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多的的便利交通方式出现,例如地铁、火车、公交、飞机等。在地铁的建造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是屏蔽门工程,屏蔽门对于地铁而言,能够很好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避免出现意外掉落轨道的事故。下面将对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及风险控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控制
一、前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交通愈加便利,多种交通方式广泛应用,在地铁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设置屏蔽门,而因为屏蔽门出现的安全事故目前频繁发生。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优化设备的安全性和加强管理制度,下面将对地铁屏蔽门安全事故处理措施管理制度进行一一分析说明。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规程
去年11月份,北京的13号线地铁发生意外,一位女士被卡在车门与屏蔽门间隙之间,幸好有乘客及时呼喊并及时按站台紧停按钮,才避免了更大的意外发生。
运营安全管理部门应依据各级政府在安全生产、地铁屏蔽门运行和各专门领域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文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运营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规程。内容包括组织责任、资产设备、风险管理、检查审核、标准程序、培训教育、应急演练、事故处理、安全奖惩等方面。
1.安全生产责任制
每年制定公司级的安全生产目标,具体可量化为运行图兑现率、列车准点率、客伤率和各类事故事件发生件数,以此作为全年所有员工的努力目标。同时根据组织结构,明确各级岗位的安全职责,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对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生产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做好内部(部门、中心、班组)各层级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签订工作,层层予以落实,做到覆盖每一个岗位和员工。
2.安全教育培训
从目前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事件和国外对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许多是由人为误操作或对操作规程的不熟悉造成的。国内轨道交通运营作为一个新鲜的事物,人为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地铁屏蔽门系统涉及的种类繁多、专业性强,在实际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岗位,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培训考核办法,明确各岗位所需的任职资格及所需参加的安全培训及考试,努力提高员工分析问题和处理故障的能力,坚决杜绝因任务急而减少培训时间和实操时间的现象发生,确保员工能够掌握与其岗位职责相匹配的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和应急处理故障的技能。
3.安全知识宣传推广
运营管理部门通过适当的服务设施提升、对企业文化和运营服务进行了宣传推广主题营销、公益活动、岗位能手评选、站长面对面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提高乘客安全乘车意识。因为乘客不仅仅是运营的服务对象,更是运营安全的重要参与者,让市民养成文明乘车,不抢门,不撞门的习惯,熟悉、掌握应急逃生设备设施的使用方式,也是确保运营安全的重要途径。
4.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
目前公共突发事件、大客流等情况在地铁屏蔽门运行管理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运营管理部门应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演练等内容,原则涵盖指挥原则、报告原则、现场工作原则、协调原则、信息发布原则,通过建立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全方面、多视角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并结合国内外的安全事故事件、地铁屏蔽门运营风险控制点和复杂恶劣天气情况,有序开展常态化的专项演练,做到响应及时、处置有力。
5.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
安全检查活动是对运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检验的方式,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检查、作业程序检查、作业场所的检查等方面。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一般性安全检查和作业场所、作业工序的检查相结合,公司级独立的安全检查和部门内部的安全检查相结合,有效加强日常的巡查维护工作。
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故障隐患,要采取有效应急防范措施,定时、定人跟踪落实,并适时组织复查,确保有效闭合。运营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联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督查,主要结合三级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运营的安全。
6.风险源把控
风险管理为前瞻性、事先主动采取防护措施的安全管理,一改事后补救型的传统安全管理方式。风险源把控应把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指标纳入指标,主要关注重点应为接口风险、变更风险、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
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就提前筹划危害等级册,并在后期的运营维护阶段不断回顾和更新、验证。在运营维护阶段,应重点抓好设备设施的故障把控工作,严格机车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设备的管理,重点关注电扶梯、闸机、屏蔽门故障引起的客伤事件和因人员操作失误或技能不熟练造成的运营事故(事件),此外还要做好大客流车站的乘客疏导以及复杂天气情况下的运营安全。
7.软灯管探测
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存在可驻人的间隙,如乘客来不及上车,又来不及退出屏蔽门,就会被夹在中间。但此间隙无足够的光源可供地铁司机察看,对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从2004年11月开始,地铁公司研发出软灯管照明的技术,并在广州琶洲展开试验。软灯管探测就是在站台尾部的屏蔽门的立柱外侧加装软灯管,用于检测屏蔽门与车门是否夹人。司机在车头位置,只需观察一下这支灯管发出的黄色光芒,就可以监测到屏蔽门与车门之间是否有不明物体。
8.红外防夹门
部分地铁线路(如北京13号线,八通线等)正在更换红外防夹门。安装红外防夹门,一旦有乘客被夹在列车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探测装置便能立刻向列车司机发出警报,发车信号会终止,列车会因动力系统被自动切断而无法启动,而监控中心也会接到报警,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人身伤害。
探测仪的位置在车门和屏蔽门间隙的左右两侧。列车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完全关闭后,设置在两侧的红外线光幕探测仪会自动发射出红外线,形成一道光幕屏障,如果两扇门之间夹有异物阻断光幕,探测仪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9.激光屏蔽门
激光探测报警系统主要用于地铁车辆与屏蔽门的间隙进行实时监视,发现间隙内有障碍物(人体或较大物体)滞留时,实时向控制室发出报警,提示暂缓启动列车;障碍物清除即可停止报警允许启动列车,以保证旅客和车辆运输的安全。
每侧站台各设一套障碍物激光探测报警系统,它主要包括控制主机、激光探测器组,以及供电和信号传输线路等辅助设备。其中每对激光探测器包含一台发射机盒和一台接收机盒,上探测器盒和下探测器盒并列安装在屏蔽门端门靠轨道侧的立柱上。两激光束距地面高度分别为250mm、550mm,任何一条激光警戒线被遮断时,即时向控制主机输出报警信号。
三、风险管理提升建议
通过对地下车站作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结合国内地铁在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改善建议:
1.采用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流程。管理流程由6个部份组成,分别为危害识别与定级、危害记录与补救建议、危害与补救措施验证、危害与补救措施审批、补救措施实施与监控、危害更新与风险审核。配合流程内的每项任务,制定相关的程序和指引,由危害管控员负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其中每个危害的资料,包括最新的状况及应对方法都记录在危害登记系统中。
2.风险定量分析
目前车站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为危害初步分析,即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对危害进行初步估算;为了提高分析质量,可运用风险定量分析,即将重要危害的发生机会或频率,利用事件树和事故树等工具量化。例如,量化每年某种事故发生的次数、频率、原因等,并详细评估其后果的严重性。
相对危害初步分析,风险定量分析有明显的优点:更能客观及合理地将风险发生机会、频率及结果的严重程度加以量化;了解哪些不确定参数对风险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可有效比较不同风险控制措施的成效。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针对目前地下车站风险管理还不是很完善的现状,必须加大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故障判断、处理的竞赛,不断提高员工的故障判断、处理、应急反应能力。
4.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不断整理技术文本,完善作业规范;针对每起事故,不仅要就事论事提出整改措施,更要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层面,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文本的可操作性和覆盖面。
5.注重主动型管理
运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注重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规范化管理转变,以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地铁修建的不断增多,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但是地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使我们对地铁交通工具产生了怀疑。为了使地铁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对地铁屏蔽门事故进行了分析。地铁屏蔽门事故的风险因素有很多,针对这些因素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地铁运行的安全性,促进我国地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J]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03).
[2]《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3(04).
论文作者:吴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地铁论文; 屏蔽门论文; 风险论文; 事故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发生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