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95829部队门诊部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ST-T改变对于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其诊断结果。结果:心电图ST-T异常患者的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75.44%>30.16%)高于心电图ST-T正常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的ST-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0.83%和68.4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着一定的价值,但诊断效能并不十分显著,建议联合冠状动脉造影等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心电图;ST-T改变;冠心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63-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患者多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并发症,严重损害者患者的身体健康。冠心病需要及早接受诊断和治疗,以有效降低疾病的治疗风险,提高其治疗效果。心电图是一种便捷的诊断方法,但是心电图检查的假阳性率较高,普遍认为该诊断方法不如冠状动脉造影技术[1]。因此,心电图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有待于深入探讨。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ST-T改变对于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最高龄77岁,最低龄45岁,平均年龄(58.6±4.8)岁。
1.2 诊断方法
120例患者分别接受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①心电图检查: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心电图检查,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呼吸的平稳,然后使用Quark T12x12导联运动测试心电图机(意大利科时迈公司),观察心电图记录,观察ST-T改变,持续检查3d,分析其异常变化。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使用C型臂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机(美国GE公司),运用Judkins技术,从多个投影角度照射冠状动脉,进行造影,观察其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判断是否存在内径狭窄的情况。
1.3 评价指标
①心电图检查阳性:观察ST-T改变,T波低平、负相或双向T波、水平、下斜型≥0.5mm、上斜型压低≥1.0mm。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冠状动脉单支管腔狭窄≥50%即为阳性,评价为轻度狭窄(50%~75%)和重度狭窄(≥75%)[2]。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电图检查结果
在120例受检患者当中,其中ST-T异常5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34例,诊断符合率为75.44%。ST-T正常63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9例,诊断符合率为30.16%,见于表1。
3.结论
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当中,多应用心电图进行检查,该检查方法简单、便捷,能够根据心电图ST-T改变,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心电图ST-T异常改变,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5.44%,但是在心电图ST-T正常的受检者中,有30.16%确诊为冠心病,说明根据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完全准确。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中出现心电图ST-T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0.83%和68.42%,说明ST-T异常并不是心肌缺血的特异性表现。
综上所述,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具有参考价值,但是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需要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提高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傅慧卿.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262-263.
[2]孟庆威.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01):35-37.
论文作者:田欣,何启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心电图论文; 冠心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造影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异常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