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区域经济分析论文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区域经济分析论文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区域经济分析

刘晓敏,刘 敏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 广州 528100)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已经逐渐形成多元互补的优势,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地区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借助港珠澳大桥和轨道、高速交通的便利,业已形成一个结构相对固定、经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长足进步。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更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是亟须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分析,对地方创新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研究,以期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发展、全面引领中国经济继续前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区域经济;一国两制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全球第四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的四大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区域的辐射发展。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效融合了珠三角地区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势,更是打造了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地方品牌,实现粤港澳三地的优势互补,从而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经济区域体,使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位置。

2.儿童文学善于表现儿童生活的游戏行为。在儿童文学作品《小鹰的一个星期天》中,小鹰在星期天跟着伙伴一起上山采野果、挖鸟蛋。锁柱的星期天是去捉小兔(《锁柱的星期日》)。它们都充分表现了儿童生活的游戏行为。

1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优势

1.1 以区域整体规划为抓手,致力于地方经济系统性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有效解决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与协调发展的问题,推动珠三角地区的系统性经济改革,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当前,湾区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形态,以其强大的资源配置、产业带动等功能,推动着湾区内部的科技发展和财富集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周边卫星城市的共同发展。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四家独大的局面,而其他广东省以及周边省、区的城市逐渐被远远地抛在后方,甚至被人们所忘却。通过大湾区的设置,可以充分发挥四大城市的优势作用,进一步优化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布局,使科技创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从而辐射并带动周边的欠发达地区和城市共同发展,进而形成具有更大规模的珠三角湾区经济。

1.2 以科学技术引领为抓手,致力于区域创业中心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区域发展重点,在于科学技术的引领,通过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业中心,向科技要发展,从而实现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自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长期依靠出口经济的中国不得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中国经济进行转型升级,找寻新的经济发展与开放格局。随着香港、深圳等中国最为发达城市的国际地位逐渐遭遇削弱,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仅是必要,更加是必然。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地区通过城市群的规划,可以推动区域资源的合理分配、流动与共享,从而达到“1+1>2”的效果。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更要将科技作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区域创业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对区域内的营商环境与产业基础进行深度变革,使其不仅在国际上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在国内也更加具有市场领导力,从而促进区域辐射范围乃至全国经济的深化发展。

1.3 以开放经济发展为抓手,致力于三地同心共建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之一,在于不设龙头、多个中心,从而避免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优势的过度集中,可以更加强化粤港澳三地的大湾区效应,通过同心共建实现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使经济体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加开放发展。在我国,珠三角地区自改革开放初期就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其中广州和深圳是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而香港和澳门更是“一国两制”的主角。然而,由于上述城市之间地缘优势差异较小,相互之间如若联系则互利互惠,如若竞争则两败俱伤。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地方区域经济的竞争,香港等城市在回归后发展一度呈现出相对疲软的状态,不仅妨碍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还对香港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通过大湾区的创新区域经济建设,可以将港澳地区的经济建设纳入到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整体布局中,使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以共赢代替竞争,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2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2.1 一国两制背景下跨境协调任务艰巨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采取多中心城市模式,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之间始终保持相对平等的地位,并以上述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这种多中心的区域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体的不断扩张,但同时也造成大湾区的核心定位不准,重点不够突出,各中心城市以及卫星城市之间的联系相对比较松散,无法形成更加稳固的经济结构,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深度发展。尤其是香港、澳门属于独立关税区,而广州、深圳又属于国家关税自贸区,不同的经济制度使得不同城市对于自身的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不同中心之间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难以形成一股合力。

由图7可知,不同学科的借阅占比在近5年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借阅占比小于1%的学科未列入图中),但H类(语言、文字)的借阅占比仍出现下降的趋势,D类(政治法律类)的借阅占比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从数据上来看,在确保F类(经济,符合我校为经贸类高校的情况),I类(文学)采访资源充足的同时,及时增加政治法律类的采访资源配置,满足不同学科的借阅变化需求。

