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年的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六十年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举世瞩目,积累的基本经验弥足珍贵。从我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来看,体现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中最基本的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我们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付出重大代价才获得的极为宝贵的基本经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个基本经验,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加深理解和把握。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始终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的一个多世纪,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悲惨境地,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东方的新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从旧中国接收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速度,如同毛泽东所说,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建国后的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靠的是什么呢?邓小平鲜明地回答说:“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同时,他又指出: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然而,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必须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们搞社会主义走过相当曲折道路。从1949年建国开始,一直到1957年,我国的发展形势是非常好的。如超额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的八大制定了正确路线,1957年上半年全党开展整风等。但往后20年出问题了。这20年间,曾经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比如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等,但没有继续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发展生产力问题没有解决好,主观原因是抛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57年开始在政治上犯了“左”的错误,政治上的“左”,离开了党的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导致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三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使我国发展受波折,国家财政收入损失1200亿元。最“左”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肆意破坏,这是一场大灾难,也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波折,使国家财政收入损失5000亿元,国家整个经济发展处于缓慢、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多少改善,困难很多。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党和国家翻开了新的一页,许多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揭批“四人帮”,开始拨乱反正,恢复社会秩序,组织现代化建设,医治“文化大革命”的创伤方面取得很多成绩。但由于“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积重难返,问题成山,未能走上新道路,整个国家发展不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社会主义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新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本内容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道路。所以说,我们党和国家从粉碎“四人帮”翻开新的一页,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建国以来共产党执政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两年是一个前进的历史过程。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著称,以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主要标志,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开端。从1979年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3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60年经历和战胜种种艰难曲折,使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它以铁的事实表明,我们的国家是伟大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国建立和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好制度。同时,它又使我们深感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个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确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因为正确认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对我们党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性质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时代主题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我们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是艰难曲折的;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也是由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到逐步扩展和深化的。还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着的,对它的运用也是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的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善于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结合起来。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和错误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善于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实践创新,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形成新的理论概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不仅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一定能够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得新的胜利。
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风中反复讲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
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它的实质是坚持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所以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倡导的思想路线,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他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六十年来,新中国的发展,我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国以后,我们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制定和实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导全党全国人民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从1956年起毛泽东先后提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科学思想,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要求在新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花了二十年没有搞成功。党的八大提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贯彻了一年多,由于党的指导方针“左”的错误,便被搁到一边去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又正式提出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并错误地指导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这个教训表明,离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就不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就不可能形成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六中全会和十二大,在全面拨乱反正中,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在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十三大正式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十三大的简明概括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新中国六十年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的一条根本经验。这条被邓小平称誉为“中国的发展路线”的基本路线,对于中国人民,如同布帛菽粟一样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所以,邓小平在他88岁高龄的时候,还一再告诫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关键是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扭住不放,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缺一不可,必须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总结30年改革开放经验时指出:30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容,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对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都难免陷入右的或“左”的错误。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政治路线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产生的,是兴国、立国、强国的一大法宝。我们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其突出的标志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并在1979年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战略转移是党的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重大决策。同时,党中央明确确定把改革开放总方针和坚持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同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三者构成党在新时期政治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一以贯之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总结新鲜经验继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这条基本路线。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基本路线更加完善的科学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坚持和发展了这条基本路线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这条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扎根在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之中的。它的形成和正式确立,是拨乱反正中,党中央重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并经九年的实践检验才解决的。这就是说,这条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在于它扎根于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正确科学判断之中。毛泽东晚年错误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是错误地判断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而错误地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导致推行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的政治路线,造成严重的恶果。因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作为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后长期执政的实践中深深懂得: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这个关系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我们党对本国国情深刻而科学判断而得出的必然结论。它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可靠依据。
