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的调查与思考_国内宏观论文

天津市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的调查与思考_国内宏观论文

天津市直接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市论文,利用外资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以来,天津市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直接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利用外资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工业生产型项目增多,而尤以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的项目居多。据天津市属工业系统(指各工业管理局所属的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不含区县企业)统计,1992~1994年,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项目共354个,投资额为14.8亿美元,利用外资额7亿美元,占同期合资项目数、投资额和外资额的74.4%、81.3%和78.6%。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的高速增长,加速了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发展。

一、直接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条重要途径

1.弥补了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资金需求缺口。

天津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在过去传统体制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工业技术状况日益恶化。进入90年代,企业负债日趋严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严重不足,致使天津经济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1990年天津市国有工业固定资产的净值率仅为64.66%。工业企业的现有设备中,役龄超过20年的占36.7%;属于50~60年代技术水平的设备占65%;70~80年代水平的设备仅占10%左右。可见,天津市工业的技术老化程度十分严重。不仅如此,工业企业已无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能力。多数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维持简单再生产。老工业基地问题,主要是国有经济问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主要是传统体制积累的矛盾造成的。国有企业要转换机制、走出困境:一要靠深化改革;二要靠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三要靠减轻负债和社会负担。这三项措施都需要资金投入。在当前的体制下,国家几乎不再给企业投资。企业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一是银行贷款,二是企业自筹,三是利用外资。由于企业负债日益加重,经济效益不断恶化,因此,直接利用外资就成为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1991~1994年,天津市工业技改投资124.74亿元,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的项目365项,协议利用外资额达7亿美元,资金到位率为84.2%,实际利用外资约为5.89亿美元,折成人民币约占这一时期技改投入的39.6%。1994年,全市工业“三资”企业的资产总额353.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90亿元,相当于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37%,固定资产净值的33.8%。可见,直接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对弥补天津工业技术改造的资金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2.推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天津市在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方面逐步形成了三条思路:一是用市场换技术。要求企业在利用外资时,把提高技术含量放在首位。二是抓大合资项目。拿出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与大的跨国公司合资,形成一批技术上档次、规模效益好的大合资项目。三是抓好为大型“三资”企业的产品配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八五”期间,天津市依照上述三条思路,积极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对全市的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大批轻工产品更新换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如食品、饮料制造业的“三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已占该产业的62.15%; 在“三资”企业的拉动下,该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在全市工业所占的份额由1990年的5.3%和5.9%,提高到1994年的7.9%和10.8%。二是一批重点大中型骨干企业与大跨国公司合资,引进了世界名牌产品,实现了技术、管理高起步,促进了天津工业产品质量、技术和市场的升级。三是促进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电子工业、机械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的高速增长,这几个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40%上升为1994年的51%。其中,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由4.9%上升为10.3%,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中“三资”企业占73%。四是“三资”企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994年“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11.10亿元,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0%。“三资”企业比上年增长100%,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负增长,也就是说,天津工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三资”企业。

3.促进了国有企业转换机制与市场经济接轨。

国有企业借助中外合资,不仅能实现技术升级,而且能够较为顺利地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国有资产与外商资本的结合,不仅改变了国有企业单一的资产结构,而且通过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一下子将长期模糊不清的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搞清楚;国有资产与外资合二为一,资本追逐利润的属性更显现出来,一改国有资产动力不足,约束力软化的弊端;资本要求增殖的本性将毫不留情地排除一切非生产经营因素的干扰,甩掉企业的“包袱”,实现要素的合理组合和技术进步;由于合资企业外商参与管理,并按照“合资企业法”运作,这就从产权和法律制度上解决了政企不分问题。与此同时,合资企业引入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起对全体员工具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劳动工资制度,并依法建立起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够与市场经济完全接轨的市场竞争主体。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把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的一项重要目标,已成为有志于搞活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共识。

4.促进了开放城市参与国际分工。

天津市作为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已被置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之中,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加快天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天津市自1992年提出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战略以来,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高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天津市走向世界,参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截至1995年上半年,来津投资的跨国公司已有150多家,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到1994年底,累计建立“三资”企业8183家,协议外资额9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7.9亿美元。工业“三资”企业1944家,其中市属工业系统利用外资嫁接改造项目有400多个。“三资”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市的对外贸易,1994年天津市外贸进出口额达33.1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了63.86%,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31.2%提高到38.8%,出口总额23.99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了66.94%。在“三资”企业中,出口型企业有500多家,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197个,出口值在全市外贸出口额中占29.6%,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中占36.6%。“三资”企业已成为天津市外贸出口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排除利用外资的思想障碍

