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机遇与挑战分析
邢小娟,朱 琼
(湖北省信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 随着“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境外投资,境外投资已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境外投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企业境外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在分析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境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并就此给予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境外投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始终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境外投资长期以来发展相对缓慢,直到“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持续推进,我国国际化能力才逐渐提升,2016年我国境外投资流量蝉联全球第二。境外投资对国家弥补、突破国家资源禀赋约束和谋求更大的海外市场具有深远的意义,已成为各国抢占国际市场先机的重要工具,但境外投资涉及境外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境外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
1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特征
1.1 境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非金融类投资占比仍占主导
自2002年我国建立境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以来,境外投资规模出现连续增长的态势。2005年境外投资流量突破百亿美元,2013年超越千亿美元,2016年对外投资流量再次创下1961.5亿美元的历史新纪录达到峰值,是2002年的72.6倍,2017年源于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对外投资规模首次出现回落,但整体来看,境外投资规模仍保持平稳有序发展。同时,纵观近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在2016年扩大至92.4%,且近年持续维持在80%左右,表明我国境外投资中仍以非金融类投资为主要形式。[1]
1.2 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占据半壁江山
截至2010年,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约占境外投资总额的70%左右。2011年后企业境外投资呈现多元化发展,尤其是2012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之后,境外投资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日益成为境外投资的新生力量,基本与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持平。同时,境外投资企业类型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到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呈现百花齐放的画面。
针对富集物酸泥中杂质含量较高,本文探讨了酸泥中碲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硝酸溶解试样,经过硫酸冒烟、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静置过滤消除干扰元素,滤液直接测定,减少和优化了分离条件,建立了溴化碲分光光度法测定碲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昂贵的试剂和仪器,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便于普通实验室使用。
1.3 境外投资地域分布广泛,亚洲、欧洲、美洲国家仍然是主要投资目的地
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地域分布广泛,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从境外投资存量来看,截至2016年年末,境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的19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 81.2%。从境外投资流量来看,境外投资流向集中,2012—2016年,亚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主要流向区域,2016年亚洲约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6.4%,其次为欧洲和美洲,约占30%左右,而流向非洲与大洋洲历年都较低。
1.4 境外投资以流向第三产业为主,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2.1.2 带动国内产业发展,增强国际国内产业联动效应
1.5 地方企业境外投资高涨,东部地区较为突出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不断进步,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较突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不断扩大,加强了本国企业与国际市场、国际区域的联系与合作,在国际环境中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影响力,提高国家国际市场竞争力。[2]
2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机遇
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国内激烈的竞争状况下,不管是在技术与管理经验上都是比较欠缺的,而开展境外投资,企业在与海外国家环境直接接触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吸收国际市场的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需准备的材料及试剂包括玻璃纤维滤筒、滤纸、锥形瓶、容量瓶、漏斗、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色谱运行相关试剂。
随着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占比比例不断扩大,自2014年开始,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比首次超过中央企业和单位,地方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境外投资的主要力量。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对外投资占比一直维持在80%左右,尤其是上海、广东、天津、江苏等省市一直维持在前列,我国东部沿海省份仍然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我国地方企业及东部地区对外非金融类投资占比情况见图2。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涵盖国民经济约18个行业大类,其中第三产业约占当年总投资的75%左右。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遍地开花,第一二三产业流量占比为1.68∶19.84∶78.49,其中流量达到百亿美元的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及金融业六个领域,且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医疗、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对外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各行业的对外投资流量及增速见图1。
据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高级工程师吕关仁介绍,立币不倒的原因,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个字:稳、顺、平、检、修,即路基、桥梁、隧道、涵洞等基础要稳,要严格控制工后沉降;桥梁、隧道、涵洞与路基不同结构物之间实现平顺过渡;“一根钢轨跨千里”,轨面平,中间无轨缝;高铁投入运营后,定期对线路状态进行综合检测、诊断,以便能及时掌握设备状态和发现问题;高速铁路每晚从0:30到4:30,列车都要停运,把这段时间用于养护维修,以确保铁路线路基础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指导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设计人员需重视结构设计,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推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图1 2016年各行业的对外投资流量及增速
图2 我国地方企业及东部地区对外非金融类投资占比情况
2.1.3 学习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促进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稳步推进,有效实现了国内传统产业转移,吸收了国际先进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同时,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了国内装备、技术、服务、标准和品牌“走出去”,对拉动外贸出口、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国内企业在境外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3]
2.1.1 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2.1.4 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本院的病房层采用了医生和患者各行其道的双通道式设计,保证了通行效率和诊疗环境的相互独立,避免医生与患者之间发生过多无效的接触和沟通。这样既可以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又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保障在院人士的健康和安全。
在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及竞争加剧的局面下,企业要想生存就得扩展业务或转型升级,而境外投资恰是企业扩展业务的输出口,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在工分的稀释化中,队干的补贴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有学者[注]李屿洪:《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特殊”工分——以河北省侯家营村为个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认为,正是各级干部的补贴工过高,致使工分值被拉低,严重影响了社员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集体劳动效率的低下。
2.2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挑战
2.2.1 国际环境复杂,境外安全形势严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形势风云变幻,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加之各国大选造成政权更迭和政策规制变动等,都导致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困难和挑战增多。此外,东道国政局不稳、汇率大幅波动、重大突发事件干扰、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差等问题突出,还面临以国家安全、产业安全等各种名义设置的贸易保护主义门槛。[4]
2.2.2 政府对企业境外投资保障支持条件不够完善
一是管理体制不适应。企业境外投资需要整合国内相关产业链环节形成核心竞争力,由于受国有资产管理及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国内同一行业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企业在合并重组过程中,国企和民企之间缺乏顺畅的并购渠道。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境外投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当前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
2.2.3 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境外投资缺乏科学指导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的优势往往是价格和廉价劳动力,在技术、管理、资本方面处于劣势。当前,我国投资区位结构以发达国家为主,而发达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外贸管制和投资建厂的限制,严重削弱了我国产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东道国的实际情况作出投资方案,但由于缺乏专业国际人才导致企业决策缺乏科学专业指导。
3 优化企业境外投资的建议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近年虽有很快的发展,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境外投资不仅是加强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的发展,加快我国开放型经济建设,更是我国与国际接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尽管企业在境外投资面临一些挑战,但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热情不减,持续优化境外投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力。一是政府要发挥政府部门职能,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扶持,尤其是金融、税收政策等。二是企业要建立事前规划、事中监测和事后分析的投资策略,明确投资的目的,加大对跨国人才的培养,并建立境外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三是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市场中介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对外投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贾君新.经济全球化之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2017(11).
[3]王玉莹.新常态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
[4]李军.“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策略[J].当代经济,2017(2):22-24.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3.079
标签:“一带一路”倡议论文; 境外投资论文; 机遇与挑战论文; 湖北省信息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