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370)
【摘要】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皮下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本科室注射低分子肝素的150例患者进行总结及分析,对采取改良操作手法前后进行分组,改良前的常规手法为对照组,改良操作手法后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皮下出血发生率(14.6%)低于对照组的(33.3%)。结论: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实施改良后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193-02
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在临床上的主要用途为抗血栓治疗,是常用的溶栓抗凝剂,具有抗血栓持久、安全性高的优势[1,2]。但尽管如此,也有其不良反应,如皮下出血、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过敏反应等。我科自改良操作手法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较前降低,现为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皮下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150例我科介入术后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改良操作手法前后对照分析,常规手法为对照组,改良操作手法后为观察组。对照组75例患者中有男性57例,女性18例;年龄为43~87岁,平均为(67.6±5.8)岁。观察组75例患者中有男性59例,女性16例;年龄为36~90岁,平均为(65.8±5.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给予改良后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部位选择:腹部脐上5cm至脐下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锁骨中线内5cm范围,且避开脐周2cm,左右交替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并科学轮换注射部位,降低毛细血管的损伤率,从而减少皮下瘀斑的发生率[3]。②自制带有刻度的橡胶手套:橡胶手套的左手食指指端外侧由指尖往上画出刻度1~6cm,6个刻度。③垂直进针注射:患者取平卧屈膝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注射前无需排尽空气,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左手EC手法,左手食指为刻度尺测量皮肤皱褶高度,根据患者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捏起患者不同高度,BMI指数≤22捏起5~6cm,BMI指数>22捏起3~4cm,右手持针自褶皱上方垂直进针,进针深度需要根据皮下组织与脂肪厚度来决定,不能过深或过浅[4];回抽无回血,推药液(大于10秒)整个过程中应维持皮肤褶皱状态;注射完毕,停留10秒按进针反方向拔针,这样可以使药液基本扩散,皮下组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④按压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带有刻度尺的左手食指垂直按压拔针后的棉签,按压深度为1cm,时间:3min。按压期间,不可揉擦,禁忌热敷,以防血管扩张,引起皮下出血。
1.3 观察指标
注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皮下出血率,并分析总结其原因,根据出血面积评估淤点、紫癜、瘀斑、血肿情况:出血面积直径<2mm为淤点,直径3~5mm为紫癜,直径>5mm为瘀斑,皮肤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为血肿[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下注射后并发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注射后并发皮下出血发生率为14.6%(11/75)和33.3%(25/7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和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下出血情况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注射角度及深度不恰当、按压时间及力度不准确、推注速度过快、针头斜面带入药液是引起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①不恰当的注射角度及深度会增加皮下出血发生率。进针过深,药液进入肌层可能引起肌层血肿,进而形成硬结;进针过浅会导致药液附着在皮内,从而引发皮下出血。②护士要根据患者BMI指数把握皮肤皱褶高度及进针深度,垂直进针,注射时应深入脂肪层,保持皮肤皱褶状态,且要尽可能减少捏起皱褶的高度误差,保持药液均匀注入皮下脂肪组织,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垂直按压拔针后的棉签,培训护士提高按压深度的准确度,统一按压深度为1cm,时间:5min。③推注速度过快致使皮下组织来不及吸收,此时低分子肝素浓度高,可能损伤患者的毛细血管,引起皮下出血。要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严格操作规范,推注药液宜缓慢均匀。④针头斜面带入药液,注射前避免排气致使药液溢出,覆于针头表面,形成皮下出血。⑤妥善处理皮下出血,对于出现的皮下出血可立即冷敷,使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轻局部渗血;皮下出血24h后,可以用四黄水蜜冷敷瘀血处,针口用薄膜敷料覆盖,每天2次,有利于瘀血的消除。禁忌热敷,理疗或用力在注射处按揉,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综上所述,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流程,对患者实施改良后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出血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适合于临床护理开展。
【参考文献】
[1]陈丽燕,鄢丽萍,李妹芳,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3):2911-2914.
[2]龙艳,陈柳园.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按压与否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41-42.
[3]高娜,刘阳,刘英洲,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推注时间及局部按压时间共同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2):1685-1690.
[4]张瑞红,刘春蕾,吴记先,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推注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152-156.
[5]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论文作者:刘娟,张艳,林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皮下论文; 肝素论文; 药液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分子论文; 手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