面对利用外资的高速增长和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的嫁接改造,一些人对此产生困惑和疑虑,甚至提出指责,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用外资过多会削弱主体经济地位;二是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会冲击民族工业;三是国有企业嫁接外资是被外资利用,得不偿失。天津市利用外资大好形势正是不断克服和排除这些思想干扰所取得的。下面针对上述三个问题,谈谈我们经过调查之后得到的认识。

1.利用外资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曾指出:“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3页)那么,这里讲的“基本常识”是什么呢?利用外资的实践作了很好的回答。

(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外商合资,公有制资产没有流失,公有制经济性质没有改变。相反通过合资盘活了企业闲置的资产,使经营困难的企业进入了良性循环。我们在4个工业局抽样调查了114家合资企业,其中合资前亏损的企业有47家,占41.2%(其他企业大都处于微利)。这些亏损企业通过合资,大部分很快扭亏为盈。以第二轻工业局为例,1992年以来,有28家亏损企业先后合资,到1994年底已有13家扭亏为盈。1994年,全市“三资”企业上交税金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上交税金的20%,实现利润额占58.9%。

(2)国有(集体)企业与外商合资,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的角度都不能简单地说改变了公有经济的性质和地位。从天津市属工业系统630家合资企业分析,外商投资总额占合资企业总投资的44.46%;在630家合资企业中,中方股权占50%以上的企业占63%。也就是说,在合资企业中,公有制资产处于控股地位。如果,把630家合资企业的外商投资额放在市属工业系统3007家企业中比较,那么,合资企业数量只占20%,外商投资的资产只占10%,公有制资产则占90%。可见,从目前的外资比重构成分析,利用外资额再扩大二倍也仍然处于补充地位。此外,就是外商控股的合资企业,其企业的经营权也并非绝对地掌握在外商手里。中方股东为保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被外方完全操纵,在合资企业章程、董事会章程中都写进了若干附加条件。

天津市利用外资的实践再次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同上)

2.大量引入跨国公司是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邓小平同志对利用外资的得与失、利与弊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全面权衡,断定利用外资对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效果要远远超过可能带来的负作用,从而提出了利用外资的一系列战略构想的理论。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理论的正确。我们对跨国公司的进入要辩证地看,既要看到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也要看到其正面效应;不仅要看到跨国公司的垄断性,还要看到它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我们要认识到,我国经济进入90年代以后,步入了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同时,面临着发达国家新一轮的经济调整时期,大量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我国的国有企业之所以积极寻求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正是为了抓住时机利用国际资本和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一次新的技术更新和结构调整。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嫁接,使我国的技术升级、产品换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对原有的落后产品和落后产业构成威胁,迫使一大批企业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改善管理。从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上看,这种冲击是一种进步。如果说这是代价,乃是利用外资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而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的付出是值得的。

(2)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不能不引入跨国公司,并加入跨国公司的联盟。因为,跨国公司不仅开创了一个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而且还是世界一体化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它们几乎垄断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及市场的所有要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现在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着全世界的经济,市场被他们占了,要奋斗出来很不容易。像我们这样穷的国家要奋斗出来更不容易,没有开放政策、改革政策,竞争不过。”(同上,218页)跨国公司需要占领中国市场,中国要与世界经济接轨,也同样需要跨国公司。我们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嫁接,不仅能够获得国内稀缺的资源,推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中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因此,限制跨国公司的进入是不明智的,是不实事求是的。

(3)“三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三资”企业的产品占领了部分国内市场,这并不意味着外国资本挤跨了民族工业。在“三资”企业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占相当大的部分,以天津“三资”企业为例,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和资产额只占全部“三资”企业的30%和20%。而且,在“三资”企业的外商资本中,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企业投资占51%,这部分“外资”乃是中国民族资本,他们在大陆的发展乃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企业利用外资的企业。从利用外资的意义讲,是中国经济的大开放,引进了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壮大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力。这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壮大,而不是消弱。

当然,我们在积极引入跨国公司的资本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外资为辅的方针。利用外资要适度,必须清醒地认识跨国公司追求垄断地位的本性。在积极引入跨国公司的同时,必须采取产业导向和法律约束等措施,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防范跨国公司谋取垄断特权。但是,我们对当前利用外资的形势应有基本的估计:我国目前利用外资不是过多,而是不足;跨国公司不是进入的多,而是为数还很少。因此,还必须坚持全方位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多渠道利用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3.国有企业嫁接外资,是平等互利。

