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周影

护理干预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周影

(江苏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多动症行为评分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的多动症行为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0.0%(12/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多动症行为评分情况。

【关键词】护理干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215-01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指在儿童时期的一种行为障碍,属于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儿童出现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任性冲动,活动较多而智力正常[1]。在学龄前儿童若患该病不易被家长发现,直到接受学校教育后,表现为学习困难,活动频繁,坐立不安,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心理发育。本研究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均符合临床有关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家属与患儿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已排除智力障碍儿童,在本研究期间采用其他手段治疗,患儿的依从性较差,不愿进行参加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8岁,平均年龄6.23±0.65岁;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5~8岁,平均年龄5.94±0.38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患儿均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

(1)健康教育:对于患儿不同的表现行为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或批评与惩罚;指导患儿家长与学校,应学会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相处,对于其不良行为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以防使患儿的心理压力加重;应尽可能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应培养患儿的社交技能,多与其他儿童进行交流,帮助患儿对于自我行为与情绪的控制情况。因此,需要家长、学校与医院合作,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佳。(2)心理干预:因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自控力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患儿的心理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患儿积极的进行治疗,帮其树立战神疾病的信心,从而发挥患儿的主观能动性。(3)行为干预:护士指导家属对患儿的行为进行科学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集中注意力、减少小动作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患儿的表现及时给予反应;此外,家长应常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在学校中的表现,使老师在学校中对于患儿给予正确的指导,以免其他同学排斥或欺负。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儿多动症行为的改善情况,采用美国康奈尔儿童多动症诊断行为量表进行分析[2],主要有10个维度,每个维度3分,其分值与多动症的严重情况成正比;(2)分析两组临床效果,采用持续性注意力测试软件进行测试[3],满分为100分,70分以下为重度障碍,70~79分为中度障碍,80~89分为轻度障碍,90~100分为注意力无障碍。总有效为无障碍与轻度障碍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患儿多动症行为改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儿多动症行为改善情况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多动症行为评分为25.31±1.83分、25.49±2.01分,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多动症行为评分为13.40±2.09分、18.63±3.14分;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多动症行为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中,注意力无障碍12例,轻度障碍6例,中度障碍1例,重度障碍1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中,注意力无障碍7例,轻度障碍5例,中度障碍6例,重度障碍2例,其治疗有效率为60.0%(12/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与遗传、脑组织损伤、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患儿的早期症状常被家长所忽略,直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时才得到重视,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对于多动症患儿应及时进行治疗,且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对于多动症患儿,通常给予药物与护理干预治疗。有研究显示[4]: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在治疗期间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使患儿尽快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儿的多动症行为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0.0%(12/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知,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利敏.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8):1900-1901.

[2]罗抗,胡小玲,刘芳.护理干预模式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1):896-898.

[3]庞丽华.家庭心理干预在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22):44-45.

[4]郑艳芳.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临床实证研究[J].医药前沿,2015,5(31):312-313.

论文作者:周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周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