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心采血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论文_袁婷

( 湖南省血液中心长沙血液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随机抽取血液中心50名护士,对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相关危险因素,提出了防护措施。结果 职业暴露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最突出的危险因素是针刺伤,占90%。其他还有颈椎劳损和接触性皮炎以及工作环境污染等。结论 采血护士职业接触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应加强相关教育培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能力。

关键词: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引言

采供血机构担负着医疗救治、科研、教学的任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及时提供充足、安全、有效的血液。在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者HBsAg、抗-HCV阳性率、抗HIV的分别为6.1%、2.2%和0.03%,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Treponema pallidum(TP)等都是通过血液传播,在血液的采集和供应业务流程的所有方面,包括血液和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接收和送样、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传输和存储,不合格血液的处理等均存在生物危害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血液用量在按照一定比例的持续增长,临床血容量逐年增加,采供血机构医技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血液中心从事采血工作的护士中随机选择50名进行研究。其中男1名,女49名,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1±2.3)岁。

1.2 方法

血液中心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50名采血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物理、化学、心理三类统计存在的相关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经统计,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与诸多危险因素有关,其中最突出的危险因素为针头刺伤,占90%,见表1。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

(1)物理性损伤

主要是针刺伤,这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风险。据统计,世界上受伤的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有180万例死亡病例。只有0或004毫升的乙肝病毒血足以使受感染的人感染乙肝病毒,而尖锐的伤口被丙肝病毒污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8%,艾滋病毒感染率为0.3% HIV感染锐器刺伤。

(2)操作规程执行欠规范

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防护意识淡薄,部分护士自己的业务技能不严格,导致操作不熟练、不规范,甚至违反规则,如不戴手套操作或接触标本,血手套针取样,血液的静脉穿刺针不当操作。针头直接刺入浅表静脉导致血液溅到采血者身上,接触血液污染的物品不及时的清洗和消毒。

(3)近距离飞沫传播

为了保持车辆的清洁和相对无菌,防止灰尘进入车辆,献血车一般采用封闭式献血。车内空气不易流通,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3.2 防护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

血液中心要加大对采血护士的培训力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采血护士的防护意识。对于新护士,上岗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防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在职护士,也要定期进行防护培训,并注意加大考核力度,以提高广大采血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并注意加强监督,及时纠正采血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不规范操作。

(2)物理损伤的预防

1)选择带有“采血针外护套”的采血袋;2)使用真空管留样,采血针头不再从最后一根留样管的橡皮塞中拔出,热合采血管,剪下带采血针头的采血管;采血针停留在真空管胶塞,这在转移过程中避免损伤血液;3)在任何时候,不要弯曲,减少损伤或切割针针;处理针头时不可操之过急;在献血人员较多时,注意好保持秩序,防止混乱拥挤;穿刺针是一次性的针,用后立即丢入利器盒中统一处理,严禁将其丢入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或造成社会污染;4)在此外,办公桌设计成圆弧形,避免尖锐的角个诶工作人带来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3)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评估显示,62%-88%锐器刺伤是可以预防的。加强各环节监控,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改变不良操作习惯。正确处理被污染的针头是预防针刺伤的关键之一。首先应提高采血人员防止发生意外的意识,一定要注意;不要让锋利的针手尖面向自己或他人;禁止使用一次性针重新套上针头套,但需要重新设置针套,最好单手操作,防止另一只手受到伤害。将用过的针头丢入贴有标签的耐刺容器内,应将其放入集装箱内处理。

由采供血机构制定意外伤害的急救制度和相应的救治制度。具体方法是伤后立即用肥皂和水冲洗伤口,尽量挤压伤口的血液,然后消毒伤口给予包扎,以减轻病原体的载量;检查并记录采血针献血者姓名、血型,跟踪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伤后48 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 h内作HIV、HBV、HCV、梅毒螺旋体等的基础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时,注射乙肝炎病毒高抗体和乙肝疫苗注射;曝光的疑似血液感染梅毒,可于24—36 h内注射大剂量青霉素;暴露于HIV感染血液时,应在26~36 h的口服药物“双汰芝”,及强化药物“佳息患”,并尽快暴露后检测HIV抗体检测,并定期复查(6周、12周、6个月)。特别是在头6-12周内追踪,注意不要献血、捐献器官和哺乳,性生活应使用安全套。

结语

综上所述,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与诸多危险因素有关。因此,各血液中心要注意对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制订详细可行的防控措施,以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能力,减少各种不良后果的发生。

参考文献

[l]万红丽,吕坷,张芳芳. 浅谈护士采血过程中针刺伤的防护及处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3(8):67一68.

[2]张三明,秦欣. 采供血机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617-1618.

[3]钟文津,蔡素玲. 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79-805.

[4]徐晓玉. 采血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3(12):63一64.

论文作者:袁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血液中心采血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论文_袁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