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刘清恩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刘清恩

刘清恩(犍为县新民中心校 四川 犍为 6144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教师缺乏组织与管理技巧,活动设置过于随意,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学生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科学教师应探究如何更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等,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组织;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124-01

在学习中乐于合作与交流,充分重视事实,克服困难,有始有终,尊重他人想法,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合作与交流。在小学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最广泛采用的探究方式,也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发展科学思维,为终身学习服务,同时也使学业评价更加完善。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观念,尝试新的方法,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一、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不合理

有些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什么内容适合学生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师设计的探究或讨论问题过于繁琐、复杂,讨论内容冗长无味,学生缺乏兴趣;有些教师设计的内容过于笼统、简单,不具有探究或讨论的价值。因此,学生在交流学习结果时,只有寥寥几句话,显得单调无力,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师缺乏组织、管理技能

在科学课上,往往会产生小组合作不够和谐、合作不够主动的低效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事先没有进行相应的分工。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间互相聊天、互相打闹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将会得不到相应的培养。在对待科学问题上容易轻信他人,附和老师。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缺失

有些科学老师不但没有充分参与到学生中指导,而且缺少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及时评价,这样的缺失不仅发生在合作学习中,也发生在合作学习后,在活动结束后总是不把评价当回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各小组汇报完后,老师就说:“你们组真棒”、“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等等,长此以往,这种“无效”评价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评价学生的小组活动已经不在话下了,但是往往也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四)学生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

通过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倾听他人等能力。在活动中,还有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是全程不参与、不动手、不交流的。长此以往,这些同学在合作学习中将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在小组中的地位也会弱化,严重的可能遭到小组内其他组员的责备甚至是排挤。班级内类似这样“游离在外”的学生数量如果过多,高效的小组活动,高效的课堂就无法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策略

(一)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通过大量的课堂实录和现场课堂观察后发现,许多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合作内容大多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的,好的问题可以驱动孩子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但很多时候教师对问题缺乏相应的精心设计,随意性较强。

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真水平。对于浅显易懂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情况之下,合作学习甚至可以不进行,将时间用于学生其他更多的探究性学习上更好。对于较复杂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一时无法有更多的想法,这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就显的尤为重要,不仅能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对于他们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也起到不小的帮助作用。因此我认为,是否进行合作学习,如何设计问题,是依据现实情况合理安排的。相同的环节,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安排也可以不用安排,学生的需求才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二)教师要组织与调控小组合作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先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这也是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科学的日常教学中,往往把四人小组分为:小组长、记录员、材料员、实验员,每隔一段时间交换一次职务。如果教师在事前没有进行好相应的分工,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小组内“霸道”的男孩子长时间占用实验材料,而“腼腆”的女孩子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实验机会,长此以往班级内的大多数女孩子就会失去对科学的兴趣,失去实验探究的动力。除了事先安排好分工,还要让组内的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确保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同时要强调组内的同学之间要公平公正,相互帮助。

2.合理组织,有效调控

通过观看大量课堂实录和对日常课堂现场观察后,发现约有三分之二的老师会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这说明大部分的教师已经开始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了。但同时也发现,部分老师在合作学习中试图“帮助”学生,结果弱化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探究,还有部分老师只是象征性地和学生说些指导意义不大的话:“你们小组实验成功了吗?”,“你们小组记录好了吗?”等。此时看似教师 在积极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但这样的“指导”真的有效吗?

我认为,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应该是针对小组内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扰的。比如,学生在进行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角度的活动时,学生对于该如何画这些影子产生了分歧,教师就应该及时的提供学生画影子的合理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任凭学生在画图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从而影响了整个活动。所以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合作的进度,遇到的核心问题,小组内成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评价和总结,做的好的要及时夸赞,有问题的也要及时指出,从而确保小组合作能够顺利的完成,真正形成高效的小组合作机制。

3.保证充足的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活动,过程中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以及交流讨论都要花很多时间,如果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就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能会变得不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或者走走形式,不愿意深入地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已经被广大教师采用。但正如文中所说,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更好的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在共同目标的刺激下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中分配的任务,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论文作者:刘清恩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刘清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