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率先产业化”质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794(2000)12—0037—02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命题,有关各界争鸣已久,“成人教育率先产业化”的提出,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话题:教育有产业的属性——教育可以产业化——非义务教育的产业化优势明显——成人教育已经有了产业化的先行运作——成人教育可以率先产业化,这种推断成立吗?
一、“成人教育率先产业化”的理论基础可靠吗
“率先产业化”是以教育属于产业,可以产业化为前提的。教育是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社会各界已有共识。西方不少学者也将教育纳入“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范畴,称之为第四产业或第五产业。问题是,教育是产业,就一定可以产业化吗?
教育虽然有产业的属性,但也有政治、文化等功能,不能因此而要求教育政治化,或其它什么“化”,它是相对独立于经济、政治等之外的有自身运行规律的人类社会活动。教育不应成为政治或经济的附庸。“文革”十年,我国教育因盲从政治而遭遇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这都是教育的惨痛教训。
“教育产业化”的涵义是用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和规则来运作教育,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用企业方式管理学校使其符合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产权独立、交易自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产业化就是要求教育的市场化和商品化。非义务教育,则具有更多的商品性质,它可以通过以消费者身份向非义务教育购买知识或技能,购买教育服务,再通过人力资本市场交换,获得经济回报。但它也有非商品化的一面。第一,它具有公益性,教育产品的价值是同时使个人和国家受益的。第二,教育商品的形成,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也就是说,这种商品的成本是生产者(教师)与消费者(学生)共同形成的,因此,如果在市场进行交换,是不能作出价值判断的。学生既是消费者,又是劳动者。第三,教育具有法定的非盈利性,与以利润为驱动杠杆的市场经济活动相距甚远。1998年10月于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教育大会上,针对教育应遵循市场法则的主张,大会一致认为:“应当澄清这一方面的模糊与混淆。市场规律和竞争法则不适用于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的提法是不妥的。我们可以说:“成人教育产业化”的前提是不存在的。
二、能否将成人教育发展为成人教育企业呢
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其中将成人教育定位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和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形成好学上进的社会风气,对于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促进安定团结,成人教育也有直接的作用”。《教育大辞典》(199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对成人教育作出的定义为:“对在家庭、社会和国家生活中承担责任者,主要是对已经走上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现今是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军人教育、社会教育的总称。”
我们从以上两例对成人教育的定义中不难看出,成人教育是属于教育的范畴,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不能摆脱教育的基本运行规律而去服从其它。再就成人教育目的来看,一是提高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二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对物质文明建设作贡献。我们不能过多注意成人教育的经济效益而漠视其社会效益。在张维主编的《成人教育学》中,谈到成人教育有五大功能,即:经济生产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科技转化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及促进成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功能。成人教育功能中的很多东西是无法商品化的。
发达国家也并没将成人教育产业化,或者说将成人教育完全推向市场,而是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作用。日本政府早在1990年就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将开展终身教育纳入政府事业中,同时以行政与财政来大力推广。美国的社区学院是多功能的终身教育机构,它包括就业培训、升学补习、成人继续教育及更换职业教育等多种职能。而它的经费来源在办学经费总额中,学生的学费不到10%,地方税收的补助约占20%~30%,政府补助约占60%~80%,联邦政府补助占10%左右。当然,美国也有盈利性的私立学校,如商业学校、技术学校等,但美国的成人教育并没有产业化。
三、成人教育产业化“率先”的条件存在吗
1.成人教育产业化的市场准备好了吗?有人根据统计数据和推算,截止1997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分流及下岗1274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国有企业每年还将有300万左右职工分流及下岗。如果加上农村1000 多万富余劳动力,中国至少有2000万成人教育对象。然而这2000万人有多少能成为教育产业化后的教育对象呢?如果说,我国6万亿居民存款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为教育储蓄的话,那么这也是为青少年子女的学校教育准备的,而且很难说这笔钱究竟有多少掌握在老百姓手里。据有关资料,占我国人口总数3%的最富有人士,拥有全国居民存款余额的40%。 恰恰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下岗工人及农村富余人员,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和救助对象,根本不可能成为产业化后的成人教育的盈利对象。
2.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成功创收是“成教率先产业化”的依据吗?普通高校成教学院,它的全部成本不仅仅是几个管理人员工资和招生费用所能包括。它恰恰是非市场机制运作,非商品化市场化下的一种特殊现象。第一,它所依附普通高校自身的无形资产的广告效应是难以估算的。第二,它的有形资产的使用,如教室、实验室等均是挖掘了学校现有的潜力,用并非市场成本价格进行了合理使用(按市场规则应称为非法占有)。第三,其师资的使用是因为我国高校师生比失调(我国约1∶8,外国约1∶15)所致,是国家支付了教师的工资, 而成教只支付了老师的少量课时津贴。因此它的成本与效益是不成比例的,而恰恰是“可率先产业化”的反例。
3.某些私立学校的成功运作,被认为是“成人教育率先产业化”的典型。其实私立学校的应运而生,不是教育(包含幼儿、义务、高中、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结果,而是我国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必然。我们将教育资金筹措的多渠道化、多主体办学、转变教育观念等统统纳入产业化的名义下,是不恰当的,而且大多数私立学校的对象还不属于成人的范围。
4.成人教育由于包含有促进人的能力增长、知识扩展、技术提高、职业转换、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更多的商品性,因此淡化了公益性,而且其中的某些内容,如计算机技术、服装技术等职业培训确实按市场方式运作了,便将“率先产业化”的认识扩大化,否认了成人教育的公益性,否认很多无法商品化、市场化的内容,这将对正确认识成人教育造成损害。如前所述的干部教育、军人教育、社会教育、医生、教师、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这是不应产业化,更不能率先产业化的。
四、我们可以借助产业理念管理成人教育
我在此文中不赞成“成人教育率先产业化”的笼统提法,但赞赏对成人教育借鉴产业经营的理念,引入经营机制,不过一定要做到分类管理。
1.可以借鉴的门类:(1)职业技术培训,如:烹饪学校、 驾驶学校、电脑学校、服装学校等,它们可以个人少量投资而终身受益,是可以在劳动市场获得相应回报的教育。(2)成人教育单位的后勤、 教辅部门、校办企业等及其它原本就属于第三产业的部门。
2.可以借鉴的机制:(1)成本核算。 由于我国的成人教育很大部分仍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机构臃肿,办学效益不高。应该尽量提高师生比、职生比,降低生均成本,防止人力、资金、资产的流失。(2)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同样是教育的生命线。 目前不少成人教育过分注重“创收”,而造成教育信誉下降,应引起高度警惕。要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和质量检测手段,有效地将多样的成人教育按行业或学科、技术种类分门别类地制定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从过程到结果不能有丝毫放松,以期获得教育对象和社会全面肯定。(3)竞争机制。由于长期以来,很多教育的“官办”体制,使其对外、对内都缺少竞争,发展意识、市场意识淡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多家多种成分的办学机构竞争。在内部,允许教职工竞争上岗,后勤服务社会化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效益提高。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江泽民同志对教育性质,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及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作出了深刻而精辟的阐述,对我们关于产业化的讨论有很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