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简析论文_房茜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简析论文_房茜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市政工程管理所 天津市 300480

摘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单位内部因素和单位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指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调控行为给事业单位带来潜在的财务不确定性影响;内部因素则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工作存在一定的舞弊行为或者财务基础工作不足。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一直存在着“监管不力”的情况。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死角和盲区。根本原因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度不足,主观上不够重视。正是由于这种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方才促使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等相关人员普遍认为只要“按规办事”,在业务处理中严格依照预算支取资金,就不会存在财务风险了。

(二)我国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之中,正在经历着改革与创新。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展以及政府调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整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事业单位的风险影响主要表现为管理缺位所造成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方式的不明确,造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一定的浪费和流失现象,资产利用效率也较低。

(三)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资金运作风险

资金犹如事业单位的血液,对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众多财务风险中,资金运作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威胁与影响最大。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较重的资金运作风险。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专项资金补亏现象存在

当前,虽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能够编制资金预算。但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单位的专项经费、人员经费以及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等各类经费结构较为分散。当事业单位面临“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时,便会利用上级拨款或者直接将专项经费用于弥补单位运营中所产生的资金缺口。

2.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对立又并存

按照当前的资金使用规定,我国事业单位不能“负债经营”。该规定是对事业单位的约束与规范。但在现实中,事业单位在正常的发展与运营中,有时会需要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以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申请资金拨付时,所做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能并不充分,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甚至存在浪费的现象。于是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现象并存。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种类和表现

(一)管理因素所产生的财务风险管理因素

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一种“隐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内部管理不健全所导致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出现一定的死角与盲区以及因内部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财务监管措施的欠缺。这种风险的最终表现是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在传递与审核等一系列过程中无法保证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最终将管理层面的问题表现为一种财务风险。

(二)道德因素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同管理因素

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一样,道德因素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是事业单位的一种“隐性风险”。道德素养是事业单位对员工的一项基本要求。财务工作对事业单位至关重要,因此,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也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管理与运营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员的选拔与聘用中对道德素养的关注与要求并不高。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人员的后期教育与交流等方面也并未有明确的管理机制,机动性较大。道德素养的不确定性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三)支付风险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中,支付风险也较为常见。事业单位的支付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预算的不完善之处。事业单位在资金的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单位的专项经费、人员经费以及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等各类经费结构较为分散。当事业单位面临“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时,便会利用上级拨款或者直接将专项经费用于弥补单位运营中所产生的资金缺口。这种支付形式导致事业单位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四)核算风险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也在不断完善之中。然而,囿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对财务等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的重视度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在运营与发展中承担着一定的会计核算风险。不仅如此,由于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后期培训的忽视,使该类人员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政策、更新原有知识结构、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事业单位的会计规章制度更新。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核算错误等情况。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对策研究

(一)增强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风险控制目标

事业单位管理者和财务相关人员必须正视风险的存在,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紧绷风险管控这根弦,严把岗位职责,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此外,单位还要设立自己的风险控制目标。工作中主要把控三方面的标准,即财务工作标准、信息可靠性标准和合法合规性标准:财务工作标准主要指单位要对资金的核算、支取、资产的管理等方面设立专门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指标,它是保证财务工作能够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防范基本财务风险的一种指标;信息可靠性标准则主要用以约束财务工作中传递或者报送的信息质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比和具有实效,保证信息能够更有效的被管理者所使用;合法合规性标准则是约束财务工作在法律层面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二)结合财政管理机制,做好财务风险管控

如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主要由财政集中核算和部门预算两部分构成,所以,事业单位应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做好风险把控。在财政集中核算方面,事业单位要在做好财务风险监控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重点环节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做好潜在风险的分析工作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争取在源头便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在部门预算管理方面,事业单位要严控预算指标,将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严禁财务赤字现象的发生。可以说,合理控制预算实际发生额也是风险防范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通过有效的财务内控合理控制

风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批制度,明确各个审批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严禁越权审批,保证每笔经济业务都有两个以上的人员参与审批管理,实现有效的岗位监督;第二,严禁私设小金库或者账外账行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第三,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设计要科学合理,提高岗位间的约束力;第四,强调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保证具体工作人员对其接手的每笔经济业务都详尽了解,把握业务的真实性。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改制的进程之中。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应积极改善内部管理的方式方法,随时关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王美香.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J].时代经贸(下旬刊),2016(09).

[2]白玲.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J].商业经济,2016(02).

[3]翟忻.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5(12).

[4]柳玉凤,柳安琪.浅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现代商业,2015(21).

论文作者:房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简析论文_房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