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地理事业发展趋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事业论文,中国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21;K90[文献标识码]A
世纪之交,中国地理事业正经历着社会急剧转型的环境背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入完善,世界一体化趋势不断推进,知识经济迅猛发展,这些对地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审时度势,地理事业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寻求发展。回顾发展历程、针对现代实际、感应时代潮流、面向未来发展,地理事业将呈现一系列包涵着适应生存需要、弱化专业特性、分化学科领域等既充满矛盾又具有一定规律性和普遍性意义的发展趋势。
一、专向化发展:渐成气候
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便为综合性,以多方面知识有机融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认识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见长。这一特性支持构建了地理学相对独特的研究对象体系并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在区域规划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现在乃至将来在这些领域研究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一方面由于学科涉及内容过多,往往给人以缺少主体针对性研究主题,这样在针对市场需求开发上便出现了好似和许多应用研究领域对口又不十分对口的现象,使社会对地理学认识含糊甚至不解;同时过度综合缺少主题的知识结构局面向更广泛的具有具体针对性问题研究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足,这样许多大学地理院系纷纷更改名称,把“地理”称呼换掉,许多从原地理教学及研究机构内部又裂变出许多非地理称呼的学术团体性的机构,更多的地理学者愿意在自己发表论文单位上属上学术研究机构名称,而不是地理院系,地理学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则更多提的不是所学的地理学专业,而是具体的诸如城市、旅游、环境等研究方向。相当部分地理学者一提起地理就有底气不足的感觉。随着大学地理专业纷纷改名,大学地理毕业学生走向不同岗位,人才分流,培养方向转变,给地理学及地理事业发展提出挑战,地理事业面临转向及收缩的局面,传统地理学学科意义弱化已经出现了,这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另一方面要面向实际,正视现实。出现这种局面是适应地理学学科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向更加具体专向化,从事研究问题更加具体化、专向化。从整个地理学发展上看既从原来强调综合性的地理学转变为以综合性地理专业为基础,注重具体化内容学习研究的特征,又出现了极强的分化专向化取向,诸如纷纷改设了城市、环境、旅游、资源院系。从发展上看,这种弱化和分化的专向化现象还会继续发展下去,面对地理事业发展市场机制的引入,对地理学发展要求会越来越技术化、具体化,这就必然要求以综合性见长的地理学要分化,向不同领域深度具体化、技术化方向研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找到生存空间。这种导向作用必将渗透到地理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才培养规格、研究领域、拓展学科发展方向等,至于向多少个方向分化发展,技术性研究深度多深,这些不应该有限制,在依托地理基础前提下能走向何方就走向何方,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不要受传统地理意识限制,要尽量地用发散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开放化拓伸:晚来风急
地理学发展研究立足区域是一个大的取向,区域性是地理科学的一大特性,这一特性在未来地理学发展研究中仍将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区域之间、国家之间乃至各大洲之间交往联系必将不断加强,区域的概念不断弱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与国际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各个国家地区之间联系也不断加强,经济区域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迅速推进,这种发展变化导向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将呈现进一步开放化的取向。其中包涵研究空间开放化和服务空间开放化。这种发展取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研究区域单元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区域对外加强, 传统上的发展研究区域划定范围往往偏小,未来人们将从更大区域空间范围研究认识问题,区域界线也模糊化、弱化,区域开放化形势不断加强。(2 )区域关系研究将进一步增强,研究问题的视角从区域移向区际,放眼大区域看待小区域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研究问题的视角,这是区际联系增强形势使然。(3)泛区域或者是非区域性的问题研究将不断加强, 如某个企业发展布局位选择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原则上是不限区位的选择空间的,便属于区域性问题。