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_刘宜泉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_刘宜泉

坂东镇坂西小学 刘宜泉

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合理性作出解释。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适应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是学生能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数感的建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让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表达自己对现实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因地制宜结和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去。

一、在经历体验中建立学生的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百分数(六年级有学生100人,男生有55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55%、女生有45 人,女生占全年级人数的45%),生活中用到的百分数(酒精度38%;空气中约有79%的氮气,氧气约占20%;这件毛衣中,羊毛占85%,化纤占15%)等等,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运用百分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这样,在教学中注意把知识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概括,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

二、在表达交流中形成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过猜想、探索、验证,经历知识的发现、发生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逐渐形成过程,在学生合作中得到了自由、充分地交流,数感也在讨论和观察中得到了进一步形成。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中,教师先让学生写三个百分数,再同桌交流看一看、读一读,然后全班交流读一读、说一说所写百分数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感,使学生在表达中展示自我与个性。在表达的体验中通过“他读对了吗?说对了吗?”、“读得怎么样?说得怎么样?”、“你觉得怎样读,怎样说更好呢?”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念,学会倾听,从别人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让学生在表达交流中形成数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挑战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做练习,但一般的计算,比较封闭保守的作业对发展学生的数感作用不大,教师要多动脑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出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发展学生的数感。比如说,可以改变作业的形式。如:在教学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学生辨论赛,可以使他们在不断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同时,可以使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群言堂,变教师的强制灌输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变拘谨的单向接受为欢快地合作学习,变知识的死记硬背为灵活应用,是巩固学生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再比如说,可以在练习的内容上作些变化,使作业更富吸引力与挑战性。例如,学了“亿”的数位后,由于“亿”的概念很大,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亿”的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计算情境:一张白纸的厚度大概是多少?一亿张白纸叠起来与喜玛拉雅山脉的高度相比,谁更高?可以让学生通过估计,测量,计算的办法来感知“亿”的大小,修正脑中的想象,扩展学生的对数的极限,对巩固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学生的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的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春天来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春游”学生齐声回答。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车问题,有购票问题,有计算耗油量的问题,有根据路程与速度估算时间的问题,有设计路线的问题等。学生们解决问题时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的考虑了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背景中感悟、体验,把计算和理解的意义相结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构建了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的意义,使学习与真实的实践有效的联系起来,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当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形成、发展和强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形成、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农村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XB01928)的研究成果之一。

论文作者:刘宜泉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_刘宜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