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1100
摘要:城市规划作为区域城市发展的前期工作,对于城市布局以及城市空间有着直接的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运用的较为普遍。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理论建设概述、意义以及具体的实践原则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实践探讨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速度开始逐渐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匮乏等问题。[1]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径流污染、内涝现象,实现水资源节约、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改善,海绵城市理论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一)理念探讨
从字面来分析,海绵城市表示城市能够和海绵一样进行吸水。属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新型理念之一,突破了过去“以排为主”雨水管理理念,通过绿地、建筑、道路、广场以及水系等设施建设来实现。这一理论的使用和推广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以及水安全。通过对规划指标以及水文条件存在的差异来分析,综合考虑项目可行性,利用蓄存、渗透、净化、滞留、外排、回用等技术实现水循环调节、地下水补充等,并对新型的城市开发雨水系统加以构建,在降水条件下能够尽可能保留较多的雨水。[2]无论是草地、湿地、湖泊、树林都能够吸收较多的雨水,将其消化,并汇集成洪水。城市海绵体吸收这些雨水之后,整个城市就不存在较多的积水,而被海绵体吸收的雨水还能够实现再次利用,例如将其运用在景观、绿化等用水之上,从根本上减少城市水资源出现紧张的现象。
(二)海绵城市建设意义分析
1、经济效益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天然水系保护以及利用力度,从根本上减少需要实施的排水管道混凝土施工工程,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海绵城市建设还能够降低城市水灾发生率,降低水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水利调蓄设施和城市既有的园林、绿地、景观水体互相结合在一起,从而降低净增成本,减少治理水污染需要投入的费用,还能够降低整个城市出现内涝带来的经济损失。
2、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理论为区域城区建设海绵体提供较多的发展思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汇总老旧城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其存在的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相对严重。[3]老旧城区在改造过程中还需要解决难度大以及空间有限等问题。和建设雨水管线、地下调蓄池相比较,对“海绵体”进行设置以及改造则显得更加合理。在实际设计阶段,利用过去的老旧建筑雨水管断接技术能够把雨水管线和周边水体、公园以及集中绿地进行连接,并对其进行贮存,还能够通过小区内部的绿地以及花坛等建设空间设置下沉式绿地或者雨水花园。城市道路配合树池、绿化带等空间来对植草沟、生态树池等影响较低的设施进行设置,从而对地表径流进行滞、蓄、排以及渗等处理。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出现内涝的可能性,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把排、防、滞、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从根本上减少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压力,从而避免城市洪涝灾害的出现,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能够得以维护。
3、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实现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海绵城市宣扬的一种绿地增加理念,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地面出现硬化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来分析,城市地面一旦出现硬化现象时,将会导致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受到影响,难以实现水位回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海绵城市的建设则能够保证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增加,对雨洪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然后将其运用在生活以及生产领域,或者将其运用在景观用水领域,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得以改善。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能够保证绿色美好家园更加顺利地建立。
二、海绵城市雨水开发系统构建原则、构建措施分析
(一)构建原则
海绵城市雨水开发系统表示在开发场地是使用分散式、源头控制的方法来对场地开发前后所具有的水文特征加以维持,保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受到影响。从水文循环角度来分析,要想保证水文径流总量不受到影响,就要综合利用储存以及渗透等有效方式,让开发之后的径流量不出现外排的现象,还要能够保证整个峰值流量不出现变化,通过使用储存、渗透、调节等方式来降低峰值,延迟峰值的出现。[5]所谓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则包括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狭义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调节塘、蓄水池以及植草沟等。
海绵城市雨水开发系统在建设过程中要能够遵循安全为重、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统筹建设、因地制宜等原则。要想能够将这些原则综合运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就要能够将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逐渐提升到城市规划层面,保证不同职能部门能够互相进行配合,并把不同层级规划作为主要的控制途径,对可能影响城市开发的现有理念植根于需要改造的以及新开发的城区内,并在建设规划的所有细节和环节中对其进行落实。
(二)实施措施
1、构建水系湿地
坑塘湿地、河湖水系作为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所,区域城市河道两侧存在的绿化带为河滨植被缓冲区域、雨水滞留塘、河滨湿地等影响降低的系统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因此,首先要能够对水系湿地进行保护,保证城市低洼区域的坑塘、河沟不被填埋,从根本上减少内涝出现的可能性。对于历史填埋处理的河道水系要能够结合城市建设的措施实现生态恢复。
2、绿地广场
生态绿城的建设作为现阶段海绵城市雨水开发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城镇绿化覆盖率超过40%、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m2的城市要能够对广场、绿地、公园等所具有的净化雨水、滞留雨水的潜力进行利用和开发,从而将其转变成超标暴雨以及城市径流进行污染处理的主要场所。[6]为了能够减少广场、公园或者绿地面积较少对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的影响,要能够对公园和周边区域存在的关系加以考虑,在公园内部构建开发系统,让公园能够在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憩场地的同时,为周边雨水的净化以及消纳服务。
3、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作为污染严重、雨水径流量较大的来源。要能够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功能得以满足的同时,充分利用道路自身以及和周边绿化空间推行的透水路面、凹式绿地、LID树池等措施减少径流量,保证径流水质能够得以改善。通过道路景观实施的下凹式绿地系统,道路雨水地表径流汇入到绿化到进行入渗、储存。净化。通过透水路面提升雨水入渗量。为了能够提升道路雨水径流消纳量,可以使用LID树形形式的人行道数目。
4、地块内部
低影响开发所用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使用规模较小、分散措施来对径流水质以及水量进行控制。所以,在进行海绵城市雨水开发系统构建时要能够提升关于地块内部相关因素的重视。适合于地块内部影响降低的开发设施包括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坛以及透水路面等。所以,有关部门要能够结合区域城市水环境特征通过低影响的措施来减少雨径流出现的污染,保证雨水利用率能够不断提升。
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能够对雨水系统开发加以构建,这也是现代城市理念践行的表现。在现代城市建设步伐速度不断提升的影响下,海绵城市作为这一阶段的构成要素,必将得到推广和运用,从而降低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率,保证其在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控制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城市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海绵城市 回归自然[J].建设科技,2015,01:1.
[2]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01:11-18.
[3]万贤茂.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5,09:310.
[4]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06:11-15.
[5]张洪立.建设海绵城市理论及难点对策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5,06:25-26.
[6]张书函.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理论与实践[J].建设科技,2015,13:13-15.
论文作者:任凤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径流论文; 绿地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