、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本国的出口和进口;R代表利率,v表示利率R 对当期消费的影响系数(v>0表示提高利率R将有阻碍消费的倾向),d表示利率R 对投资的影响系数(d>0表示提高利率R将有抑制投资的作用);a和Ip代表自发性消费和自发性投资(指由收入Y和利率R以外的因素决定的消费与投资);b是边际消费倾向,t是税收占国民收入Y的比重或称税率; Xo是自发性净出口,m是边际进口倾向(反映收入Y增长对进口M 增长的引致作用),Q表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包括实际汇率SP*/P 所表示的价格方面的相对竞争力以及产品质量、产品特色、广告营销等非价格方面的相对竞争力,Q越大表示本国的相对竞争力越强),n是竞争力Q对净出口的影响系数。
将(2)(3)(4)式代入(1)式,并整理可以得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方程:
[1-b(1-t)+m]Y+(d+v)R=a+Ip+G+Xo+nQ(5)
式(5)显示:
1、IS曲线右下倾斜,具有负斜率-[1-b(1-t)+m]/(d+v),说明均衡收入Y与利率R反相关。其原因在于:
即利率上升,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通过国民收入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和均衡收入的更严重的下降;反之,降息则有利于刺激需求。
但是,当d=0时,“投资陷阱”存在,利率对投资没有影响; 当v=0时,“消费陷阱”存在,利率变动对消费没有影响。 在投资和消费陷阱并存的情况下,降息对刺激需求没有作用,这时,IS曲线垂直。
2、IS曲线的位移取决于政府购买、自发性消费与投资需求、 国际竞争力和自发性净出口的变动:
(7)式表示,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Y的增函数、利率R的减函数、 价格水平P的增函数(系数K、h为正数);(8)式表示,M[,1] 层次上的货币供给量表示为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之积,其中,基础货币量表示为中央银行是三项主要资产总和,它们是外汇占款FX、财政透支与政府债券LG、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与贷款LB;货币乘数表示为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k、定期与活期存款之比T、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超额准备率e的代数表达式。
由(6)(7)式合并可得LM曲线的方程:
Ms/P=KY-hR
(9)
(9)式显示:
1、LM曲线右上倾斜,具有正斜率K/h,说明货币市场均衡利率R与收入Y正相关。其原因在于:
Y↑=>Md↑=>Md>Ms=>均衡R↑
即较高的收入意味着较多的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均衡利率被超额需求拉上到新的均衡水平;反之,亦反。
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系数h的大小,对LM 曲线的倾斜度的决定作用有两种极端:一是当利率R水平低到一定的程度时, 人们不再介意持币的机会成本,证券市场价格水平高到极致,货币需求尤其是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很强的利率弹性和伸缩性(h无穷大), “流动性陷阱”出现,货币供给增加不会进一步降低利率。相应地,LM曲线处于Keynes区间,是水平的,实际收入Y变动对利率R没有影响;另一种极端是当利率水平高到一定程度以后,证券市场价格跌无可跌,投机性货币需求缩至零值,而交易性货币需求由于持币机会成本太高而达到了尽可能小的水平,这时利率的上升已不能影响货币需求(h接近于0),相应地LM曲线处于垂直区间。
2、LM曲线的位移取决于实际货币余额Ms/P的变动,而从(8 )式可知,Ms的变动又取决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与居民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具体为:
外汇储备FX↑ ┐
公开市场/财政透支LG↑│=>基础货币↑┐
再贴现、再贷款LB↑┘ │
存款准备率r↓ ┐│=> Ms↑=>Ms/P↑=>LM曲线右下移;反之,左上移。
超额准备率e↓ ││
现金/活期存款比k↓│=>货币乘数↑
┘
定期/活期存款比T↓┘
(三)IS—LM模型均衡解的表达式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双均衡状态下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为:
(10)式表明,均衡收入Y与自发性消费、 投资和净出口需求正相关,与包括价格和非价格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正相关,与财政政策决定的政府购买G和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Ms水平正相关;(11)式表明,均衡利率水平R与货币供给Ms水平反相关,与包括政府购买G在内的上述其他变量正相关。
二、我国现阶段IS—LM模型的特点
(一)IS曲线
目前,我国的IS曲线有下列两方面的特点:
1、虽右下倾斜但极为陡峭,负斜率-[1-b(1-t)+m]/(d+v)的绝对值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b较低, 而且十余年来消费倾向呈现下降的趋势。
