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根据相关的儿科病理学研究成果,探讨如何做好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控制院内感染,降低感染率。方法:通过对比安全护理开展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分析安全护理对于降低儿科院内感染中的临床作用,旨在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结果:儿科由于其接诊对象特殊性,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其它科室相对更高,探讨有效的护理模式与方法,对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加以控制很有必要。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病房;护理人员
1引言
儿科室内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教育,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便于儿科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思路、模式以及方法加以创新,促进儿科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实现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的转变[4];儿科护理人员应全程参与到患儿入院至出院的所有治疗与护理工作中,积极完成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宣教、健康指导、消毒、出院手续的办理以及出院指导等,从每一细小环节中对院内感染加以控制,及时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对易感人群加以隔离,尽可能控制院内感染。儿科护理人员应结合儿科的实际情况,将基础护理中的各项要求与护理内容进行细化,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予以强化。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儿的各项临床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与观察,还应进一步细化患儿的口腔护理、引流管护理、会阴部护理以及高危皮肤护理等内容,如有尿管留置者还需加强这一方面护理,包括定期更换尿管,对会阴部加强清洁与消毒处理,在消毒时需选取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保持动作轻柔,在更换导尿管时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等变化,如有异常则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发生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2临床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于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300例患儿进行研究,均按照传统护理模式给予护理,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按照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中共纳入男性患儿160例,女性患儿140例;患儿年龄范围在3个月-13岁之间,平均年龄6岁;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详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满意度和院内感染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分析方法
借鉴相关统计学分析理论,使用SPSS15.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行t检验;患者性别、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技术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校验水平,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代表差异无显著意义。
2.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本文统计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别。同时对两组患儿不同年龄段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两组患儿出院前 1 d 由护士长向患儿家属发放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中共包括20个条目,小于60分为不满意。并以院内感染为因变量,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儿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2.4护理方法
本文根据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来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就诊,接受传统常规临床护理。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由儿科护理人员办理入院手续,向患儿以及家属介绍病房区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对其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应每日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患儿入院时测量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包括温度、呼吸频率等;同时确保各消毒隔离制度得以良好落实,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等。观察组患儿按照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
3结果与讨论
3.1结果
本文对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护理操作不当以及病房消毒合格率是影响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另外,本次研究还发现两组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几率最高的年龄组为小于1岁,9-13岁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最低,组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证实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需引起重视。而安全护理的实施,要求严格根据患儿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儿科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医嘱对患儿进行治疗,且要求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确保儿科儿科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符合要求,杜绝了护理操作不当引起儿科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安全护理要求对儿科病房每日进行空气监测、并对病房内物品抽检,以便对病房内的空气质量以及病菌分布情况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控制传染源的分布,一旦发现异常便可及时处理,确保病房内环境消毒合格。另外,由于在实施安全护理后,患儿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也有了明显下降,缩短了住院时间,也间接降低了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3.2讨论及对策
综上所述,将安全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有利于降低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促进患儿的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另外,临床儿科需对住院时间、护理操作不当以及病房消毒合格率等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引起重视,在护理工作中有的放矢,对院内感染进行更有效控制。
在为患儿进行系统化护理的同时,也应结合个体实际予以层次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实际临床护理中,结合患儿及其家属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认知能力以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与理解能力等,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采用趣味性强的图片或卡通类视频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更好了解院内感染的有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到“四不”,即不相互串病房、不在未消毒的情况下相互交换玩具、不随地吐痰、患儿不随地大小便等,从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降低感染几率。确定患儿符合出院指征后,协助患儿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并在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向患儿家属交代患儿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的生活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运动、个人卫生等方面,即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适量运动并在运动后沐浴,避免交叉感染;并告知家属院内感染的发生症状,若患儿在出院后的2-3天内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返院就诊,以免最佳治疗时机的延误而导致不良后果。在开展安全护理时,儿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与患儿以及其家属的沟通,通过观察患儿临床表现来对其心理加以推断,对于可进行交流的患儿,应保持亲切语气,并尽量使用鼓励性话语对患儿进行沟通,而针对无法正常交流的患儿则应采取肢体语言、微笑等非语言模式进行交流,使患儿感受到儿科护理人员的关心。针对患儿家属,儿科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理解患儿家属的焦虑心理,在护理过程中及时预期进行交流,使家属对患儿的病情有清楚了解,并帮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以及用药方法,使家属了解院内感染的可能途径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等。
参考文献:
[1]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杨莘,王祥,邵文利,邵越英,刘溢思,应波,董建.中华护理杂志.2010(02)
[2]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赵晓辉,高振辉,张丽,周兰兰.护理管理杂志.2009(01)
论文作者:黄婵娟,刘婷,李福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患儿论文; 儿科论文; 院内论文; 家属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分宜县论文; 病房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