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短答案问题的应对策略_化学实验论文

浅析高考简答题的应答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答题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高考化学试题中简答题的功能,国家教育部高考化学科命题委员会科研组曾经这样评价:“选择题、填充题等客观题型所无法考核的内容,简答题都可以考核。考生思维过程,思路的严密性、精确性、完整性甚至于创造性,用文字(或图形、符号、表达式)表达的能力都可以体现在简答题的应答上,它尤其适用于高层次能力(包括创造思维的能力)的考核,当然也可以复盖较高层次的能力。”简答题已成为化学高考试题的固定题型之一,虽然简答题不是最难题,但常常区分度较大,考生不容易得到全分。近几年,简答题围绕中学化学实验命题较多,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1)审题不够仔细,未能通过试题分析,准确理解要答什么。(2)平时对实验不够重视,有的学生复习时仅注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知识真正的理解能力。(3)表达不够清楚,不能用语言或化学用语准确表达答案,需要文字的组织能力,有的考生缺乏这方面的基本训练,虽然答案不难,解答得却词不达意,不能准确的、简洁的表达答案,因而扣分甚多。(4)书写不够规范,有的考生书写潦草,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平时这方面要求不严格,到考试时心里再紧张,书写过程就不能符合答案要求。

笔者根据近几年应试高考化学简答题的情况,浅析简答题类型及应答策略。

一、制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实验室制气装置常见的有固体加热制气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制气装置,固液反应加热制气装置。制气装置都要在制气前检查装置的严密性,在这点上高考试题2001年全国卷第20题检测了固体加热制气装置(制O[,2]),2001年江苏省理科综合卷第28题检测了固液反应不加热制气装置,2002年全国卷第17题通过木炭跟浓硫酸共热装置,要求设计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应答策略是,要切实掌握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利用的是物理学中热胀冷缩的原理,气体受热体积增大,遇冷体积缩小,再根据具体装置分别设计,如2002年固液反应加热装置气密性检查,由于整套装置系统内气容较大,用手紧贴烧瓶外壁,由于受热量较小,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要证明该装置不漏气,则要增大加热量,使气体体积增大较多,因此简单的方法是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观察B、C、D三个瓶中导气管口均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玻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系统不漏气。因此从原理出发,应答自然能答到关键点上。

二、实验仪器的洗涤

实验室仪器洗涤洁净,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的前提,实验仪器的洗涤方法是化学考生要掌握的基本要求。仪器的洗涤最常见方法是水洗,水洗的操作是将待洗仪器浸没水槽中,再用刷子里外刷洗,直到达到洁净为止。但如果仪器附污较重,则要根据附污的成分用化学方法分别清洗,如玻璃仪器附有油污,则用碱性洗涤

水溶性不强,但可溶于其它试剂,可选用适当试剂,如附碘仪器选用酒精,附苯酚容器选用强碱,在操作描述时还要注意在化学反应去污后,都要再用水洗,直到容器洁净。如洗涤的仪器要盛放某浓度的溶液,要保持溶液浓度不变,在附着水无法立即去尽时都要用待装液润洗,如酸碱滴定管的洗涤。掌握了仪器洗涤的原理及方法、解答如2002年北京、安徽春季卷第26题,用什么方法分别洗涤做碘升华的烧杯,存放的试剂瓶,盛放苯酚的容器。应该说不会遇到思维障碍。至于不知成分的附污,洗涤方法可试用强氧化剂,浓甚至于用王水洗涤,掌握了这些洗涤要求则解答这类题目就不会遇到困难。

三、化学实验的操作检测

近几年来,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简答题是简答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如广东卷2000年第22题: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2.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广东卷2001年第17题: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全国卷2002年第16题:要简答过滤、稀释、沉淀洗涤洗清的检验,全国卷2001年第19题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实验,静置分层后,设计实验证明水层的实验操作。

回答化学实验操作的简答题,功夫在平时的积累。实验复习时,要理解每一个实验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pH测定,pH试纸不能湿润,其目的是防止溶液稀释影响pH的准确。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要求平时要理解。如果平时学习不细心,体会不够,领悟不透,简答时必然答不到关键处。这些实验操作看似简单,但考生要用文字描述时,常常不能取得理想成绩,这里的原因,一是平时就没有真正的掌握这些操作,二是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因此,化学实验要在“实”上多下功夫,老师指导要尽量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这些操作,指导好如何回答,让学生在不断描述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精炼性、准确性。

四、实验现象的分析

2000年全国卷第23题: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给装置(图略)做如下实验:

(1)在(管口绑有气球的)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五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成红色,冷却后恢复五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五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此分析实验现象的简答题,首先要分析正确红色溶液是什么,学生要认真回忆中学化学实验中使溶液显红色的试剂有哪些?如与KSCN溶液反应呈血红色溶液,酸性溶液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以及品红溶液等,再分析加热时,这几种红色溶液的变化。与KSCN反应的血红色加热无变化,盐酸与石蕊试液的红色加热时颜色由红色变成紫色,氨水使酚酞变成的红色加热时颜色能变浅,降温时NH[,3]溶于水,酚酞溶液又会变红色,则(1)题能顺利地分析出是氨水的酚酞溶液。(2)原来无色溶液,加热时,有气体逸出,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无气体时该溶液本身是红色,冷却后有气体溶于水且该气体能使红色溶液褪色,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品红溶液符合题意,通过这样严密的思维过程则本题就能顺利解答。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简答题主要围绕中学化学实验命题。前几年,高考试题中简答题的类型还包括概念的活用和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等。题型有:

1.解释原因型

例 (1993年全国统考题)甲、乙两瓶氨水

10,答题要点是要指出电离度的不同。

2.分析推理型

例2 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大

你的选择是()(填正确选项序号)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其理由()。

3.设计实验类

例 (1991年全国统考题)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强酸,一瓶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那瓶为强酸_________。

解析 本题要设计实验来判别强酸,试题中提供的实验用品有4种,通过分析,蒸馏水起稀释作用,酚酞指示剂在酸溶液中稀释时无颜色变化,石蕊指示剂在酸溶液中稀释时颜色变化区分度不明显,而用pH试纸可测定稀释过程中的pH值,强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值变化大,因而本题选用的实验用品应为pH试纸和蒸馏水。答案:各取等体积酸液,稀释相同倍数时分别测pH值,变化较大的为强酸。

实验设计型的简答题,要在讲准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讲清实验方法。如何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有何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按照原理、方法、现象、结论的思路完成答卷,失分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针对前述的失分的原因,提高简答题的答题质量对策是:在知识理解上多下功夫,强化复习的针对性,在针对性训练中,加强审题、分析和表述能力的训练。

标签:;  ;  

浅析高考短答案问题的应对策略_化学实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