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良人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浅谈论文,人格论文,优良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以“培养青少年积极健康的追求,实现其人格的完善”为着眼点、出发点,以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一、培养青少年优良人格培养的几个要求
1.自觉性。积极健康的追求是一个人在实现既定目标中,在充分认识其道德意义的基础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自身成长的自觉行动。因此,我们必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培养学生内化的自觉性,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其树立切实可行的追求目标。
2.现实性。青少年有“怀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有效国之行”的理想和行动,追求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标进行的活动,是把认识的倾向和活动的倾向转变为现实的实践,必须在人生追求中得以实现。否则,追求脱离现实,必定显得空乏无力,成为“空中楼阁”。
3.顽强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变化才起作用。”遵循这一规律,树立积极健康的追求就是教育青少年要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在矛盾中求生存,求进步,求发展,培养青少年“贵在坚持,贵在有恒”“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强信心和顽强毅力。
二、培养青少年优良人格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既要培养改革热情,又要具备求实精神
热情是理想与追求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是完善人格的重要条件,黑格尔曾说过:“没有热情,就不能完成世界上的伟业。”为此,必须培养青少年改革的热情和求实的精神,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为立足点,脚踏实地,做改革的带头兵,做改革的促进派。
2.既要培养谦虚美德,又要树立自尊自爱的品格
谦虚诚实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准,青少年在谦虚好学的基础上,要牢固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优良品质,加强个人修养。
3.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吸收西方的进步文化
中华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形成了众多的优良传统,必须发扬光大。同时,还要面向世界,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进步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丰富学生人格。
4.既要有激情,又要有理智
青少年情感丰富,易于变化,正处于“疾风怒涛”的时期,富有激情,多冲动,凭兴趣,爱好驱动其行为,所以在生活、学习、行为上出现急于求成,我们必须教育学生用理智去疏导,去要求,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5.既要有参与意识,又要有参与能力
“社会成员对社会政治的关心和参与程度,是衡量人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程度的重要尺度。”我们既要培养青少年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又要重视过程中参与能力的培养。当代青少年参与意识强,而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所限,往往形成参与意识强烈而参与能力低下,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必须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
6.既要发展个性,又要坚持共性
个性与共性是辩证的统一,个性是共性的载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有个性、开拓创新”的人才,青少年容易强调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但也容易忽视自己在集体中的正确地位。因此,教育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集体,要努力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奋斗观。
7.既要享受物质成果,又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在享受物质成果时,形成了众多的优越感,这就必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网络,要艰苦奋斗,养成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政治教学工作是育人系统工程的基础,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综合性、复杂性。作为政治教师,只有大胆探索,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四有”新人;只有遵循育人规律,结合青少年成长的实际,才能培养出信念坚定、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21世纪的合格人才。
标签:青少年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