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施工方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因此对施工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影响建筑质量的五大因素分别为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本文通过施工方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方;质量
一、施工方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施工方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可靠保证的重要因素。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导致施工方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了施工方弄虚作假,违法转包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实体的工程质量。除此之外,一些施工方一味的赶工期,至建筑工程质量于不顾,从而危机建筑企业的生存。质量事故的发生,也可能由于施工方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2.施工现场配备人员经验不足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施工现场配备的人员不仅包括参与施工的管理者,也包括现场的作业者。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管理者和作业者的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很难与控制因素多、控制难度大、过程控制要求高、终检局限性大的建筑工程所要求的能力相匹配,再加上有些作业人员思想意识不到位、经验不足,施工方的管理者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疏于管理,在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管理时过于片面,没有从根本上对质量管理引起重视。虽然在施工现场悬挂了宣传标语,但施工作业人员仍没有足够质量意识,从而导致在施工阶段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3.施工材料质量把控不严
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的优劣与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密不可分,选用合格的建筑施工材料对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产品尤为重要。因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周转性材料等的市场价格随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大大增加。施工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在施工阶段尽可能的减少成本的支出,而降低材料成本占据了较大比例。采购较低价位的劣质材料、材料进场检验把控不严、抽样检查不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等导致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4.施工机械使用欠妥当
施工机械的选择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重要环节之一,施工现场应严格对待选择施工机械这一问题。施工机械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优良发挥。然而,一些施工方为节省工程施工成本,在施工中仍然使用国家已严禁使用的或者已超期的施工机械,也有些施工方仍然使用机械性能不达标却未进行保养、维修的施工机械,从而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使用者埋下了安全隐患。
5.施工方法较传统
施工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只有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法才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合格有可靠的保证。在施工现场,一些施工方的项目经理年纪较大,思想比较保守,接受“四新”的能力较弱,所以仍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难免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一些施工方在进行施工时不按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二、施工方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施工方管理制度
施工方要想搞好建筑工程质量,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要素有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因素,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出现差错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从而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方需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置合理、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组织,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运行;建立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保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建立技术交底制度,认真贯彻国家技术发规及操作规程,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有职、有权、有责;建立技术复核制度,在技术交底基础之上进一步强化对关键部位技术工作的复核,杜绝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2.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具有直接责任,所以对施工现场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自觉按操作规程施工;定期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时刻提醒作业人员重视质量问题;加强对现场作业人员质量培训工作,从优秀的企业聘请优质的专家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证的管理工作,没有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作业人员不得上岗操作;施工管理人员加强过程控制,随时指出质量不达标部位,并令现场作业人员整改;明确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赏罚分明,对建筑工程质量合格作出重要贡献的现场人员予以嘉奖,对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作业人员同样也要严惩不贷,确保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
3.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
材料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进场检验是控制施工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对建筑工程质量影响重大。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对建筑材料进行采购,检验,确保建筑材料的合格。首次使用的材料进场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外观检验需检验材料的品种、规格、尺寸、数量、型号;按不同材料的项目需进行见证复验,对检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拒绝接受;经监理检验后方可在工程中正式使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制度,严格进行施工材料的进场控制,采取有效途径把握建筑工程质量。
4.合理使用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优质的施工机械对建筑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选择施工机械要严格遵守施工的操作要求,参考机械的相应性能。选择施工机械时,应该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的原则。在施工现场确保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施工机械在合理使用年限范围内,在进行施工机械选型时力求实用、高效、耐用的原则,项目部设置施工机械专职保管员,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施工机械出现问题按时维修,并且做好施工机械的保养工作,不得使其带病作业,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保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
5.采用新技术施工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采用新技术施工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因此施工方要高度重视新技术在施工现场中的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新技术施工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施工很有必要。施工方应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要从行动上接受施工新技术的闪光点。学习建设部关于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文件,让员工从思想上接受新技术;同时可以走出去学习其他施工现场的新技术,也可以把优质专家请进来运用新技术指导施工;项目部在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时,与新技术紧密结合,顺应时代潮流,运用新技术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结语
完善施工方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使用领先的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建筑业的深入发展,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当然这也需要在相关领域作出更大的努力,对施工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探究尚需要更深入。
参考文献:
[1] 戚振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建伟.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永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论文作者:康瑞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施工方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作业论文; 人员论文; 施工机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