我国居民素有节俭和高储蓄的偏好,我国供给不足、短缺经济时期为迅速扩张生产能力所形成的高积累、低消费的习惯,在经济转为供给过剩型之后并没有根本改变,依然得以保持。这是造成低消费倾向的主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允许部分人先富政策的实施,由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由于分配机制不完善等,导致我国近几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沿海开放地带与内陆边远地区居民之间、城镇高低收入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而这种收入分配的日益悬殊和高低收入人群消费倾向的差异又使得我国居民整体消费倾向呈现走低的趋势。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提供的资料进行的计算结果显示,1982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NP的比重约为54%,随后几乎逐年降低,1993年低至45 %的水平,此后有所回升,但90年代都在50%以下,整体呈下降趋势。
第二,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系数d长期较小, 目前处于“投资陷阱”阶段更是如此。
近年来,我国企业投资经历了从“投资饥渴”向“投资陷阱”的转变。中央向地方、政府向企业、组织向个人放权曾经是一道改革开放的“风景线”,这当然包括投资决策权的下放。各地方、企业领导,出于各种相同或不同的利益,大肆投资上项目,诸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回扣工程,还有很多盲目上马的工程等,投资缺乏论证,甚至是不计成本,不计损益。如此形成的这种投资,很少受到利率水平的制约,高利率起不到限制作用。物极必反,正是这种“投资饥渴”造成了我国生产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和过剩,成为目前微观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原因,进而引起许多行业“投资陷阱”现象的大范围出现。在目前需求不足、国家希望通过降息刺激投资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投资前景作出的多是悲观预期,难以找到或者说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降息也难以改变缺少“投资引诱”的局面,利率政策又表现出在刺激投资需求方面的无能为力。
对于居民的住宅投资,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开始和公积金贷款、“按揭”等住宅金融服务的开展,降息能够起到刺激作用。但是,由于房改还不彻底,收入和住房分配的不平等,“等待观望”和“需要住房者无力购买、有钱购房者有住房无须购买”的现象仍较普遍,使得住房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形成住房需求,降息对居民住宅投资的刺激作用目前还不够明显。
第三,现阶段利率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v很小, “消费陷阱”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
我国在1988年高通胀时曾出现过“抢购风”,负的实际利率是人们产生购物保值行为的主因。当时保值储蓄的开办,贴补使储蓄实际利率由负变为零,起到了抑制了抢购和提前消费、稳定储蓄的作用。而实际利率水平长期为正的情况下,人们又恢复其储蓄偏好,当期消费欲望不强。从这里可见,实际利率水平的确对当期消费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根据微观经济学跨时期消费选择理论,降息对借款消费者的当前消费有明确的刺激作用;而对贷款者或者说储蓄者的当前消费的刺激作用是不一定的或者说两可的,是否有刺激作用的关键在于,降息导致消费者储蓄资产的利息收入下降,从而使其当前消费下降这一收入效应相对于降息的替代效应的强弱。一般地说,当实际利率水平较高时,收入效应较强,降息反而抑制当前消费;当实际利率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较强,降息可以刺激当前消费。
1996年我国经济“软着陆”之后,经历了低通胀阶段,现在处于持续的通货紧缩时期。在经过连续七次降息之后,实际利率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较高。对于多为贷款者、少有借款消费者的我国居民而言,降息对当前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是不明显的,笔者称此现象为“消费陷阱”。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时间偏好的改变,随着信用消费的推广和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的跟上,随着利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也许在不是很久的将来,降息对当前消费需求的激励作用会逐步地显现,“消费陷阱”现象会消失,但目前不会。
2、短期内能有效推动IS曲线右移的因素有限,除政府购买G外,其它因素短期内难以促使IS曲线大幅右移,甚至有的因素在阻碍其右移。具体表现在:
