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百科全书近十年的新发展_百科全书论文

国外百科全书近十年的新发展_百科全书论文

近十余年外国百科全书之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余年论文,百科全书论文,新进展论文,近十论文,外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几年来,我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创始阶段和从少到多的繁荣阶段。尤其令人喜悦的是,海峡两岸现代百科全书的兴起和发展,竟如相约携手,并驾齐驱,新作层出不穷。仅据十分粗略的统计,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海峡两岸编纂出版的以“百科全书”或“百科词(辞)典”为书名的工具书,已不下120多种,其中大陆已出版和正在出版的近90种,台湾出版的约30种。我国百科全书编纂者和出版者在无暇他顾地编自己的百科全书时,似乎不可不稍稍放眼海外,留意一番这一期间外国百科全书的新发展和新趋向。

环顾世界百科之林

多数老牌百科面貌依旧 十年左右,对于百科全书来说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因为这是现代百科全书的一个再版周期。但在这样的周期里,修订主要涉及的是内容,而不是编纂方法和编纂技术,编纂理论的变迁则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多数老字号百科全书虽出有新版,但在编纂形式和方法上变化无多。现不妨依其年龄长幼略作评述。

《美国百科全书》(台湾翻译出版的中文版称《大美百科全书》,不知“大”字何来)1829—1833年初版,1912年出修订版30卷,由此开百科全书连续修订制之先河,但直至1992年版未见编法变化。英国《钱伯斯百科全书》(1860—1868年初版),1950年第5版和1973年第6版均为15卷,收约3万条目。此书素以“稳定”(不如说“保守”)闻名,更谈不上编法革新了。西班牙《插图欧美大百科全书》(1905—1933年创编),采取补卷修订制,正编70卷加补编10卷,后每年或每两年出一补卷,到1986年已出23卷补卷,后来可能还有,惜未见书。《苏联大百科全书》(1926年始编),1969—1978年第3版30卷,收约10万条目。《意大利百科全书》(1929—1939年创编)35卷,采取10年补卷修订制,已出4卷补卷,最新的是1979—1992年补卷。美国《科利尔百科全书》(1949—1951年初版),1985年新版24卷,收2.5万条目,编有分22大类的“学习指南”。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1955—1963年初版),1975年版33卷,1981年版36卷,收7~8万条目。

老牌也有新貌 外国老资格百科全书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不列颠百科全书》(1768—1771年初版,下简称《不列颠》),新版编纂者自称是一次“百科革命”。《不列颠》自1929年第14版起改取连续修订制,这一版一口气维持了45年。1974年经6年研讨和总体设计后,一举推出全新编法的第15版。全新新在一变200多年的传统编法,改由“详编”、“简编”和“百科类目”三个部分合为一体,称为“三合一新版”。1985年再经一次较大的改编,详编由19卷减为17卷,大条目由原来的4200多条一下减至672条,可说“超大条目主义化”了。简编由10卷增至12卷,已完全脱离详编而独立(即不再参见详编)了。另外新编两卷索引,为三级复式主题分析索引,约有40万索引主题(一、二、三级主题合计)。原百科类目一卷无大变化。(参阅《辞书研究》1995年第4期笔者《常变常新——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述》一文。)

德国《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1796—1808年初版)为世界百科全书小条目主义之滥觞。1974年第17版(20卷)之后又出缩编本,称第18版(12卷)。1986—1994年推出全新的第19版(24卷),小条目主义编法依旧,但印刷装帧和资料更新已大为改观,不可与前版同日而语矣。(参阅《辞书研究》1995年第3期高关中)《〈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新版问世》一文。)

法国拉鲁斯百科(《拉鲁斯大百科》1865年初版)于1982年在原大百科母体基础上又衍生出《大拉鲁斯综合百科》15卷,收1.2万条目,1986年修订,1987年重印。这是拉鲁斯多品种系列化的一部翻新之作。日本平凡社也在《世界大百科事典》的基础上,于1984年派生出《平凡社大百科事典》16卷,收9万条目。这两部新百科除衍生自母体、资料有所更新外,在编法上并无多大新意。

