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英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小学 552300
【摘要】尽管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纠正措施,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也有所改观,但总的来说,要完全杜绝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学生的错别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长、学习知识的积累而逐步减少,但对目前来说,现在的作业本中、试卷中,学生写错别字都会被扣分。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错别字数量。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错别字;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054-02
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写错别字这一现象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的条件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起步要晚一点点。那么造成孩子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语文老师又该采取其他什么措施来纠正这一现象呢?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小学生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
错别字如此之多,看起来五花八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
有以下几种:
1.夹生字的干扰。新课程施行以来,教师有时拔高了对我会认这类字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知其音,更要其掌握书写等,学生对于这些字处在了一知半解的状态。到中年级,就积累了大量的这类半生不熟的字,这些“夹生字”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我会写的字的学习,以至于学生对于字识字的要求不明确,不知道哪些字应该掌握;哪些字不会写、可能会写错的,可以用拼音来代替。所以,低年级学过的我会认的字,会使学生想在提前使用时写错别字。
2.生理原因。小学生的空间辨认能力较差,因而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识了字如果不书写,就很容易遗忘。另外,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控力不强,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粗枝大叶,急于求成,也是学生写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另一重要因素。
3.学习负迁移。到了三年级,学习的字越来越多了,形近字等也越来越多,以前不会搞错的字反而会由于知识的负迁移而发生写错别字的现象。以前牢记的字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遗忘。因为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教师在教 “迎”字时,强调不要画蛇添足多一撇,学生可能会记住。可当又学到“柳”字时,他们就会发生混淆,不知道何时该加一撇,于是就会把原先会写的“迎”字的内部错写成“柳”字的右部了。
4.街头、广告、电视字幕误导。电视字幕、户外广告等“生活元素”为了叫得响亮或一语双关而使用谐音字,并不在别字上打双引号作警醒,使小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错字、别字,形成张冠李戴的习惯。
5.与教师的指导方法有关。错别字的产生,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但若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正确的指导,则错别字的出现就可防止或减少。
上述情形中,究其根本原因,虽各有不同,但都是可以解决或尽量避免的。对症才能下药,知道了错别字出现的主要现象与原因,我们就可以开出正确的良方,使学生在使用这些字使减低错误率,药到病除。
二、纠正错别字的一些有效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语文教师将我会认与我会写的字分离开来,淡化我会认的字。对于“我会认”的字,进行冷处理,只要求学生见字知音,绝不拔高要求。在应用时,用拼音代替。上文已经说过,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考试中常常出现这类认读字,许多教师也就相应地拔高了要求。而学生大都因为这类字比较难写,平时练习不够,精力不够,而没能很好地掌握它们,只记住了个大概,因而很容易把它们写错。不仅写错了这些字,还干扰了“我会写”的生字掌握。所以,对这类字进行冷处理,其实是为“我会写”的字进行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我会写的字。
2.对于“我会写”的字进行分类,找出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探究优化识字的方法,在303班中进行教学巩固。主要采取集中巩固识字,结合平时生字教学辅以分散、分类、联系识字,严格要求学生掌握。
2.1运用字理,联系识字。所谓字理,是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运用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就是字理识字教学法。它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注重通过对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构形理据的分析来突破字形这个难关,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它是岳阳市教科所高级教师贾国均首创的一种识字方法。结合字理析字,我们完全可以用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2.2抓住易错点,重点突破。抓住易错字的部位进行合乎情理的解释。如:“蒸”字那“四点底”上一小横要强调它是隔板,丢了它,蒸的食物就掉到下面的火——“四点底”里了。字形教学还可以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利用人的视觉对鲜艳的色彩敏感、关注的特点,使学生牢牢记住这个字。
2.3遵循记忆规律反复练习。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强化记忆。记忆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必然的,研究发现,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每一次识记之后,有70%左右的材料内容被迅速遗忘,只有30%左右进入缓慢遗忘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每次记忆的材料只能记住20%—30%。要想提高记忆保持的时间,就要做到间隔一段时间及时复习。通过及时复习,使被遗忘的内容能够及时巩固下来,保持对这些材料长久的记忆,以此提高记忆的效果。
2.4通过实际运用加深印象。通过运用,如写日记等,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记住他们所学过的字。根据记忆的规律,学生对学过的字,如果只是当时读一读,写一写,可能只是当时记住了。而多写一写,用一用,鼓励他们用自己新学会的字词,用到造句习作中去。这时,他们是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这样对生字的记忆自然会深刻得多。而那些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一些字——一些他没学而他要用到的字,一些他想用又有些模糊的字,这样自然又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3.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虽然新教材增加了课文数量,但是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报纸,古诗、童话、寓言、故事等书籍等都是学生的阅读好材料。因为语文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于是,我们就把识字教学放在生活的大环境中。人教版教材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正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识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强烈的识字愿望时,我们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例如:利用广告、商标识字;让学生收集资料识字;认同学、亲友的姓名;到商场、超市认商品名称;建立识字档案袋,比一比谁认得多。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比如建识字墙,办识字报、打识字擂台等。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加识字量,让学生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欧阳莉,《识字教学创新记》,小学语文教师,2008.12.
[3]陈福荣,《对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预防与纠正》,小学教学研究》.
[4]陈新宇,《小学生常写错别字的原因和对策》,东宇经纬2012.7.
[5]李振江,《小学生错别字心理浅析及纠正策略》,福建教育,2011.
论文作者:龙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错别字论文; 学生论文; 我会论文; 汉字论文; 原因论文; 小学生论文; 记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