第一,就国际竞争力Q而言。实际汇率SP*/P 作为外国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指标,直接反映本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其值越高,竞争力越强;反之,越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铢、印尼盾、韩元、日元等货币大幅度贬值,而我国政府承诺并成功地维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人民币名义汇率S保持在1美元兑8.3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由于亚洲地区产品与我国产品类同,相互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且该地区本来又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占据我国产品海外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然,如此一来加权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大幅下降,直接降低我国产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非价格方面的竞争包括产品质量、档次、特色、售后服务、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这些竞争力的提高要建立在技术进步与创新、新产品研制与开发、产品升级与换代、国际营销与服务网络营造等基础之上。对于参与国际经济交往不久的我国企业而言,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第二,就三种自发性需求即a,Ip和Xo而言。(1)自发性净出口Xo是指与价格和非价格竞争力及本国收入等因素无关的出口和进口之差,它是由诸如市场开放程度、贸易政策和管制措施、国际间必需品的互通有无等因素决定的。民航干线飞机、高性能战机、核电技术装备、卫星与通讯设备、高速计算机芯片、稀土产品和矿产等往往是一国必需而又不能自给的商品,这些产品的进出口属于“互通有无”,较少受价格的左右。目前,我国仍有许多不能自给的必需品需要进口,原来实行的一些贸易管制逐步放开,市场将会更加开放,以符合进入WTO的标准, 如此等等,我国自发性净出口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2 )自发性投资Ip是指不受利率、收入、消费等因素影响的资本品购买行为,它是由科学技术进步、产品发明与创新、人口迁移、政府政策和体制变革等因素决定的。如果我们把政府决策的公共投资划入政府支出G项下,那么,现阶段我国的Ip增长是有限制的。我国的科技水平不够前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不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的“拳头”产品不多、数量增长缓慢,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投资眼光的企业家为数太少,企业难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企业自发性投资需求的增长。(3)自发性消费a是指与利率和当期收入水平无关的当期消费,它是由居民的必要生活消费以及对未来的收支预期等因素决定的。由于我国在劳动用工制度、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方面的市场化改革还未到位,人们对未来收支预期普遍有不确定感,尤其在目前企业不景气、下岗和失业人员较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尽量压缩当前开支,为未来做些准备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就导致了人们目前自发性消费难以规模扩张。
(二)LM曲线
目前,我国的LM曲线有两方面的特点:
1、LM曲线比较平坦,处于准“流动性陷阱”阶段。
利率变动对我国的投机性和交易性货币需求有一定影响,定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下降使部分存款分流到股市和债市,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也使定期和活期存款利差缩小,并随贷款利率的下降,居民和企业持币的机会成本下降,交易性货币需求有所增加。由于连续降息,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与以前相比已经到了相当低的水平,旨在投资债市和股市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定期存款需求已经有了相当强度的替代性,货币需求已经具有相当的弹性,LM曲线已接近平坦,处于准“流动性陷阱”阶段。
2、“惜贷”等造成货币供给增速缓慢,LM曲线位移“粘性”。
人民银行从1998年1月1日起放弃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从以计划为手段的直接管理转向以三大政策工具为标志的间接调控。此后,在持续降低对居民和企业的存贷款利率的同时,人民银行改革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确定办法,恢复公开市场债券回购操作,降低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中央银行配合利率下调,运用间接手段扩大货币供给、启动需求的政策意图。
为防止“流动性危机”,货币当局的政策是“反循环、逆风向”的,而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往往随经济周期波动。我国目前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微观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需要流动性的时候,中央银行要求“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并以降息相支持;而商业银行出于各种原因而“惜贷”,形成较大的存贷差,资金大量滞留在银行体系内,商业银行持有太大比例的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率e的上升, 抵消了存款准备率r的下调的作用,从而使货币乘数作用变小, 银行体系货币创造效果不佳。银行“惜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1 )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中效益较好、资信较好的,银行抢着放贷,而对占更大比例的、更需要资金的困难企业则敬而远之,对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则不屑一顾;(2)中央银行利率体系上的可乘之机, 使商业银行有“坐吃利差”的便利,在第七次降息之前,某些商业银行将以1.44%的低息吸收的居民和企业的活期存款,不去用于贷款,而是以准备金、备付金的形式存在人民银行吃3.24%利息,1998年12月7 日以前利差更大。
