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园情结的发展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这些多方面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山清水秀、丰富多彩、文化繁荣的美丽画面,满足了当今生活节奏快的人们回归故土。因此,要促进农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综合体规划设计技术和发展战略的分析。农村综合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田园情结是在原有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延伸发展的,实现了新时期都市人的田园梦想。为了促进园林情结的商业价值,更好地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必须加强乡村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开发。随着近年来的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十分重要。它在当前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为田园情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理论还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因此,当代农村综合体的建设仍然需要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在生态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实际自然条件,遵循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将设计方法应用于农村综合景观规划设计。田园诗般的情结适应农村景观建设,一方面保证农村特色的传承,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村特色的生活方式,提高对农村的需求。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交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前言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项新兴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其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将农村供给侧改革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并有效融入乡村产权的制度改革模式,达到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持续发展的目的。以下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
1田园综合体概念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第15条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中央一号文件还专门强调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从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将乡村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
2田园综合体特征
田园综合体的特征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定义,其一是关于主体的定义,它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第二是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个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意思是参与建设和受益主体必须是农民。循环农业就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创意农业是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的功能和快乐,提供给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楼大厦包裹外的乐趣,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其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即现在所谓的创意农业。农事劳动体验就是休闲农业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农民资源,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求。
3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
3.1基础+资源点——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
乡村旅游资源(泛乡村旅游资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乡村旅游资源),决定了项目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导向。土地资源决定了田园综合体的规模,影响着乡村旅游产品的配比结构。
根据“岛式圈层”田园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土地为最外围圈层,通过运用合理的综合开发手段,以农业深层次开发(如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规模化发展为主,辅以农产品加工销售、科研、教育、医疗、培训等其它产业,并形成产业间的联动。此外,项目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以当地农作物为主的创意农业,并适时开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
3.2主导/脉络+吸引点——乡村旅游休闲
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是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主导,在其主导下,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整个田园综合体的重要吸引点,撬动乡村旅游市场。同时,各个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之间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将扮演重要连接线的角色,串联起田园综合体的各个圈层。
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旅游休闲”,如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地脉、文脉等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3.3配套+支撑点——休闲商业项目
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等生态优势,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设生态化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乡村特色商业街、乡村MALL等商业设施,作为田园综合体的商业配套板块,综合性的体现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为整个区域提供较高品质的服务。
3.4核心+赢利点——乡村休闲地产
乡村休闲地产,以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为导向来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适合开发的乡村休闲地产可大致分为:乡村景观地产、乡村度假地产、乡村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产如创意地产、民俗地产、酒庄等多种类型,并可融入低碳、环保、节能、科学、效益高等现代化理念。乡村休闲地产是田园综合体开发的最核心板块,是赢利的核心所在。
4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4.1要与现代农业的产业规划相结合
乡村薄弱的经济条件是乡村景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问题,现代农业将土地集中化、规模化,而且运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乡村景观规划也应该与现代农业规划充分结合,设置农事体验园,将现代化农业复合经营的概念融入到乡村规划中。例如,以农业为基础,创意主体“都市农户”“周末农人”“学耕园”“亲情种植园”等,这类主题活动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让广大城市居民能够在园区内种植蔬菜、收菜摘果,亲身体会种植的乐趣,享受收获的喜悦。根据园区发展实际情况,与现代农业分产业规划相结合,以生产景观为基础,能够增加农村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景观视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2要体现地域性与文化性
乡村景观有着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从而充分体现乡村景观地域性与文化性,避免形成千村一面的局面。建筑设计要根据当地的乡村特色来规划,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村庄中已经存在的水体(池塘)、山坡、植被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完善服务的同时而不影响原有的灌溉循环系统。例如,园区内部可以营造一个水体景观,不仅能够集雨、灌溉,同时还能够对管理服务区水循环生产、生态功能进行调节。为了与周边环境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布置园林式风格,构建一个能够供游人休闲娱乐的核心区域。
4.3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的因素。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让公众能够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在设计前期需要收集当地农民的意见,在初步规划方案出来之后有必要召开座谈会,将规划的内容给当地农民清晰讲解,多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当地农民利益为主,尽可能让当地农民参与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乡村景观更加人性化,才能更好促进乡村景观发展。
5实例分析
5.1发展规划和项目定位
为确保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发挥实效,江夏区精心编制了《武汉江夏江南水乡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该规划与先期完成的《武汉江夏农业大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无缝衔接,成为我区打造国家级农业大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空间布局为“一带一湖两环四大板块”。一带即107国道沿线带;一湖即鲁湖;两环即环107国道沿线园区观光绿道和环鲁湖周边运动绿道;四大板块即现代都市农业示范板块、郊野康养度假板块、茶艺文化体验板块、主题休闲旅游板块。总体规划内含园区道路及水电气网、美丽村湾及特色小镇、一二三级旅游驿站及配套设施、产业项目及文化景观等全套专业规划。全园绿道游线总长155公里,包括环园绿道游线100公里和环湖绿道游线55公里;美丽村湾和特色小镇项目31个,一级驿站5个,二级驿站5个,三级驿站50个。高端前位的规划,科学合理的布局,为潜心打造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稳定增收的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打造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体的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第一产业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的农业,第二产业是指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主要是指农业衍生的服务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农品物流等。
5.2发展策略
策略一:以农为本,三产融合——跨越(产业)
对接市场对绿色食品、休闲养生、生态健康等消费需求新常态。乡村居住相结合,打造与后工业化城市发展时代相符,融示范、休闲、文化、体验、康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主题田园小镇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策略二:以山水为脉,辐射带动——辐射(空间)
以山水为脉,串珠式重塑“山-田-水-路-村-企”共生格局。通过农
业绿道、串联农业企业,实现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民乐居的生态空间。
策略三:以湖为名,联动共赢——联动(鲁湖)
将滨水景观、都市农业、乡村风貌、道路绿廊融入项目区居住生活、现代生产、休闲体验中,打造区域农业景观绿道,塑造新型小镇大公园立体空间。
策略四:旅游带动,特色立镇——激活(村镇)
通过地域特色村湾打造强化地域文化品牌,通过功能混合激发人文活力,通过文化传承提升,留住乡愁。挖掘后工业时代创意文化、田园文化、生态文化内涵,打造区域文化体验核心和节点项目,塑造项目区农耕文化魅力和区域吸引力。
策略五:互联网+共享经济,农业+旅游科技,——科技(网络)
在园区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引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农产品可追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夯实品牌基础。利用共享经济,互联网+农业+旅游落实创新农业发展下的新型农业旅游模式,解决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业旅游、农民就业等民生问题。
5.3功能定位
园区是集农业生产、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参观购物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主要功能为:智慧生态农业、文化休闲农业、科普科技农业、农业田园社区、农业养生养老(如图1)。
图1主要功能明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田园综合体开发综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山清水秀、文化丰富、经济繁荣的美好画面,其满足了当今生活在快节奏下人们对回归乡土的诉求,因此为了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必须加强对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手法及其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缉思等.田园综合体:打造中国乡村新形象[J].农家书屋,2017(05).
[2]戴大方.田园综合体建筑特色与色彩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5(07)
论文作者:刘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乡村论文; 综合体论文; 田园论文; 农业论文; 农村论文; 文化论文; 景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