同样的道理,十七大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完整的科学概括:“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和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内容,同党的基本路线是一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这条道路的战略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在于系统地对这条道路的内容作出新的科学概括,而且在于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这条道路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来实现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这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光辉大道,也是执政的共产党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正确治国理政,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富裕幸福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如同胡锦涛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由于这条道路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实际,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富有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因而是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在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六十年来,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是逐步的,也有过偏失。建国以后,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把上述三大建设概括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到新世纪初,经过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正式提出五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或者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六十年间,我们对这五大建设认识是逐步全面的、逐步明确它们彼此的关系和定位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在一个较长时间以阶级斗争主宰一切,严重妨碍经济建设健康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曾出现过“一手硬,一手软”的偏颇,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不够得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出现对经济建设的片面性,一味追求高速度,一心攀比高指标;不注重生产质量与效益,忽略资源能源的减耗和环境保护;不重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忽视人民生活获得实惠。在这个过程中,还往往产生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尽管1957年党中央、毛泽东正确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突出地把社会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经过长期的摸索、思考、比较和鉴别,直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对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比较完满的科学的解决。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正确指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就更好更全面地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更好更全面地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十七大这个科学预见,正是继承和丰富了1957年3月19日毛泽东曾提出的宏伟的设想,他说:“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我国将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向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奋力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开拓更加宽阔的光明前景。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始终坚定不移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党政领导班子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因为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和正确的政治路线,是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的。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正确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要什么人来接班的问题。同时,也提出要选什么样的干部进党政领导班子的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总体上是贯彻“任人唯贤”的路线,反对“任人唯亲”的路线。努力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进入党政领导机构,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党的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和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从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培训和轮训各级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方面采取许多措施。毛泽东提出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是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关头,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他认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早在1979年,他就强调“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在南方谈话中,他又强调在1989年5月底说过“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诚意搞改革开放。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这些新的思想观点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邓小平强调把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提上党的议事日程。一是组成一个坚持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希望的中央领导班子,实行集体交接班,要有一个好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要求他们“眼界非常宽阔,胸襟非常宽阔”,形成坚持集体领导的、团结的领导集体,他们应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能够作表率,为人民办实事,取信于民,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二是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特别是要教育后代坚持“中国的发展路线”。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三是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要选人,人选好了,搞传、帮、带,实行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要抓紧培养选拔专业人才,才能搞好四个现代化。四是高级干部、老同志第一位的责任就是认真选拔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要忧国、忧民、忧党,要看到这是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五是要改革现行的干部工作制度,建立有利于提拔年轻干部的制度。要借鉴外国的经验,“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展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
60年来,通过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制定和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建立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八十八年风雨磨炼,是不断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中国成立后,党执政60年,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不断壮大,经受各种考验。建国时我们党才有400多万党员,主要经历过战争的考验。60年来党员队伍日益壮大,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约7800万党员的大党,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处于执政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经历了执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风云变幻等多种风险的考验。它在全世界近1亿共产党员中,占了70%以上,在国际国内两大局中举足轻重。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影响全局,影响全球。
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了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到十六大,江泽民对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作了概括和阐释,即“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样的定位,使我们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在现阶段必须解决好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保持长期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执好政;二是执政党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领导好国家建设。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与60年前完全不同的历史任务和历史环境,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困难更多。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由于基本国情与历史任务要求的反差,因而,有三个世所罕见的特点。在不同发展阶段,党中央都比较清醒估计党所面临有利与不利方面,搞清楚所要完成的任务。这一点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极大的进步。
建国以后,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坚持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同时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又创造了多方面的新鲜经验,譬如,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中心服务来建设党,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一个带规律性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根本,党的首要任务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轨道推动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灵魂。强调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提出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并要求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之中。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并作为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革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执政为民的本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人心向背问题,是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核心。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造就善于治党治军治国理政的优秀领导人才,是执政党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是执政党建设的基础。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作用,根本在于落实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坚持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等。60年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形成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归根到底,都是保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党建理论创新,推动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创新,经验是丰富的,我们依靠党的自身建设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找到了正确的途径,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对于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具有深远意义。然而执政党的党员也是人,不可能没有错误,甚至有些人中途还会掉队和蜕变,作为执政党的组织也不可能不出偏差,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及时纠正错误,这就要靠党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和完备的制度加以解决。所以,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比较正确地解决党内两条战线斗争的问题,善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坚决惩治腐败,并努力构建防止腐败体系,这是执政党不变质、不倒退的重要法宝。
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任重而道远。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只有真正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才能继续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和长期执好政,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付出巨大的努力,不懈奋斗,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创新的伟大事业,它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奋斗。我们党作为领导这一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就定要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作为执政党的每一个党员,一定要深刻懂得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的含义和真谛。十七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把这个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起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加以推进。强调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部署党建的五个重点,第一次鲜明而完整地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只有成为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够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员和党员干部,一定要锤炼成为高素质的党员,高素质的人民公仆,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养成坚强的党性修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胸怀全局,顾全大局,不断提高带领人民群众科学发展的能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地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我们系统地了解新中国六十年的主要经验,努力增强党性,坚持执政为民,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责任,也是我们对建国六十周年最好的纪念。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论文;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 基本路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