在基础货币方面,1997年的增长来自外汇储备占款的增加,而去年以来基础货币增长较少。这在人民银行主要资产上的表现是:第一,外汇占款部分FX增长有限。前几年,该部分增加很快,但是从去年起变得很有限了。主要因为:(1 )亚洲金融危机对贸易收支和利用外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危机对人民币产生贬值压力, 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和利率下调等因素导致逃汇、骗汇、出口收汇滞留海外的现象大量出现。第二,中央银行对财政债权部分LG没有增长。为防止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的财政赤字主要通过对民间发行债券的形式弥补,基本不采用财政透支的形式,财政从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没有增加(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第三,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部分LB主要分成两块,一块是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和贴现,一块是对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近年来,在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存贷差和“惜贷”的情况下,缺乏从中央银行贷款的意愿,贷款和贴现利率下调也不足以刺激,这一块萎缩严重。因此,虽然人民银行通过政策性金融这一块吐出了较大规模的基础货币,但两块相抵,总体上说LB没有增长。
中央银行规定了旨在保护需求者利益的最高限价——低利率,但是在间接调控机制之下,由于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双重影响,使我国M[,1]意义上的货币供给处于低增长状态, 未能有效地配合利率水平的下调,不能为经济活动和刺激需求提供充裕的流动性。
三、经济政策效应分析与政策措施的选择
通过以上对我国现阶段IS、LM曲线特点的考察,我们很容易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应进行扼要的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我国的货币供给存在供给粘性、增速缓慢, 不能有效地推动LM曲线的右下移动,使连续降息政策没有得到货币供给增长的有效配合,限制了降息作用的发挥;
2、由于我国目前处于投资陷阱、消费陷阱阶段,IS曲线陡峭, 即使货币供给能够满足降息对货币需求增长的要求,但货币供给增长和利率下调也难以有效地刺激需求。
Keynes主义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是:
Ms↑=>利率R↓=>消费C和投资I↑=>收入Y↑
从这一机制可以看出,在经济处于投资陷阱和消费陷阱的情况下,利率R下降对消费C和投资I缺乏刺激作用,进而对经济活动水平Y缺乏影响力,即货币政策无效。
考察Ms增加对均衡收入Y的影响系数可得出同样结论。从(10 )式得出系数表达式为:
1/Ph
△Y[,E]/△Ms=────────────
[1-b(1-t)+m]/(d+v)+K/h
该系数分母中[1-b(1-t)+m]/(d+v)亦即IS曲线斜率很大, 所以货币政策影响系数很小。
(二)财政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单独使用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能够刺激总需求,但也有挤出效应:
乘数
1.G↑=>收入Y↑=>货币需求Md↑=>利率R↑=>投资I和消费C ↓(对民间需求的挤出)
2.G↑=>收入Y↑=>进口M↑=>净出口X-M ↓(对净出口需求的挤出)
财政政策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这一政策的对内对外的两个挤出效应的大小,大则无效,小则有效。政府支出增加在货币市场的融资需求,必然对利率有拉高作用。由于LM曲线平坦、民间货币需求有强伸缩性,这种拉高作用是很有限的;再者由于IS曲线陡峭,利率的拉高对居民消费和投资的负面影响力也较弱,所以,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对国内民间支出的挤出效应是很小的。对外的挤出效应是指财政扩张拉动进口从而对外贸净出口需求产生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的大小可以从进口倾向m 的大小来考察,目前,我国进口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不到15%,估计m 与此大体相当。如果财政支出的投向控制得当,比如许多基础设施的投资多采用国内物资和资源,那么,这一对外的挤出效应也是很小的。
从(10)式易得,开放经济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支出对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拉动乘数为:
1
△Y[,E]/G=───────────