有人看到,一些经过技术改造,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被嫁接了,认为是肥水外流;而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嫁接以后,甩下了沉重的人员包袱和债务包袱,认为是得不偿失。总之,认为现有企业嫁接改造,不是我们利用了外资,而是我们被外资利用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第一,对国有企业的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第二,对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难点没有思想准备;第三,对平等互利的原则缺乏正确的理解。

(1)经过技术改造,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是新时期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这些企业虽然在“六五”、“七五”时期进行了技术改造,目前效益还比较好,但这些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周期,它们需要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然而,这些企业以前的技改贷款还没有偿还,新的技改资金没有来源,如果没有新的技改投入,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垮掉。天津的一批家电企业、电子通信产品企业和一些机械工业企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与外商合资的。这些企业合资后,不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且增强了发展后劲。

(2)要站在改革的立场上认识合资企业“甩包袱”。当前,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过多、债务过重、办社会的负担重等历史包袱,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转换机制,与市场接轨的主要障碍。尽快甩掉这些“包袱”,是国有企业争得平等竞争条件,走出困境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难点。国有企业嫁接外资,进行要素优化组合,把“包袱”分离出来,是改革之举。就象对一个需要动手术的病人实施了手术一样,是治病救人之举。这种痛苦是非接受不可的。也有个别的合资企业例外,把老企业的包袱都接下来了,中方皆大欢喜。但结果,合资企业成立之后,困难重重,不得不要求政府出来帮助减员扭亏。

再说,合资“甩包袱”并不是采取简单的方法,一推了之。合资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要比目前亏损企业多数职工放长假的处理好得多;债务问题大都与银行达成了还款协议。银行的有关人士讲,亏损企业合资后,收回贷款还有指望,如果不合资就没有任何希望。另外,合资企业都依法建立了比其他企业更优越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夸大合资“甩包袱”的问题,与理不通,与情不符。

(3)利用外资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我们既要看到利用外资的一面,也要承认被外商利用的一面,外商来投资,是为了赚钱不是来扶贫的。外商之所以乐于向国有企业投资,是因为这些企业基础好、信誉高,投资改造风险小,能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获得利润。这是我们利用外资付出的代价,是一种权利、利益的交换。同时,也不可否认,我们利用外资有时也不可避免的要吃点亏,如跨国公司利用内部贸易价格转移利润,逃避税赋等。对此,一要采取防范措施,二要辩证地看问题,不可因噎废食。邓小平同志讲得很对:“多吸引外资,外方固然得益。最后必然还是我们自己得益。”(同上,313页)

三、充分运用比较优势,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是中外双方互有需求、优势互换、相互满足的要素组合过程。双方谁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至少不会在互相“利用”过程中吃亏。从总体上讲,我国利用外资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市场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天津市作为我国的特大都市之一,除具有我国利用外资的一般优势之外,还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有的区位优势。同时,不同的企业还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利用外资的实践中,对这些优势及其这些优势吸引外商投资的价值,并不是都认识清楚,又能自觉地运用的。在招商引资、合资谈判,以及合资经营过程中,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妄自菲薄,在外商面前,摆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好象不是平等互利的合资,而是乞求对方施舍,结果不是事与愿违,就是不平等的被外商利用。而有些企业家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不仅善于展现天津的优势和企业自身的优势,而且善于运用这些优势,达到充分利用外资的目的。

1.充分运用市场优势,掌握合资的主动权。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要很好运用这一优势。“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同上,32页)。中国经济越发展,这个大市场的潜力优势越会充分的显示出来。这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最宝贵的资源,是吸引外资的最大优势。我们一些企业的经营者正是把握住了优势互换的原则,实现了市场换资金、换技术和取得合资经营主动权的目的。如天津市某制气企业,产品有稳固的市场,企业管理水平高,信誉好,但企业自我积累少,国家投入不足,企业负担重,技术老化、无力改造。1992年与英国一家知名跨国公司合资,中方以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作价投入,外方投入现金,双方股权各占50%,后来外商又增资。外方看中的是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的气体市场,以及该企业在天津和华北地区的良好商誉。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充分运用市场优势和企业素质优势,在谈判及合资后的管理中,始终把握了主动权,充分维护了国有资产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的合资企业管理模式,把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受到了外商称赞。