美国《康普顿百科全书》(1922年初版8卷)属中档百科,采取大条目主义编法和连续修订制。1972年增至26卷,收6000条目。1992年的一大变革是将原各卷分编的索引集中为一大卷“事实索引”(Fact-Index)。最新修订版为1994年版。

法国《博尔达斯百科全书》创编于70年代,22卷,其编排法堪称独特,完全采取杜威十进分类体系。1985年又出了全字顺版,10卷。同书全分类版与全字顺版并行,在世界各国百科全书中不可谓不新颖。

80—90年代新编百科 近十几年国外新编的百科全书多为单卷本,档次不高,无多大代表性。在编法上和出版形式上最值得提到的,是《美国学院百科全书》和英国《剑桥百科全书》。

《美国学院百科全书》21卷,是1980年新编的电子版机读本百科全书,印刷版实为电子本的副版。这部电子版百科因是三家联合开发的,故有三种书名和三种版本,分别是:Academic American Encyclopedia;Groliers Academic Encyclopedia;Lexicon Universal Encyclopedia。三书内容和编法均同,一书三名也不能不说是件新鲜事。这部书收3.2万条目,第21卷为索引,有25万索引条(主题)。这部百科新奇处在于其电子出版形式,而作为印刷版百科全书则无甚特色。

英国《剑桥百科全书》是英国很有学术名气的剑桥大学出版社与钱伯斯出版公司1990年合作编成的,为单卷本案头型百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了此书的中文版,全书470多万字,收约3万条目。它的主要特点是侧重英国内容和编有“百科便鉴”(后文另有评述)。

美国还有两部80年代新编的百科全书:《韦伯斯特家庭百科全书》,1984年由韦伯斯特出版社出版,20卷;《协和案头百科全书》,1982年由纽约协和工具书公司出版,惜未见书,不便评论。

教育功用与检索功用的结合模式

古代和中世纪百科全书是以教育功用为主的。突出工具书检索作用,是近代百科全书的特点。教育功用与工具书检索功用,即表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便于查检的知识离散化是互相矛盾的。19世纪以来的百科全书编纂家因处理这一基本矛盾的不同态度而区分为大条目主义派(以《不列颠》为代表)和小条目主义派(以《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为代表)。大小条目主义各持一端,一方强调教育功能,一方强调检索功能,都未能解决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的问题。于是,如何把教育功能与检索功能结合到最佳点,既方便人们查检又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而不是顾此失彼,便成了现代百科全书编纂家挖空心思不断探索的老问题。在这一探索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种解决模式。

传统模式 即大小条目按字母顺序混编,这是大多数百科全书,如《不列颠》第14版、《美国百科全书》等的基本模式。

“不列颠革命”模式 《不列颠》第15版是大条目主义详编+小条目主义简编+由分类框架转化而成的百科类目,三个部分合为一书(即三合一),以参见来沟通和联系。这一“革命”的目的在于用简编作为百科词典并兼全书索引,以增强检索功能。设想很好,但效果不尽理想,问题出在收8—9万短条目的简编,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检索需要。1985年,编纂者不得不进行“第二次革命”,减少两卷详编增加两卷简编,新编两卷索引,原一卷百科类目不变。于是遂出现了32卷本的新《不列颠》。为了不改变“三合一”的提法(现在实际上已是“四合一”了),又于1990年把详编与简编统编卷次:1—12卷为简编,18—29卷为详编(原来的详编和简编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标示卷次),借以表示简编与详编一体,加上百科类目和新编的索引仍是“三合一”。

1994年新版除内容修订外,尚未见大的结构变化。

兰登模式 《兰登百科全书》于1977年改编成的形式,显然受到“不列颠革命”的影响。但此书主体部分的条目是全分类编排的,称为“彩图百科”(Colorpedia),有约1000个篇幅均匀、各成知识单元的大条目。全书由“彩图百科”和“字顺百科”(Alphapedia)两部分合成一体。字顺百科收约2.5万词典式条目,实际上是一部百科词典。