1-b(1-t)+m+(d+v)K/h
分母中的(d+v)K/h和m分别可以看作为内外两种挤出效应的代表。 比如,代表对内挤出效应的(d+v)K/h因为IS陡(d+v小)和LM平坦(K/h小)而较小,使得扩张财政对经济的拉动系数就大,财政政策对扩大需求的力度就强劲。
(三)财政政策仍然需要货币政策的相应配合才能更为有效
尽管扩张财政能够有效刺激需求的增加,其挤出效应很小,但毕竟有拉高利率、抑制民间需求的作用存在。如果在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扩张货币供给使利率能控制在低水平,那么,这种挤出效应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从而使货币政策更为有效。所以,笔者认为,不能因为货币政策的相对无效而抛弃它,应该发挥其对财政政策的配合和辅助作用。
在目前商业银行“惜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逆风而行”,防止“流动性危机”的发生,并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即尽可能降低利率水平,并相应扩张货币信用规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调低甚至取消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备付金存款利率;直接劝说商业银行扩大放款规模,缩减存贷差,提高乘数效应;继续加大政策性贷款的规模,在目前持续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对财政透支贷款或通过公开市场增持财政债券,以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规模。
(四)刺激需求的可行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在目前我国的IS曲线陡峭、LM曲线平坦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地刺激消费、投资与收入增长,有效扩大需求的措施只能在所有能够推动IS曲线右移的措施中寻找。然而,前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可能左右IS曲线的因素国际竞争力Q、自发性消费a、自发性投资Ip、自发性净出口Xo等在短期内都难以大幅推动IS曲线右移。所以,在人民币不贬值、国家难以采用汇率政策刺激外需的情况下,在居民和企业的自发性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能有效放大的情况下,在降息不能有效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情况下,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购买G(主要是公共投资)来推动IS曲线右移,刺激需求, 缓解失业和经济滑坡的压力,短期内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一要有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予以配合,尽可能消除对国内居民和企业支出的挤出效应;二要本着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有利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财政开支项目,控制好财政资金的投向,尤其要避免“投资饥渴”情况下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再重复;三要在进行项目工程建设当中尽可能选用国内生产的产品和物资,控制对国外净出口需求产生的挤出效应,减轻对国际收支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在促进国民经济对内平衡的同时能够兼顾对外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如下一些有利于在短期或长期扩大内外需求的政策措施和手段:(1 )继续实施出口退税补贴等“奖出限入”政策,以提高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2 )努力提高我国产品和企业在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售后服务、市场营销等非价格方面的国际竞争力;(3 )加大我国产品开发研制和技术创新以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自发性投资和消费;(4)引导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鼓励信用消费, 并为其提供良好和优惠的金融服务;(5)政府应注意运用各种政策、 手段缓解收入分配上的落差,尤其注意提高农民、城镇低收入者和下岗人员的收入水平,强化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以提高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储蓄率的水平;(6)尽快完善住房、医疗、教育、 社会保险等各种制度的改革,使人们对未来有比较清晰和稳定的预期,降低不确定性对人们经济决策和行为的干扰程度。
标签:货币需求论文; 货币供给论文; 净出口论文; lm曲线论文; 挤出效应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有效利率论文; 央行降息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银行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 利率论文; 央行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