2.发挥企业技术基础好的优势,实现高层次的合资。

天津有一部分经过技术改造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地位。然而,这些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亟待技术升级,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优势,而企业自身又无开发能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是要价太高,就是被跨国公司垄断。因此,这些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就成为唯一的选择。这些企业在合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技术基础好、企业素质高和劳动力素质高的优势,以及天津所特有的优势。同时,利用外商多家投资的竞争,择优选择合资对象,达到换取国外先进技术和进入国外市场、参与跨国公司分工的目标,使企业通过合资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3.将劣势变为优势,利用合资实现结构调整。

一些老企业,产品落后又无力调整改造,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职工放长假,企业面临倒闭。这样的企业可以利用天津的优势,同时挖掘自身的优势,同样可以实现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的目的。如企业地处市区繁华地段,具有地利优势,可以与外商合资进行房地产开发;也可通过房地产开发,移地合资改造。如果企业设备已没有使用价值,可以利用厂房、场地。如天津医药制造行业有一个亏损企业停产5年,医药局将该厂划归一个名星企业托管,由于这个名星企业与外商有很好的合资、合作关系,所以很快为这个停产5年的工厂找到一个合资伙伴。利用这个厂的厂房,在当地采购中草药,加工生产中药切片,返销日本,使停产多年的企业实现了与外资的优势互换。

4.充分发挥东道国优势,扩大利用外资效果。

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形成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对利用好外资至关重要。既要创造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和留住跨国公司又要管好用好外资,获得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1)为合资企业提供生产服务。合资嫁接企业一般是合资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留下的部分从事原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与外商达成协议,用没进入合资企业的部分设施、设备和人力为合资企业提供生产服务和零部件、工艺加工配套。这样,企业既可以安置部分剩余职工,又可取得收入。

(2)组建一个合资企业,带一个合作企业。这种情况,在机械制造行业比较多见。中方在建立合资企业时,要求外方再出一点资金与没有进入合资企业的部分,组成合作企业,成为合资企业的配套厂。这对被嫁接改造的企业来说,既解决了合资后的剩余人员的安置和闲置资产的利用,又增加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3)发挥大型“三资”企业的连锁效应。近年来天津市政府,一方面,坚持抓“合资一个带动一片”的项目;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为大型“三资”企业的产品配套工作,吸引跨国公司在当地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自去年以来,为“三资”企业的摩托罗拉移动通讯机、奥的斯电梯、雅马哈电子琴、程控交换机、三星录像机和照像机、本田摩托车、康师傅方便面等产品配套的企业已有80多家,提供近百种配套产品。这些企业,通过为“三资”企业配套得到了发展。

(4)利用来自不同国家或不同集团的跨国公司在津投资的竞争,削弱跨国公司的垄断经营。跨国公司一旦控制市场就可能压抑竞争,扭曲市场结构,降低市场效率,从而妨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种情况,在个别行业已经出现。我们应当运用东道国的优势,合理调整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防范跨国公司垄断经营。

5.发挥国有资产的产权优势,保证国有经济在“三资”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近两年来,天津市一些经济效益好的合资企业,外商要求增加投资十分踊跃。截止今年上半年已有119家外商投资企业追加了投资。据对市属工业系统1994年7月~1995年7月的统计分析,在25家增加投资的合资企业中,有12家外商投资比重超过70%。这些合资企业的中方股东,不是不想增资,也不是不需要增资,而是没有增资能力,只得眼看着外商取得控股地位及其收益权。

国有企业的财产属国家所有,分级管理,企业经营。中外合资企业效益好,要发展,需要增加投资,中方从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取得“增量”投资效益的最佳化考虑,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考虑,应该凭借国有资产统一所有权的优势,积极增加投资。这正是国有经济优越于私有经济之处。然而,由于现行体制和管理的缺陷,使得中外合资的国有企业股东在应当增资的时候,无资可增,这不能不说是国有企业的耻辱。

以天津市为例,9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投资,每年大约150亿元,工业投资大约100亿元,政府完全可以从每年的国有经济投资预算中,划出一部分,用于合资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支持中方股东向合资企业增资的操作办法可考虑:①政府建立一项合资企业投资基金,专为合资企业的中方股东发放技改投资贷款;②资产经营公司通过中方股东向合资企业投资;③资产经营公司为合资企业的中方股东企业担保,向银行贷款,然后投资。

四、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是一项全面性的系统管理工作,不仅决定于招商引资的质量,而且涉及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不仅涉及到政府的许多管理部门,而且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当前状况分析,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还需要作很大的努力。

1.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工作要贯穿于利用外资的全过程。

所谓利用外资的全过程,是指从招商引资到项目谈判、企业组建和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会影响利用外资的质量。