科利尔模式 《科利尔百科全书》的模式是传统的大小条目混编加上“学习指南”,从而以检索性为主、以系统性为辅把两种功能结合起来。顺便提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条目分类目录”的编设,当初就曾综合地参考了《不列颠》的“百科类目”和《科利尔百科全书》的“学习指南”,但又与两者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中国大百科》是用条头本身构成框架体系的)。

康普顿模式 《康普顿百科全书》的创造可以说恰与不列颠模式相反,不是试图用百科词典式的简编取代索引,而是把索引信息化,称为“事实索引”,即本身含有知识性和资料性的索引,实际上是与正编条目有紧密参见和索引关系的百科词典。

以上除传统模式和科利尔模式外的几种模式,看似不同,各有创造,实质上大同小异,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一种模式,那就是系统性的大条目部分加上与之紧密相参的百科词典。比较起来,新《不列颠》增加了索引之后,可能是已趋近于理想的模式了。

强化资料性内容

百科全书是知识性工具书,但知识性离不开资料性内容。知识性内容指的是学科、理论、思想、概念、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解说;资料性内容指的是人、地、事、物、组织机构、统计数据等基本资料的提供。百科全书的资料性内容,常被看作是知识性内容的附属成分,往往是在知识解说中随机地伴以事实和数据资料。

现代百科全书强化资料性内容的主要趋势,是资料系统化。英国《剑桥百科全书》是小部头百科,该书主编克里斯特尔教授在全书“前言”中有一段话:“小部头百科全书往往不能提供太多的背景资料,但本书有幸突破了这一传统。”这话不能不引起百科全书编纂者的注意,因为他说到了一个真正的难点。《剑桥百科全书》的创造是精心编附一套“百科便览”(Ready Reference),并通过参见系统与正编条目相联系,借以强化百科全书的资料性内容和资料系统性。百科便览是分十大类系统编排的,其类目如下:宇宙,包括最近和最亮恒星、太阳系各大行星和卫星、流星雨、日月食等基本数据,以及星座名、星图、月海、月面图;空间探测,包括各国历次航天发射和航天器等资料;地球,包括世界各大洲、大洋、大岛、大山、大河大湖、大沙漠、大瀑布、火山大爆发、大地震等;时间和距离,包括国际时区、世界大城市空间距离、国际公路网、各种历法、各种节日,以至纪念婚、万年历等;世界各国,包括首都、官方语言、货币、人口,还包括联合国机构及成员国,以及英美澳加的郡、州、省;1900—1990年各国历任政治领袖,包括总统(君主)和总理(首相),以及533—1990年的历任教皇;计量单位和各种数表;各种符号系统(如交通、音乐、宗教等);人名和称谓,包括国际性奖金、行业保护神;体育运动,包括历届奥运会、世界各单项体育大赛冠军等。

《康普顿百科全书》强化资料性内容的手段是大量编插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资料栏:统计资料栏(Date-packed Box)和事实资料栏(Fact-packet Box)。插在大条目中者,如“白宫”条的“美国历任总统第一夫人简历资料栏”,“极地考察”条内的“极地考察大事记栏”,“国歌”条内的“各国国歌资料栏”(包括歌名、作词作曲,如中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国家公园”条内的“世界国家公园资料栏”(分为历史遗址、自然保护、战场、湖河海滨面积、每年游人)。除正编条目的资料栏外,该书还在“事实索引”相关条目中也编有140多个事实资料栏,如世界高山、大河、大建筑、诺贝尔奖金得主、国际体育大赛冠军、世界名人诞辰、历任教皇等。