2.2 多中心发展导致区域定位不清

由于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大陆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因而在跨境协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三地之间的总体规划与行政协调经常会出现新的问题。特别是香港近年来出现的“占中”问题,对香港地区社会秩序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也影响到香港自身的经济发展及其与粤澳等地区的协调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建设,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发改委、香港特区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来共同签署协议,虽然在总体协调方面解决了一些难题,但当相关事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各方合作的难度就会大幅增加。除了政治和经济制度外,大湾区内部法律制度的差异,也容易造成不同城市之间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差异,从而妨碍了大湾区的统一规范管理。

2.3 大湾区战略还没有得到当地民众的充分认同

粤港澳地区的经济格局,是以四大城市为首的多中心经济区域,各城市之间地位上相互平等,经济上相互合作,这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所在,同时也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的核心困境。针对跨境区域协调这一核心问题,粤港澳大湾区不能回避,而要探索采取创新区域合作体制的方式,切实解决大湾区内不同城市、地区之间在行政体制、司法体制、经济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建立区域协调的行政中心管理机制。从具体层面上讲,就是要在粤港澳地区设立一个专门的区域协调中心,形成从中央到省区、从省区到地方的双层协调管理机制,并且构建出中央、省区、地市三级管理组织,使区域合作体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合作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除了顶层设计外,大湾区内的十一个城市也需要着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私营企业以及地方群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络,成立由上述成员代表组成的大湾区联络组织,共同对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使大湾区内部的经济发展逐渐进入良性竞争态势,促进区域内城市共同进步、创新发展。

3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区域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

3.1 创新区域合作体制,发挥大湾区多中心格局优势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属于上层建设,是由上而下的区域经济融合,因而在群众基础方面还存在着较为薄弱的地方,粤港澳地区的群众对于大湾区的战略规划认识并不清晰,在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仍然以各自的城市为中心,并没有形成大湾区的大局观念。特别是香港地区近几年来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导致香港民众更加担心在大湾区建设中失去其原有的经济优势,逐渐被广东省其他城市所取代,对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还存在着诸多的忧虑。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与政党组织体系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基层党组织体系的结构科学严密、基层党组织日常运行的规范有序以及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建设。

3.2 加速区域经济改革,推进大湾区高新经济创新发展

从当前产业结构的整体情况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制造业,与纽约湾区等世界其他湾区有着本质上的差距。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着十分丰厚的教育资源,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百强学府为大湾区的人才培养与储备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因此,大湾区的经济创新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区域内的人才与科研优势,逐渐减少依赖于国际资金和技术转移的加工制造业,而探索向科技和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使大湾区的经济发生根本性变革,推动粤港澳地区真正进入世界经济发展先进区域的行列。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应当将人才与民生作为创新发展的后盾,不断地提升区域内的医疗、养老、交通等服务便利,并且为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创新产业与高新企业的人才引进提供更多的政策引导,从而将更多的人才引进大湾区、留在大湾区,使区域经济创新拥有更大的发展动力,实现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3.3 强化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大湾区优势经济协调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协同发展这一根本性举措,更加需要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大湾区经济的优势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格局。在具体的区域发展规划中,要着力发挥深圳地区在创新和创业方面的经济活力,深入挖掘广州地区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深厚资源,不断优化香港地区在国际市场化方面优越的营商环境,以及切实突出澳门地区在休闲娱乐方面的独特魅力,从而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4 结 论

粤港澳大湾区自建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地方政府、企业组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大湾区经济建设的常态。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突破大湾区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瓶颈,强化区域创新发展和整体发展重要理念,促进多元经济合作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实现大湾区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笱丰明.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体生态构建与区域创新路径选择[J].经济论坛,2018,581(12):37-41.

[2]林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三地共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J].中国财政,2017(13):13-14.

[3]钟韵,胡晓华.粤港澳大湾区的构建与制度创新:理论基础与实施机制[J].经济学家,2017(12).

[4]钟亦文,张烨.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7):487-488.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吸引外资水平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8YJC790100);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双边伙伴关系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机制和效应研究——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项目编号;GD17XYJ18);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暨教育部战略基地重点课题“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广东吸引外资水平”(项目编号:17ZDN02);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GZGJ89)。

[作者简介] 刘晓敏(1999—),女,汉族,广东汕头人,本科;刘敏(1986—),女,汉族,重庆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国际化。

标签:;  ;  ;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区域经济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