(1)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从当前来看,把握住招商引资的质量,主要是抓好两头:一头是,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来投资;另一头是,选好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从1991年以来,天津市就提出了有计划、有重点地通过合资、合作,改造一批能够带动一片的嫁接改造老企业的战略。工业系统各部门根据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定了进行嫁接改造的企业及项目名单,并采取多种途径吸引大的跨国公司来津投资。天津市机械工业局、确定了以世界名牌厂家为目标,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优势,主动出击,实行强强合资的招商引资计划。1992年以来,该局的企业与世界名牌厂家建立了14个重点合资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到1994年底,天津市已引进了跨国公司100多家,投资于上百个重点嫁接改造项目。

招商引资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它决定着利用外资的命运。实践证明,凡是招商引资项目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并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招商工作的,利用外资的项目成功率和质量就比较高;而那些在招商引资中,把数量指标摆在第一位,饥不择食招来的项目,大都质量不高。

(2)提高合资项目谈判的工作质量。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合资项目的成功率,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企业和职工的长期利益,决定着合资企业的发展前途。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凡是合资项目成功的企业,大都是谈判成功的典型。搞好合资项目的谈判最根本的经验是组成一个高素质的谈判班子,而在谈判班子中起主导作用的又是主谈人。主谈人不仅要掌握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法律,熟知谈判涉及的内容,有一定的谈判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谈判过程中能够始终站在维护中方利益和办好合资企业的立场上。前者要求主谈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出卖中方利益,后者要求谈判达成的协议一定要有利于合资企业建成后的生存和发展。不可为了暂时的、局部的利益,而给合资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二是具有谈判成功的信心和决心。只要外商对合资有诚意,又是我们看中的项目。我方就要充分发挥东道国的优势,利用一切可能使谈判成功的条件和策略将项目谈成。这两条,其中任何一条做不到,都是在利用外资项目谈判中政治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3)搞好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合资项目谈判成功,合资企业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利用外资的成功,最后还决定于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合资企业不论是中方控股,还是外商控股,中方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办好合资企业,利用好外资,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我们所调查过的合资企业中,凡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方高层管理人员(董事长、总经理)大都具有事业心强、肯接受新事物、懂经营、善管理、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素质。而有些合资企业,由于经营者素质较差,企业虽然合资,但起色不大。因此,为合资企业选派优秀的经营者,是利用好外资的关键性因素。

2.提高利用外资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天津市为提高利用外资的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利用外资的法规建设、机构建设和人员的选拔、培养工作,利用外资的管理工作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和法制化。但是应当指出,利用外资管理工作的水平与利用外资发展的新形势还不适应。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17个年头,利用外资工作的形势同80年代已大不相同:地区之间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作用已经逐渐淡化,而地区的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利用外资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因素;利用外资的重点已不再是追求数量的多少,而是项目的投资规模和结构水平;利用外资的工作方式已由单向选择,转向双向选择,即不仅存在中方利用外资的竞争,而且出现了外商投资的竞争;利用外资的投向已从无序走向有序;外商投资已从短期行为转向长期行为。这一切变化,都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因此,面对利用外资工作的新形势,必须把利用外资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要把利用外资工作纳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利用外资一定要有规划。利用外资的规划要与地区的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起来。利用外资的发展规划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每年还应制定出利用外资的指导目录,以避免利用外资的盲目性,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2)项目审批既要注重提高效率,更要保证审批质量。项目审批是一项严肃的决策性工作,对贯彻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起着把关的作用。项目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对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敢于排除不正当的干预,要特别把好项目的产业投向关、项目优化关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关。

(3)要加强外资投资后的管理。利用外资的管理机构,要克服重招商轻管理的倾向,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做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工作。现在利用外资的各项法律已经逐步完备,外商投资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他们的经济活动已深入我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上,要求“三资”企业同其他类型的企业应具有平等的竞争环境。因此,对“三资”企业应同其他企业一样加强法律监督,既要保证“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又要纠正和禁止其违法经营行为。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的情况下,加强对“三资”企业的服务工作特别重要。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不少“三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种种困难,如能源及其他资源的供应问题、信贷问题、进出口问题、税务问题、合资双方的纠纷及劳动纠纷等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机构,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实践证明,积极帮助“三资”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各种困难,使“三资”企业不断得到发展,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加本课题调研的有:牛桂敏、刘重、刘丽莉、陈焕文、陈月生、张云卿、郑勤朴)

标签:;  ;  ;  ;  ;  ;  ;  ;  ;  

天津市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的调查与思考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