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六步法中医导引术治疗偏瘫足下垂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偏瘫足下垂患者中选择184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2 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电刺激仪治疗,实验组结合传统的中医引导术理论,依次实施想象模拟训练、精力调整、确立目标点、击发、坚持以及放松六步法,分析并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定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关节活动功能和肌力分级要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胫前前肌电信号功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步法中医导引术对于引导患者中枢神经重塑、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有着显著效果,可在偏瘫足下垂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六步法;中医引导术;偏瘫;足下垂;治疗
【中图分类号】R8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44-01
临床医学上对于因脑损伤而致使肢体运动功能丧失患者,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为主。本文选择了我院偏瘫足下垂患者184 例,分析六步法中医导引术治疗偏瘫足下垂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取得了以下成果,现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的患者均符合偏瘫足下垂的诊断标准,排除精神障碍、骨关节有出血倾向、器官衰竭等情况。将184 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92 例。实验组中男58 例,女34例,年龄37~78 岁,平均年龄为(46.28±3.34)岁,垂病程1.5~5 年,平均病程为(3.1±0.4)年;对照组中男60 例,女32 例,年龄31~75 岁,平均年龄为(47.57±4.28)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为(4.5±0.9)年。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步行训练矫正仪,辅助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患肢,对外缘侧皮肤进行酒精清洁后,将仪器正负极分别置于患者腓骨颈处和对应的肌肉刺激点处[1]。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运动阈,每天戴机步行训练1h,分两次进行,每周练习5 天,坚持练习24 周。
实验组按照中医引导术中的六步法引导患者进行训练,具体分以下步骤进行:向患者普及六步法训练的原理,引导患者做健侧肢体关节活动,而后模拟健侧活动进行患侧关节活动练习,使患者将患侧的正常关节活动方式作为想象的内容和训练的目标。鼓励患者调整身心,将精神和注意力集中到目标肌肉上,做好运动准备;进行深吸气后,将优势力量集中到目标肌肉上;顺着患者关节活动的方向给予适当的活动阻力,使患者大脑准确判断出信号发放的方向及目标;全部动作结束之后,引导患者深吸气,并缓慢呼出气体,使患者放松全身心,消除运动疲劳。六步法训练完成后,对患者的运动关节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粘连。
1.3 疗效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胫前前肌电信号以及肌力分级等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并作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基础数据,使用SPSS 16.0 软件来统计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 x ±s)来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包括 t 检验,对比以P<0.05 为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详细结果如表1。实验组的关节活动功能和肌力分级要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胫前前肌电信号功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定结果对比(x±s)
3.讨论
足下垂是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是患者偏瘫步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患者的步行功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并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2]。相关医学研究表明,脑损伤发生后,控制患者踝关节背屈等部分更容易受到损害,受到程度不同的足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足部下垂或内翻等表现增多[3]。而一旦形成足下垂,患者不能够自行恢复,因此临床治疗中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得出,实验组采用了六步法中医引导术治疗,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肌力分级要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胫前前肌电信号功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体的运动都会受到大脑皮质运动过程中中枢细胞先后、按比例发放电信号进行引导和控制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人体的运动才能达到协调,实现动作应发挥的实际功能。但是脑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差,其功能的恢复多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重组,治疗的关键是加强对患者神经潜能的开发。由于传统的针灸、电刺激、体疗等方法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也没有充分发挥恢复患者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医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六步法中医导引术,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治疗。中医引导术区别于一般的针灸、电刺激、体疗等治疗方法,以调形、调神和调息为主要目标,以神识来引领呼吸,并辅助以形态模仿动作训练,遵循由易到难和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促进气血调和、经脉疏通,引导中枢神经重塑,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杨伟,牟志伟,陈卓铭等.步行训练矫正仪用于治疗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10(01):69-71.
[2]孙爱萍,赵海红,张学敏等.神经训导虚模实际训练技术康复偏瘫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4(03):1288-1290.
[3]赵军,张通.偏瘫步态功能障碍点原因分析及步行康复训练对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4:1.
论文作者:李少伊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步法论文; 功能论文; 关节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医论文; 《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