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分析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期待为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提供帮助。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B超诊断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并判断其诊断的准确度。结果:在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分析和手术的证实下,发现46例患者中被证实有44例患有子宫肌瘤,误诊2例,准确率为95.7%,误诊率为4.3%。结论:B超诊断子宫肌瘤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创伤性小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B超;子宫肌瘤;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13-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一种较为多见的良性肿瘤,且其多发于三十至五十岁的妇女中[1]。子宫肌瘤的一般症状为,患者月经多、经期长、贫血等等。此外,少数患者可能会存在着诸如子宫出血、白带异常多、腹部包块或者有不孕的现象发生。最近一些年来,B超用于诊断子宫肌瘤渐渐被临床上使用,且在B超检测图像下可以有效观察到患者子宫肌瘤的大小、形状等等,可以为临床具体治疗子宫肌瘤提供帮助。为了更加深入了解B超对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笔者特对2016年5月-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B超诊断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B超诊断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她们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其中,46例患者中,年龄分布在31~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左右,只有3人目前还未生育,其他43例全部已经生育。所有患者中,基本的临床症状为月经多、经期比以往长、贫血等等;有13例患者做了子宫全切除术、有18例患者做了子宫次全切除术、有15例患者做了子宫削除术;且患有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有22例(47.8%)、患有黏膜下肌瘤的有5例(10.9%)、患有黏膜下肌瘤的有12例(26.1%)、患有混合型肌瘤的有7例(15.2%)。
1.2 方法
应用NEMIO-ssA-550A型超声诊断仪,探头的频率为3.5MHZ。在确定进行B超诊断前的两小时内,督促患者饮用七百至一千毫升的水,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使用膀胱现象剂,使其膀胱保持有一定的充盈度。若发现有患者属于严重贫血的,可以为其在尿道插管,并注入生理盐水,一直到B超能够对患者的子宫底部进行显示为止。患者在检测时,应使用平卧式,并将耦合剂涂抹于暴露区[2]。具体诊断操作时,应将探头放在患者的下腹部位置,并在斜向、纵向、横向等多个切面进行多角度的扫描,尤其要对着重部位进行重复几次的扫描。在扫描中,实时对患者肌瘤的形态、位置、大小等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判定[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超声诊断
在B超检测下,发现患有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有22例、患有黏膜下肌瘤的有5例、患有黏膜下肌瘤的有12例、患有混合型肌瘤的有7例。且所有患者的子宫都发生了增大的现象,少数患者的子宫外形有变化,患者的切面状态也并不正常。在临床资料和手术的证实下,发现B超正确诊断了44例,准确率为95.7%,误诊2例,误诊率为4.3%。即B超在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度上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B超图像表现
诊断后发现,46例患者中高回声型有12例,中等回声型有9例,低回声型有20例,混合型有5例。其中:高回声型指的是患者的子宫部位有团块、其内有密集节状的光点,经检测共有3例患者肌瘤病灶合并钙化、显示有强回声伴声影;中等回声型指的是在B超观察下显示为中节状回声影;低等回声型指的是患者的子宫内回声光点较低,特别是病灶向外突起的浆膜下肌瘤、病灶像囊肿;混合回声型指的是患者属于中心性切削,子宫肌瘤有发生变性的可能性,声像图以实质或者囊实性为主要特征。此外,子宫肌瘤的大小接近五厘米的有32例,大小在五厘米至十厘米之间的有10例,大小在十一厘米至二十厘米之间有2例,大小超过二十一厘米的有2例。
3.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实质性的肿块,其发生原因多与患者的子宫平滑肌的增生有关。临床实践发现,考虑到许多妇女在绝经后子宫肌瘤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缩小,且病灶在月经期间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由此推断子宫肌瘤病症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很大的关系[4]。就目前而言,B超在观察肌瘤形状、大小、分布上有很大的优势,且B超诊断在操作上具有简便、准确率高、十分便于复查和随访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诊断。在具体使用B超诊断子宫肌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B超在诊断子宫肌瘤上缺乏病变的特异性,因此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应当与其诊断的间接性征像相互联系起来;②由于肌瘤肿块的外缘多为肌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而极易受到挤压而导致变形,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使用探头对患者的阴道部位进行多切面、多角度的观察;③在诊断操作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触碰到患者的腹壁或者皮肤,防止影响图像的清晰程度;④若遇到有患者腹部脂肪过厚的,可使用加压性探头,并且适当的调整检测仪器的增益;⑤应当将患者的黏膜下肌瘤或者子宫内膜增生与息肉相互区分,其中黏膜下肌瘤形状似球,表现为子宫形态、大小属于正常,周围有假性包膜回声等等,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子宫厚度不均、边界模糊、内膜可能有长条或者棱形形状;⑥对于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来说,其子宫的轮廓没有明显的改变,内膜会向后发生偏移,肌壁会变厚,虽然此时其与子宫肌层无明显分界线,但其回声会明显变大。
本研究通过在对46例使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通过手术的证实下发现,B超正确诊断子宫肌瘤的人数为44人,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5.7%,误诊率仅为4.3%。也就是说,B超在诊断子宫肌瘤上准确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B超检测患者是否患有子宫肌瘤的好处在于,操作简单、无痛无创伤,而且准确度十分得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姚秀萍.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1:167-168.
[2]苗龙帅.B超诊断子宫肌瘤6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6:66-67.
[3]李和萍,晏咏梅.B超诊断子宫肌瘤46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2):148-149.
[4]舒银菊.B超诊断子宫肌瘤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478-479.
论文作者:蔡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肌瘤论文; 子宫论文; 回声论文; 黏膜论文; 资料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