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P<0.05);术后第1d、第3d时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可以更好的与医生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升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路径;视觉模拟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237-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髋关节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手术能够纠正关节畸形、稳定关节和肢体来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缓解病理性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症不断拓展,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也随之更好,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假体松动/脱位、下肢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术后的恢复效果[1]。因此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必须不断强化护理干预以提升治疗的安全性,我院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现将该种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均是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奇数为对照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在60~84岁,平均(70.3±2.2)岁;病变类型: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例、髋骨性关节炎6例。偶数为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在61~78岁,平均为(71.4±1.8)岁;病变类型: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髋骨性关节炎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取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引起呼吸道感染。早期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忌辛辣和油腻,逐渐向半流质和正常食物过渡。术后第1~2d需遵照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有意识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快速消除肌肉肿胀,密切观察创口是否有红肿等异常,若患者出现发热、剧烈疼痛等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固定各种引流管以防脱落,向患者或家属讲解引流管的作用和注意事项,记录引流液量、颜色和性质,尿管每间隔2h开放1次,所有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原则[2]。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1)术前:做好药物皮试检查内容,准备消毒应急药物,手术室的温度、湿度适宜,核对假体的型号、手术器械数量和类型以及摆放位置等。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诱导工作,待麻醉起效后调整患者体位为健侧卧位,确保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不受影响。(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若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处理,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配合医生递送手术器械,观察手术进程等;若患者需要变化体位则务必动作轻柔,以免大幅动作造成患者血压波动;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做好保暖工作。(3)术后: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连同责任护士将患者送至病房,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止痛法进行干预;器械护士则清点纱布、手术器械等物品,同时清理遗留血迹,保持手术室的干净整洁。基础护理、饮食干预、并发症预防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使用VAS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12h、1d时、3d时、5d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无痛,1~3分即轻度疼痛,不影响饮食和休息;4~7分中度疼痛,患者可以耐受;8~10分剧烈疼痛完全无法耐受[3]。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观察组,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对比[x-±s]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压疮2例、肺部感染2例、DVT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感染1例、脂肪栓塞1例,发生率为5.0%,χ2=3.912,P<0.05。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病变最有效的术式之一,但是该种治疗方式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缓慢,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对该类患者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围术期实施,术前护理人员接到手术通知后立即和医生进行讨论,全面了解整个手术情况,明确术前访视、药物、器械的准备工作,了解如何更好的术中与医生进行配合,从而加快手术进程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也从侧面证实手术室护理路径的优势。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最主要的症状表现,剧烈疼痛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必须做好术后的镇痛治疗。本次实验中对比了两组患者术后5d的VA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在12h、1d和3d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假体脱位、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都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本次实验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因此表明该种护理模式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单亚楠,董丽.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76-79.
[2]陈春燕,邓志荣,杨勇杰,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7(14):153-155.
[3]杨伶俐,杨柳,陈鸿,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499-3500.
论文作者:杨雪,马慧慧,刘艳,纪淑香(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室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置换术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