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艺术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艺术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思想论文,情感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06)06-0004-04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授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课堂教学,特别是像政治课这样的课程,课程本身没有多少吸引学生的地方,更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就会扫除课堂学习中疲沓、厌倦的阴霾,引导学生投入情感、投入精力去学习。简言之,激情传递人性,激情散发热情,激情表达活力,激情体现生动,激情具有巨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在政治课上,要使师生充满激情,我认为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专情课程

情感教学不能悬在半空中,必须以课程和教材为载体,专情课程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情感的根本。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材不是无情物,只有我们付出真情,使教材中的情和读者的情融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才能使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政治教材虽然不像语文那样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但同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发挥,同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激情飞扬。如经济学、政治学充满了对国家发展、人民命运的关怀之情,哲学则更是极富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怀之情。同时教材中的许多哲理、事例、人物、名人名言等都是情感教学的好素材。如具体人物的形象可以感染学生,情趣横生的故事,富有哲理的寓言、谚语、警句等,都可以用来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不断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以消除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畏难心理,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吸取知识的营养,美化净化心灵。所以,政治教师要深刻地领会这些有情之“理”,在教学中正确地表达这些“理”中之情,引领学生体验政治理论中的“情”。教师应以充满激情且富有诗意的语言,把教材中枯燥的概念与生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把深奥的道理与学生熟悉的经验结合起来;将节奏与色彩渗透在教学中,将情感与期待寄予于话语里。教师应以自己的情感深深地感染学生。

二、激情课堂

1.语言激情

用语言激情,语言应富有情味。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但“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马卡连柯语)。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需要在很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我们所施教的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宣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管听众是谁,只顾自己不痛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玩弄一些抽象的概念,这种所谓“耳边风”式的索然寡味的讲授,怎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感动人、说服人呢?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要用充满情味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预定的饱含正义情感的意境之中,让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从一种“静态”进入一种情感涌动的“动态”世界。例如,在讲矛盾普遍性时,可联系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一段充满人情味的导语:“人的一生充满矛盾。同学们正值花季、雨季,不能说已经饱尝了人生矛盾的滋味,但起码是初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当你们的考试成绩‘潮起又潮落’的时候;当你和同学的友谊发生裂痕,渴望理解的彩虹在心灵蓝天重新飞架的时候;当望着音响商店那张新到的你梦寐以求的碟片却又囊中羞涩的时候;当你们的节假日被旧教育模式的秋风从青春生活的大树上轻轻吹落的时候;当丘比特之箭过早地射向你们,情感的野马即将挣脱理智的缰绳向着学业荒废的悬崖狂奔的时候……这就是层峦叠嶂的矛盾的‘三峡’在迎接你们这些满载民族希望的生命之帆!”这样的教学语言,饱含情味的语流,潺潺流过学生的心田,让知识、情愫和思想,自然渗入并积淀在学生的意识深层,引导学生很快深入到所描述的意境中去,一任思想感情的野马与其一道驰骋,达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情明理的目的。

作为政治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使政治课堂摆脱“匠气”和“死气”,充满“生气”和“灵气”,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2.幽默激情

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更有激情”(赫布·特鲁语)。因为,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讲授的道理的严肃性,而“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为人接受”(海因斯·雷曼麦语)。例如,给初中学生讲授有关资本主义的内容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用生动、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表达比较抽象的道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时,教师可引用日本某电影公司为其一部专门介绍自杀方法的影片所做的广告:“喂——你失恋了吗?你破产了吗?你患艾滋病了吗?你在人生道路上遭到毁灭性打击了吗?那么,请自杀吧!本片谨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杀方法,既简单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同学们听了这则广告语后,不仅对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深恶痛绝,而且深刻体会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剩余价值。在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则可引用一段有趣的故事作为导语:在本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资本家们不知得了什么怪病,并且是一种“社会传染病”。他们就像比赛似地毁坏自己的生产设备和劳动成果。先是几个钢铁大王疯狂地炸毁高炉,在一阵阵“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92座高炉被毁于一旦。农业资本家们也不甘落后,有的把1040万亩棉花统统毁在地里,一朵也不摘;有的则把750万英亩的小麦烂在田里,颗粒不收;有的把上千万升的新鲜牛奶倒进阴沟,点滴不剩;更有甚者,一位现代化养猪场的老板,竟然把640万头猪统统赶进了密西西比河……他们真的疯了吗?没有!他们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他们这样做,正是为了摆脱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授政治课,再加上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