(4)面向世界的研究将进一步增强, 其包括站在世界背景研究中国问题、全球问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研究,世界局部地区研究等,研究将面向世界、服务全球,在区域开放化研究中目前地理学发展应立足三大热点。一是在发展传统的区域问题研究的同时,加强非区域性或泛区域性问题的研究,这类问题更容易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如城市地价评估,旅游业规划等;二是中国经济正处在与国际接轨转型时期,特别是将加入WTO组织关键时期, 加强中国发展的国际背景研究及在当前国际背景下我国发展问题研究应是研究发展重心之一。三是逐步开拓服务于世界其它国家地区的研究,让地理学走出国门应该是跨世纪中国地理学的一个努力发展方向。从广义角度讲,开放化还包括服务行业部门范围扩大的内涵,从传统地理研究服务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三、系统化推进:已显端倪
地理事业的发展一般体现出二个系统化的发展线条。一是学科体系知识,包括学科的理论、学科研究的技术方法以及学科应用实践性研究方法模式,它是地理事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知识基础;一是人才机构体系,包括大学地理方面院系,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地理方面工作者队伍,地理方面研究、服务性机构团体,这是地理事业赖以依存发展的阵地。只有实现每个系统和二个系统之间协调发展,才能够实现地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知识体系的发展,应该采取重视实践研究、加强地理方法技术开发、推进理论研究的战略方针。地理工作者应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对实践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服务于社会,这是地理事业寻求发展的主战场,方法技术研究及理论的研究都应该相应地以服务于实践研究为导向。地理学方面的方法和技术有其独特的特点,诸如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遥感方法等,无论是在地理学中,还是在相关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地理学应该加强这些方法技术的研究,并以技术产品诸如软件系统等服务社会,力争实现产业化发展目标。另外地理学的发展也应该在实践开发研究基础上总结归纳升华模式化,一些实际问题研究的理论方法程式(诸如区域规划、城市土地定等估价、投资环境评价、城镇体系规划等方法模式),以有机地指导应用于实践之中。地理学理论研究目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也存在着一些对根本性问题的争议,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在以前我们的地理学研究中也投入了大量人力从事理论研究,这一点是有必要的,但在未来发展中应该尽快实现研究重心从理论向技术实践转移,对理论的研究也要实现转化,在寻找归纳地理学总的理论特性的同时,应用开放化思维吸收不同学科理论知识,探讨具有专向化的理论,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把地理学理论研究从胡同中引出来,面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专向化发展之间追求一种“形散而意不散”的意境,不能因“形散”而费大量脑筋去求取同一。
地理学的人才机构体系发展上的基础环节是大学地理方面的院系,它是地理人才培养的“母机”,从长远上看地理事业的发展取决大学地理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状况,大学地理院系的更名改道将给地理事业发展以极大的冲击。目前还好,因为大学已有一大批具有地理素质和较高水平的地理工作者支撑,再过十年,大学地理专业走向何方,大学地理性院系中是否还有纯然的地理工作者支撑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观念的更新看起来是必然的了,再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了。如何稳定大学地理教育,并在大学不断培养造就一批后续性的地理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者队伍是发挥大学地理基地作用的首要问题。只有大学地理教育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地理人才,并经过实践锻炼形成一批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地理工作者队伍,参与到服务社会的洪流中去。发展地理事业服务社会并被社会认可,一方面是地理工作者或地理人才深入到社会各个部门去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依托大学地理性院系和创建起以地理人才为主体的研究咨询开发服务机构团体,向市场需求服务社会。后者是保持地理事业发展,树立学科社会形象的重要基地,不可或缺。顺应形式在原有的国家和省市科学院所属的地理研究所的基础上,创建诸如土地估价所、投资咨询公司、区域规划发展研究中心等团体机构应该是当务之急的事情,也是地理事业发展的趋势所向。由于研究咨询团体机构面向市场,其研究随市场变化而发生极快的变化,故大学地理院系在捍卫和发展地理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显得重要。市场需要对地理机构团体设置及地理工作者队伍建立乃至大学地理院系发展都会产生相应的反馈作用。只有实现从大学人才培养到市场需求顺畅运转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地理事业的发展。
[收稿日期]199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