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吴传清

荆门市东宝区泉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北省荆门市 邮编 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76例患者均为本人200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经治的胆结石病例,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38例归入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8例归入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时间进行比较。术后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等指标来看,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较小、操作简单方便、视野清晰,可显著减少胆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并发症

胆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指胆道系统内发生的结石疾病,按照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结石在胆囊中形成后会刺激胆囊年末,引起胆囊慢性炎症,如果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可导致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两种方法治疗效果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同[1]。本次研究以笔者收集的76例患者展开分析,探讨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为本200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经治的胆结石病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确诊。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38例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在20-45岁,平均(32.4±4.3)岁;观察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在23-42岁,平均(33.2±4.7)岁。排除意识障碍、手术禁忌者,本次研讨得到了中心及相关科室批准与支持,也得到了有关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取患者仰卧位,行全麻或连硬外麻成功后给予常规消毒铺巾。于右肋缘下作7cm斜切口或右上腹部腹直肌旁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腹直肌并切开腹部直肌后鞘及腹膜,充分暴露胆囊[2]。其次,探查腹腔观察有无腹水、渗液、粘连情况,解剖胆囊三角区,显露胆囊管与总胆管,并在距离胆总管0.5cm处切断胆囊动脉、胆囊管。贯穿缝扎或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残端,将胆囊壁切开,沿胆囊颈部及两侧距离肝床1cm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颈部向胆囊底方向逐步游离胆囊。放置引流管,按照常规关闭腹腔,术后给予常规消毒[3]。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患者仰卧位,行气管插管麻醉和常规消毒铺巾。采用三孔手术法,冲入CO2建立气腹,压力在13.5-15mmHg。完成操作孔和观察孔的穿刺后,解剖calot三角区,分离动脉和胆囊管,用钳夹将血管夹闭,分离胆囊,离断胆囊管[4]。手术过程中,如发现因胆囊切除造成的创面要及时用电凝止血,取出胆囊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用医用纱布擦拭。取下腹腔镜器械后,按照常规将操作孔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时间进行比较。术后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

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卡方χ2验证,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以正态分析,用t检验,当出现 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较情况

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等指标来看,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观察组患者无切口感染病例,2例出现胆管受损、无胆漏的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5.26%;对照组患者2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胆管受损、2例有胆漏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1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871,p>0.05)。

3 讨论

胆结石主要受胆汁成分、胆道系统解剖生理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患者常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嗳气、厌食等不良症状,随着病情的延展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黄疸、发热等严重症状。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引发伤口不愈合、延迟愈合或卧床并发症,不但不利于原发病的治疗,更不利于预后[5]。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病灶部位、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等指标来看,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相较于开腹手术来说,腹腔镜切除胆囊的效果更好,对患者的影响小。本次研究中2例胆管受损的情况主要是因器械的热电效应引起损伤,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这种情况时可控的。因此,总体来说,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的效果是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的。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较小、操作简单方便、视野清晰,可显著减少胆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

[1]张仕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比例及功能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99-400.

[2]李志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4):422-424.

[3]李庆月.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评价[J].今日健康,2016,15(12):179-179.

[4]邹永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325-326.

论文作者:吴传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7

标签:;  ;  ;  ;  ;  ;  ;  ;  

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吴传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