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为了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予以重视。施工单位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提高对混凝土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仔细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而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目前很多的建筑中都会牵涉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可是在许多已投入应用使用的项目当中,大体积混凝土发生裂缝的状况相对普遍,而且这些裂缝的产生,不但让项目的质量受到影响,并且严重的也许会造成结构发生垮塌造成的发生。然而只要我们在材料、施工工艺和后期的养护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类引起裂缝原因的影响就能够防止出现裂缝。
1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1建筑工程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把控
1.1.1根据有关的后浇带来区分施工的区段,所有的区段需要整合成一个单元,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的单元来展开相应的浇筑工作,在此施工期间,所有的施工单元需要持续开展相应的浇筑工作,并且不能留设施工缝,当进行施工的时候,能够使用分层浇筑、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
1.1.2当浇筑七百毫米筏板的时候,需要采取两层浇筑以及两层振捣的形式,当进行浇筑四百毫米筏板的时候,将其看成一个振捣层。每次振捣的时间是二十秒到三十秒之间,并且需要控制好振捣层之间的距离,振捣的作用就是使混凝土密实,防止混凝土出现不规则的情况,或者就是出现下沉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排除所存在的全部隐患。
1.1.3当振捣工作完毕的时候,需要进行刮浆以及找平的工作,之后在混凝土上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具体厚度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好铺设的质量,之后再进行滚压提浆。在初凝之前使用二次振捣的形式,之后再使用铁抹子进行压实,最后再使用木抹子进行搓毛。
1.1.4当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最开始需要明确混凝土的用量,并且把相应的数据提供给生产厂家。进而可以控制好混凝土的用量,如此也可以确保运输车能够持续进行浇筑,这样也可以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及而出现施工缝,并且也可以确保施工工程的浇筑质量。
1.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浇筑管理和控制技术
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工程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特性,接着就是加强对于浇筑技术的把控和管理,这样才可以确保浇筑工作的工程质量,当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需要根据施工季节的情况来采取有关的浇筑方法。并且在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采取分段分层的形式。不仅如此,也需要及时的处理混凝土的连接部位,当进行浇筑的时候,要想使得混凝土能够正常灌注,就需要对其随时进行仔细的检查,进而满足施工的需求。
当进行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需要增加对于混凝土泵的把控和管理,当进行运输的时候需要明确浇筑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在进行运输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把控好运输的过程以及浇筑的施工方法,当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明确技术参数的作用,并及时的进行控制以及处理,可以确保浇筑工作能够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进而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有关的管理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当进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时候,振捣棒需要采取快插慢拔的形式,有关的操作也需要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展开。对混凝土浇筑管理的过程中要重点监控施工人员对浇筑任务的重视程度,进而保障浇筑工作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土木建筑工程控制措施
2.1加强控制原材料
水泥可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别的水泥大,在混凝土浇筑时表面会有很多的水析出,这种特点(特性)不但会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影响项目质量,由于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之间,让混凝土水灰比改变,而在析水时又带走了部分砂浆,这样便产生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把混凝土的黏聚性和整体性破坏了。因此,我们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减水剂,以让减少用水量降低。在施工过程中,析水及时排出,用振捣器振实后,再不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合理计量的粉煤灰,使水泥用量减少,掺用粉煤灰后,提升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与水化温升降低,从而提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在工程中,细骨料可以选用含泥量少的中粗水洗砂,细度通常为2.8~3.0,用中粗砂较应用细沙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与水用量,粗骨料在确保能泵送的状况下,选用5mm~30mm连续级配机碎石,使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少。混凝土中掺用了高效减水剂与高效性能引气剂,使水泥用量与水用量减少了,水灰比降低了,提升了水泥浆和骨料的黏结能力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把混凝土放热高峰时间推迟,提升了混凝土的力学、变形、耐久性等功能指标,加强了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使干缩变形减小。
2.2配合比技术参数和要求
2.2.1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容易让混凝土内外产生相对大的温差,而形成温差应力,所以要选用水化热相对低的水泥,以使水泥水化所形成的热量低,从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2.2.2充分运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使水泥用量尽可能降低。
2.2.3集料的级配和其含泥量要严格的控制。假如含泥量大的话,不但会使混凝土的收缩增加,并且会导致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抗裂不利。
2.2.4选用合理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以完善混凝土的功能。外加剂加入后,能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
2.2.5把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好,不能太大,通常在120±20mm即可。
2.3控制施工现场温度变化
施工单位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要对温度做好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要及时进行降温试验,借此来对混凝土自身稳定性合理控制。由此可知,降温试验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保证混凝土能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实现降温,并且在混凝土成型之后防止低温对土体带来侵蚀破坏。而大体积混凝土包含着众多成分,对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成分都需要有效开展控温措施,如此才能防止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裂缝等情况,以延长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期限。
2.4做好后期养护
混凝土在生产和施工收尾阶段容易忽视的关键控制程序--养护。个别生产企业和管理者把养护环节认为可有可无的工作,生产的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放置室外任其风吹雨淋,靠环境湿度和夏季雨水进行养护,或者用水管在混凝土表面象征性浇水湿润。根据水泥水化机理:水泥在28d标准养护(20±2℃,湿度95%)强度只能达到水泥水化程度的70~80%,如混凝土内部达不到水泥后期(主要矿物硅酸二钙和铁铝酸四钙)水化所需的用水量,部分水泥只能充当粉料使用,不仅浪费水泥,且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耐久性和安全性。所以,笔者认为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如保证养护时间的覆盖、保温保湿、喷洒养护液等工作,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安全性和强度的关键控制程序。
总之,随着现代建筑规模日趋增大,同时建筑基础承受的荷载也越来越大,促进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作用,加强对现代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俊生.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5.
[2]章升文.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管理对策[J].低碳地产,2015.
[3]兰云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6.
论文作者:陈世荣,丁菊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水化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