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剪力墙结构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从受力角度出发主要分为壁式框架剪力墙、小开口剪力墙等类型,既要发挥承重功能,也要确保水平方向的均匀承载力,因此相较于普通墙体来说对于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设计
引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剪力墙结构具有整体性能良好、承载力及抗震力较好、弹塑性形变性能优良、侧向具备极高刚度等特点。相较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变形能力及承载力更加优良,在地震中坍塌的剪力墙结构相对较少。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剪力墙结构并不适用于各个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案,以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
1 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原则
1.1 墙体受力
剪力墙结构的主要施工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在以往的高层或多层建筑中,多设计为框架梁柱结构,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应用,能够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建筑内力,确保建筑整体的水平承载力。剪力墙结构设计需要科学计算墙体受力状况,深入分析墙体结构的各部位受力因素,由于建筑项目中墙体属于平面构件,因此需要多个方向受力,无论是水平剪力还是竖向压力,都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计算,确保设计完成之后墙体能够承受各个方向的剪力,使墙体强度达到建筑项目的实际要求和标准。
1.2 墙体搭接
剪力墙结构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特殊结构设计,由此该结构在同一平面需要承载的压力、剪力以及刚度都相对较大,平面外的压力、剪力、刚度则相对较弱,由此墙体搭接就尤为重要。若剪力墙结构与梁体结构直接连接,很可能出现平面外弯矩增加的状况。剪力墙结构设计应该注重平面外刚度、承载力的计算和验算,确保验算结果与剪力墙承载的实际要求一致,若没有经过精确的计算贸然连接墙体,则很可能为整个建筑留下安全隐患。防止平面外连接隐患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重要原则,若特殊情况难以避免,应该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设计加固措施,进而提升剪力墙平面外的稳固性。
1.3 超限控制
超限控制和调整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核心要素,主要体现在自连梁设计中。在设计过程中,连梁跨高比最低为 2.5,因此要保障其在 2.5 之上,才能发挥剪力墙结构的实际作用。若跨高比低于最低限度,则很可能出现剪力超出要求、弯矩过大等重要问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展开设计,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调整,避免剪力超限,同时也能一定程度的减少造价成本。
2 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 平面布置与结构定位
从平面布置角度出发,其借助钢筋混凝土墙承担竖向与水平的荷载,因而其在方向上的布置应当沿平面主轴线方向进行延伸,为确保质量与刚度的中心点趋于一致,还应当注重平面布置的对称性,有效消解扭矩作用。在考虑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还应当规避单向平面布置,最大限度提升剪力墙的抗震实效。具体来说,针对矩形、L 型以及 T 字型的平面,应当沿两个主轴方向进行平面布置;针对正多边形以及圆形平面,则应当采取径向或环向的方法完成平面布置。
从定位角度出发,鉴于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剪力墙的结构延展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应当着力确保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具体施工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常出现墙体过长的问题,加大了整体结构产生弯曲的可能,进一步导致脆性破坏问题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针对墙体长度要求较大的剪力墙进行设计时,应当确保其承载力符合结构设计要求,进而展开分层间隔式设计,将墙体均匀分割为细小、独立的多个墙段进行独立设计,从而在整体上有效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承载力。
2.2 墙身设计与大墙肢处理
鉴于该工程的剪力墙结构中主要包含竖向与水平向两种钢筋,拟采用定量分析法应用于剪力墙结构设计,针对正截面的抗弯承载力与斜截面中的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提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还应当再次细化配筋设计,以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抗震需求作为参照,针对 1-3 级抗震设计,应确保配筋率大于 0.25%;针对 4 级抗震设计与 1 级非抗震设计,则应确保配筋率大于 0.2%。此外,应将钢筋的尺寸大小与间距进行合理调控,确保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之间的间距保持在 0.3m 左右,钢筋的直径应大于 0.8cm。与此同时,还应当针对超过 8m 的墙肢进行细化处理,既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墙上留出足够的孔洞,当完工后添加填充墙,分割出短墙肢,也可以利用开计算洞的方式,提高小墙肢的配筋能力。
2.3 准确定位剪力墙结构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为充分发挥剪力墙结构的优势,相关工作人员要完善剪力墙结构布局,围绕着平面结构布置及竖向结构布置开展设计工作。基于剪力墙平面结构开展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需明确剪力墙结构的刚度中心及质量中心,并对剪力墙开展拉直处理。总的来说,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不宜过于繁琐复杂,需要依据相关规范及原则,开展设计工作,确保剪力墙刚度适宜,符合建筑结构要求,以充分发挥剪力墙结构的作用。
2.4 剪力墙厚度与配筋
(1)剪力墙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筋主要是为了起到横向抗剪作用,避免墙体在产生斜裂缝以后发生破坏,而且还能抵抗温度应力,避免温度裂缝。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建筑物的高度与长度较大,或采用框剪结构,则应适当的增加剪力墙配筋,尤其是在连接处及敏感处。
(2)剪力墙竖直方向上的钢筋具有抗弯作用,当前在很多小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当中,电算结果均属构造配筋。在配筋过程中,配筋率会扣除掉边缘构件当中配置的钢筋,但最小配筋率必须包含这一部分钢筋,同时竖向配筋在原则上也必须将钢筋设置于边缘部分,同时将钢筋之间的距离控制在 300mm 以内。
2.5 转向空间结构设计
在剪力墙的承重结构设计中,其利用横向承重板与纵向承重板进行交错排布,完成承重系统的构建。要想切实优化其转向结构,应当沿主轴方向进行双向结构设置,确保承重结构的内部形成一定空间,进而从两个方向出发实现重量承载,确保二者的强度保持一致,进而最大限度优化剪力墙的空间结构设计。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剪力墙的侧向刚度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结构材料的科学选择,确保降低墙体的自重、扩大内部空间,进而借助侧向刚度的提高实现稳定性的增强。
2.6 连梁结构设计
连梁结构的设计对于剪力墙结构发挥着重要影响,应确保二
者与墙体之间保持平衡、协调,有效巩固剪力墙的刚度,也有助于强化剪力墙与墙肢的连接密度。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借助相应设计工具与计算系统,强化建筑工程内部各结构的参数设计,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并适当针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将折减度控制在 0.5-1 之间。
结束语:
概括而言,将剪力墙结构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既能确保建筑整体功能健全又能缩减建筑投入资金,提高房屋建筑经济效益,促使建筑企业获取较好利润。故而对于今后的建筑结构设计,应对剪力墙结构设计给予高度关注,从而探索更多更好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以推动建筑业获取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小红 , 黄满华 , 刘莉莎 . 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分析 [J]. 居业 ,2018(02):18-19.
[2] 宋巍 . 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
[3] 谢志斌 . 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736.
论文作者:吕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剪力墙论文; 结构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墙体论文; 建筑论文; 刚度论文; 平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