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蕊蕊

甘肃省静宁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43400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份—2015年2月份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微量静脉泵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所差距,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施胰岛素泵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浓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微量静脉泵;效果

糖尿病酮症酸(DKA)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变化快、危险性大,其发病原因多于患者饮食不合理、治疗不科学等导致体内胰岛素降低,轻者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与脱水现象,严重者会引发死亡。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死率为3.5%,因此积极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选择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份—2015年2月份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 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5.2±2.1)岁,平均病程为(5.2±2.1)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7.1±3.2)岁,平均病程为(4.5±3.2)年。对4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后进行临床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无论是性别、年龄、患病周期还是病因均为任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与哺乳期患者。

1.2 发病原因

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病诱因包括:因感染引发疾病有25例(62.5%),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2例(48.0%),肺部感染9例(36.0%),尿路感染4例(16.0%);饮食不合理有10例(40.0%),诱因不明5例(12.5%)。

1.3 实验室检查

对照组:(1)血糖波动范围:13.5—31.1mmol/L,平均数值为(23.2±2.5)mmol/L;(2)血酮:+-++;(3)尿酮:+-+++;(4)平均PH数值:(6.2±1.7)。研究组:1)血糖波动范围:13.4—30.1mmol/L,平均数值为(25.1±2.0)mmol/L;(2)血酮:+-++;(3)尿酮:+-+++;(4)平均PH数值:(7.0±1.5)。

1.4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微量静脉泵治疗。

两组患者均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依据血压、心率末梢循环以及尿量情况给予2000ml左右静脉补液,初次补液总量不得超过500ml,实施维护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以及抗感染治疗措施[2]。研究组患者在该基础上采取胰岛素泵治疗,利用胰岛素泵做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由于胰岛素的主要成分为诺和灵R,其用量需保证为0.1U-kg-1-h-1[3]。假如患者血糖下降到14mmol/L之后,其胰岛素的使用量需上调为0.5 U-kg-1-h-1。患者每日胰岛素的使用量为总量的一半,剩余的容量为餐前使用,严格按照人体血糖的实际现状对胰岛素泵的基础率进行合理调节,适当增加或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对照组患者采取微量静脉泵治疗,将诺和灵R与生理盐水进行结合,严格按照0.1U-kg-1-h-1实施静脉滴注,当患者的尿酮体逐渐转阴之后,可在三餐过后静脉滴注诺和灵R,在治疗过程严格根据患者血糖的实际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4]。

1.5 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之后PH值、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以及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加以对比。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t、χ2检验,分别用x±s、百分数表示,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经过临床不同治疗,效果存在明显不同。研究组患者pH值与尿酮体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低血糖几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其临床症状为脱水、口感、多尿、呕吐、休克等,临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是依据患者糖尿病类型及时补充患者电解质、纠正患者的酸碱水平,并针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射胰岛素作为当前临床中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最佳方案,主要是通过仿照机体生理胰腺分泌的方法对患者的人体血糖进行控制,从而对患者的HbA1c水平进行改善[5]。此外,在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药剂量进行调整,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以此降低患者血糖的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将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微量静脉泵治疗,经临床治疗一段时间之后,研究组患者pH值恢复时间为(7.1±1.4),与史宝林临床研究结果相似[6]。另外,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患者尿酮体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出现低血糖人数为3人,发生几率为15.0%,对照组患者出现低血糖人数为9人,发生几率为45.0%,与许君伟研究结果相似[7]。

综上所述,临床中给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不仅操作方便,并且具有安全性与便捷性,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霞.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例患者的临床抢救[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4:1930-1931.

[2]曾明芳. 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当代医学,2011,35:81-83.

[3] Liu Jianbo.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ketoacidosis clinic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effect observation [J]. The general medical. 2014,01:95-96.

[4]Wang Hongxia . 30 diabetic ketoacidosis patients clinical analysis of [J].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2014,04:179.

[5]闫肃. 3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4,16:23.

[6]史宝林.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的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4,22:70.

[7]许君伟. 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例临床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07:90.

论文作者:赵蕊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蕊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