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鲍宏伟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鲍宏伟

13060219750622XXXX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不断获得发展,但是将软基处理技术应用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时,必须根据现实条件来选择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使市政道路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施工单位在开展道路工程的过程中,应针对软土路基施工部分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在今后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沉降、地基不稳定等情况,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这也就需要施工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应用回填法、强夯法、加筋施工技术、袋装沙井法、表层处理技术等,有效提高软土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最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

1软土地基特点

1.1高触变性与流变性

高触变性与流变性同样是软土地基的普遍特点,其中高触变性是指软土地基早遭受外力时的变形幅度,当变形幅度较大时,会对上部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加大上部结构坍塌、倾斜的概率,严重时会造成安全隐患。高流变性是指软土地基在遭受外力时,其变形幅度不断加大的过程,即在软土条件下只要外力影响没有改善,软土地基就会不断发生变形,说明其具有流动性,但因为土体变形的现象所以形成了流变性,在流变性影响下,所有不良影响会持续扩张,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后果。

1.2高含水量

在大部分情况下软土地基都出现在近水环境下,例如河道附近、地下水富足环境,此时因为土体与水存在接触,会导致水体不断渗入土体,所以大多数软土地基中都会存在大量水分。水分对于软土地基土体的影响很大,首先会造成上述中的大量孔隙,其次会因土体内的电负荷产生水蒸气,降低土体力学强度,同时还会扩大孔隙率。

1.3土质构成

在水含量较低的条件下同样会形成软土地基,只是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原因在于区域中存在大量的黏土与粉土,这两种土质本身应力很低,所以当其大量集中就会形成软土地基。此外,黏土、粉土组成的软土地基相比与常规软土地基而言,还可能存在高脆性的特点,即因为其中没有太多水分,所以土体相对干燥,但介于其结构不紧密、力学性能较差,一旦遭受外力施压或冲击就会碎裂、坍塌。

2我国软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2.1软基加固处理技术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如今,在我国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多采用人工加固的处理方式,但人工处理的方式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软土层类型较为复杂的地区,在处理地基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应伴随着技术的持续更新而改变,将更加高效的方案应用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

2.2软基勘察手段和技术较为单一

精细的勘测以及详细的数据分析是确定软基处理方案的基础。在软土参数的获取上,我国一般采用原状土取样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断变化且复杂的地质条件是市政道路的特点,那么在获取勘测资料时仅仅依靠原状土取样方式不能满足设计施工的需求。而可靠地取得软土原始数据参数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以及十字板剪切试验等,以上方式可以准确测得土层的强度、承载力等指标,因此可大力推广应用。

2.3未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在理论数值计算中

我国以理论公式为基础创建经典土力学,并将此应用在计算软基处理上,将众多的简化假定引入其中,在计算、分析数据上较为容易,可以较为直观地获取结果,但却因较少的计算参数而存在差异,未将其优越性完全表现出来。针对一般性质软土其处理效果较佳,但是对于特殊的地区环境以及地基复杂的软土层而言,利用数值计算某些特殊的软基时,应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数值分析法中,这样便可以将土体的边界条件以及其变形特性综合地考虑其中,这样的计算结果才更加准确,计算的软土沉降量才更加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3.1回填法的应用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在地基表面挖出沟槽,以便于排除软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充分发挥盲沟的作用,然后利用一些具有较好透水性的土质进行回填,如砂石材料。这种方式方法主要是适用于一些含水量相对较大、土质相对较好的软土路基施工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软土地基本身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情况来挖掘沟槽,保证沟槽排水的畅通性,基于地形因素、地质情况,来对挖掘深度与宽度进行控制,保证施工方法的有效性。

3.2强夯法的应用

强夯法这种施工方式主要是用过利用锤的自由下落,让软土地基在锤的作用下可以,借助冲击力与振击力下进行振实、挤密,使得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减小沉降情况的出现。在使用这种方式方法以后,软土路基会在在建筑物和在的作用下出现变形,体积也会相对减小。目前这种施工方法通常是被应用在一些河流冲积层、滨海沉淀层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各种路基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3.3加筋施工技术的应用

加筋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砂垫层、土木搁栅作为一层,通过这一垫层在软土地基中的作用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刚度,是主要针对软土地基而出现的一种施工技术,可以将软土团结过程中出现的水分有效排出,使得软土地基的压实度可以更加匀称,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速度,同时也减少的软体路基可能出现的变形的情况,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实现了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控制。在采用这种施工方法时,施工人员应注意,在铺设土木搁栅时,应保证铺设的均匀性、平整度,若是针对斜坡部分进行处理,则需要保证石块不会对铺设材料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的情况,从而有效提高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3.4袋装沙井法的应用

袋装砂井是用透水型土工织物长袋装砂砾石,设置在软土地基中形成排水砂柱,以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这种方式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袋装沙井的方式来排除地基土地中的孔隙水,使得地基自身的承载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工艺流程的大致是可以被分为测量放线、整理桩尖、沉入导管、下沙袋、灌水并拔出导管、处理井口与砂袋口等多个环节,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针对砂袋长度和灌砂率进行有效控制,为了实现短时间内有效施工,必须要保证袋装砂井打穿淤泥层,对于你进行正确引流,采用灌砂架灌砂的方式来实现对灌砂率饱和状态的控制。

3.5表层处理技术的应用

软土路基施工表层处理技术的控制。在针对地质较为松软的路段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软土路基施工表层处理技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材料、敷设等方式来有效提高地表强度,以避免在接下来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局部变形或剪切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包括土壤的含水量、荷载量、强度系数等均应进行详细分析,对土质进行详细确认,然后将这些数据信息作为主要参考依据,选择相应施工技术,为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力条件。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分析中为了确保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之后结合理论介绍了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并对各方法的特点、施工方法、施工限制条件、施工规范进行了介绍,通过本文分析,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来选择相应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夏磊.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66-67.

[2]陈定宝.市政道路施工的软基加固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207.

[3]于达.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31-33.

论文作者:鲍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鲍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