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载县中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2.万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
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感评分、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骨折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有助于预后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较为严重的一种,患者膝关节受到外力冲击后,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关节面出现塌陷[1]。此外,骨折多发生于关节内部,复位难度较大,尤其对塌陷的关节面具有较高的复位要求,且骨折部位周围损伤的软组织在术后极易引发感染,不利于预后的恢复[2-3]。近年来,微创内固定系统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促进患者骨折端的恢复[4]。本研究对此种治疗方式进行进一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3.21±2.26)岁。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2.58±2.4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
观察组患者麻醉成功后保持仰卧位,垫高患肢膝关节,并将关节镜从膝前内外侧送入,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和其他软骨碎片,随后观察患者的骨折情况,包括半月板、关节内部及骨折部位等周围的组织。观察完毕后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重建,使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对骨折块进行固定,同时使用克氏针、定位针对塌陷的骨块进行恢复,待关节面恢复完成后使用克氏钉临时固定。此外,选择合适的微创内固定锁定钢板从切口处插入,顺着骨膜和肌肉做前行隧道,贴着骨面送入,使用螺钉对接骨板进行固定,使用C臂X射线机对复位部位进行观察,满意后取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钉并完成固定。
1.2.2 传统内固定手术
对照组麻醉成功后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在骨折区域做倒“L”型切口,对半月板进行检查,将关节囊打开,通过牵引、挤压等措施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同时恢复胫骨平台,使用克氏钉固定骨折端后使用C臂X射线机检查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方可对周围组织损伤进行恢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骨折端评分,采用HSS评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5],满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膝关节恢复越好,反之,越差;采用VAS评分法对疼痛情况进行评分[6],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烈,反之,越低。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分, )
2.2 治疗情况
观察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对骨折端的复位和周围组织的修复,可使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同时降低因骨折造成的疼痛感[7]。微创内固定系统是近年来微创外科兴起的新型治疗术式,将先进的影像学辅助技术应用其中,通过放大手术视野,在小范围内完成骨折复位,此种操作对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不会将骨折部位长时间的暴露于空气中,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此外,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操作时对组织剥离程度较低,有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预后的恢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可更好的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评分,减轻患者的痛苦;比较两组治疗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微创内固定系统与传统内固定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综上所述,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骨折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有助于预后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进征,吴旭东,武理国,等.三柱分型理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6,38(12):928-931,972.
[2]周海林,陶星光,潘福根,等.临时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延期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04):312-317.
[3]张永,汤永南,张文佳,等.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6):1413-1415.
[4]刘智,陈志清,郑金鑫,等.半患侧卧位前后联合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07):727-733.
[5]左洪涛,赵凯,谢东东.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06):932-933.
[6]李景峰,苏日罕,王希,等.LISS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4):1275-1281.
[7]邢彬,翁茂盛.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2):334-336.
[8]张擎柱,李淑英,信丽丽,等.内外侧钢板联合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7):1431-1435.
论文作者:张庆秋1,邹钟平1,范德书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胫骨论文; 膝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平台论文; 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微创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