3.“情境”激情

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一定场合下产生的。直觉的情绪体验是由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情境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性的作用,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人的心境和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和创设各种美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政治教材中讲述的某些内容,由于各种因素缺少一定的意境,学生理解起来难免抽象,影响学习兴趣;有些则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也往往会感到枯燥。因此,老师在处理这些教学内容时,如能根据教材实际,巧妙设置一种新的情境,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坚持我国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时,针对我校是沿海十三所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学校之一的实际,为了进一步加强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我不是采取泛泛而谈的灌输式,而是设置了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要求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分别讲一讲本民族的优点和长处,并唱一首本民族的歌曲或跳一段本民族的舞蹈。顿时整堂课教学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每个同学在介绍本民族的优点和长处时是那么的自豪,在唱本民族的歌曲或跳本民族的舞蹈时是那么的投入。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总结:“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短处,各民族只有团结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建设强大的国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最后在全班同学合唱“爱我中华”的歌声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下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了“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两行大字,师生共同高声朗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中华一家亲,民族团结情”的情感共鸣。

4.手段激情

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了立体情感感染的方法,即将美丽的画面、震撼心灵的音乐与情感丰富的语言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耳眼口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学生面对屏幕上出现的“物种灭绝、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荒山秃岭”等一幅幅怵目惊心的画面,无不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把经济发展与保持环境协调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又如,在讲“如何正确对待逆境”时,我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那悲壮激昂、震撼心灵的音乐声中,同学们无不感受到了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却要扼住命运咽喉的气概。再如,讲“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时,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导入新课,让学生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歌声中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曲折。当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上成“影视”课,也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任何教学手段只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取代也无法取代教师的语言。

5.实践激情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量的实践训练。例如,苏州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十分发达的城市,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工,班上也有一些民工子弟。平时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发现学生有歧视农民工和民工子弟的现象。针对这一苗头,在教学“农业问题”时,我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对苏州农民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通过亲身的体验,深切地感受到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深切地感受到农民工生活的艰辛,深切地感受到大多数农民工是那样的纯朴、善良、勤劳,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上确实存在大量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措施的正确性。

6.结构激情

课堂结构宜张弛有度。“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是如此。平铺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弛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要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度的高峰,课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增加,课堂就会是一湾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课堂结构上的高潮既是教师有意预设的,有时也是随机生成的,是课堂流程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没有高潮的政治课,就不是成功的政治课。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可以设置这样的讨论(目前,中欧和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纠纷愈演愈热,如果你作为一个纺织企业的厂长,你准备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形成教学高潮;在讲《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可以通过录像画面深情地讲述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来形成教学高潮;讲《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可以分组辩论“人能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来形成教学高潮等等。有时,教学高潮不是预设而是随机生成的,如学生的一个疑问、教学中的一个偶发事件、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争论等都可以用来作为设置教学高潮的契机。

7.热点激情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问卷调查告诉我们虽然有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政治课,但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却都情有独钟。而时事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国内外大事的简单罗列和拼凑,更重要的是要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引人入胜的讲解,纵横交叉的分析,怎能不令学生感到妙趣横生?声情并茂的语言,明快有力的节奏,怎能不令学生兴趣盎然?

三、移情课外

移情课外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延续。要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以巩固,必须移情课外;要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必须移情课外;要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也必须移情课外。具体而言,移情课外有以下几种方式:

1.趁热打铁讨论式

也就是把课堂没有完成的某个问题有意放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趁激情尚未完全消退时,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例如,在学生通过对农民工现状的调查,缩短了与农民工的感情距离之机,趁热打铁布置讨论:如何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的收入?

2.迁移顺延写作式

这种方式是讨论式的另一面,即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时的学生因为仍沉浸在课堂浓烈的情感氛围之中,所以,头脑中的好多想法都想付诸文字,有一吐为快的冲动。这种方式很多教师都采用过,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发生后,我结合《政治常识》当代国际竞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针对部分学生的过激情绪,我又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角度,说明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既伸张了正义,捍卫了国家尊严,又符合我国长远发展的国家利益。并且,要求学生以此为题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3.综合知识研究式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移情方式。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浓烈的感情,不仅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更要有强烈的自制力和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这种方式的研究对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所用时间长,所耗精力多。但是,一旦这方面能够持之以恒并有所突破的话,就一定会取得较大的成绩,特别是各种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布置这样一个研究性课题: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分析江苏如何又快又好地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

我想,只要我们广大的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就能使政治课做到“万水千山总是情”,使教师教得激情澎湃,学生学得勃勃生气,整个课堂热情洋溢。

标签:;  ;  ;  

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艺术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