资料更新体制受到新考验

百科全书的传统修订体制是再版制和补卷制。以10年为周期的再版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世界百科全书在20世纪中叶曾出现过两次修订危机: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引致百科全书需要迅速增设“原子弹”条,而且与核武器有关的从“炼金术”到“铀”、“钚”、“核反应堆”等数百条目急需修订;1953年辟尔唐史前人颅骨化石(1912年“发现”)被证明为伪造,立即牵涉到一大批与人类起源有关的条目急待改写。这两次修订危机令百科全书编纂者一时措手不及,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一种新的修订体制——连续修订制的优越性。

1989—1991年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百科全书修订体制形成一次新的冲击。实行再版制的百科全书至今尚未反映出这一巨大变化,而实行连续修订制的百科全书则迟于事件一、二年便已有所反映。例如,《剑桥百科全书》1992年版已在国名、地图等方面反映出局势的变化,新设了“独联体”条目,将原来的“东德”条与“西德”条合并为“德国”条,但尚未及作大范围的统版修订。

连续修订有几种方法,如加页修订,即在新增条目的地方在原页码之后增加a,b,c……页;撤消次要条目或删节篇幅(最方便的办法是撤图),为新增条目或增加字数的条目让出篇幅,如《康普顿百科全书》1994年版中的“俄罗斯”条和“乌克兰”条,就用这些办法分别从原来的2800字和2700字增加到3.2万字和1.3万字。反映东欧、苏联局势变化的还不仅限于国家条目,连带的首都条目(如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爱沙尼亚的塔林、摩尔多瓦的基希讷乌夫),以及有关的人物条目(如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也都有相应的变化。再如,反映海湾战争的有“侯赛因·萨达姆”条等。

修订体制应在百科全书总体设计之初事先决定,因为采取何种修订体制与全书总体设计本身有关。《中国大百科全书》如果从第二版开始采取连续修订制,则有必要在准备阶段认真研究连续修订制的一些具体技术和手段。

电子版与多媒体百科

电子版与多媒体百科是现代百科载体和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新成果,但它的推广应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且即使在未来其优势也未必是无限的。推广电子版百科的首要条件是个人计算机普及和电话通讯发达。

国外电子版百科全书有两种形式:只读光盘计算机机读版百科和联网服务的机读百科。据报道,《美国学院百科全书》主要是为电子版而设计的,光盘和联网查阅两种形式并用。联网机读版百科是由道·琼斯新闻服务公司和书目修订服务公司利用两公司原有数据库共同开发的,而百科全书的内容则由阿莱特、格罗利尔等出版公司所提供。据说,《美国学院百科全书》计算机版有9万订户(包括200多图书馆)。用户通过电话键入查检码或接通有线电视,即可在屏幕上阅读百科全书的图文。通过电话查阅百科全书的用户计时付费,而通过有线电视的用户则按月付费。中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百科全书产生强烈兴趣,与其说是为了查阅求知,还不如说是对这种新奇“游戏机”的好奇。对这种百科全书的推广前景,图书馆界和教育界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光盘机读百科以只读存储光盘(CD-ROM)的形式出售,使用者在个人计算机上查阅。

《康普顿百科全书》已有多媒体版,但它是以印刷版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这种多媒体百科也使用光盘,但与电子版机读本不同的是,它能让读者观察动态过程,如细胞分裂、心脏工作,还能听到音响,如航天飞机发射的景象和声响、再如罗斯福、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等历史人物的演讲。《康普顿多媒体百科》还有修订功能,出版者定期提供修订手段。

结语

综合性百科全书的出版在发达国有已渐呈饱和状态,因而竞争更趋激烈,编纂者和出版者都不得不殚精竭虑地改革创新,出奇制胜,或探寻市场热点,另辟蹊径,如近年办公室用案头百科、学校家庭用百科、贴近社会和生活的实用百科层出不穷,就是重要的趋势之一。再如,一度处于“非主流”地位的分类编排法,似乎也有再被看好之势。因此,百科全书的编纂者和出版者,都不能不在埋头精心编纂自己的百科全书的同时,不时用视线的余光向国外百科全书出版的新态势扫视一番。

标签:;  

国外百科全书近十年的新发展_百科全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