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笔会: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翟振武:人口大国更要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人口论文,笔会论文,更要论文,大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要判断,也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判断。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如何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最关键的是要全面、科学地认识这个战略机遇期,要对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换句话说,要认识国情,首先就要认识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国情,认识到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重要意义。
一、人口变量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基本的、长期的、具有全局意义的变量,因此,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必然成为科学合理的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过去,有些人对人口现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把人口问题等同于规模问题,把规模问题又等同于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最后把人口问题等同于计划生育。
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没有认识到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对人口问题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造成人口问题积重难返。到70年代初,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的问题。它不仅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也成为一个事关全局的政治问题。为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人口规模这个首要任务,国家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以后又成立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这些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充分反映了那个时期人口的主要矛盾和时代特点。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育水平下降到低于更替水平,人口的内在自然增长率降低到负值。这是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一个重大成就,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要发生重大的转变。无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现象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人口都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口都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举例来说,过去30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人口控制的巨大成就,但是人口仍然增加了4亿多,这充分说明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几十年中国人口工作的经验使我们对人口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当人口的内在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值,生育率下降空间越来越小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哪些是不符合规律而难以做到的。
中央关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以及这次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即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充分表明中央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人口问题不单纯是一个规模问题,不只是一个计划生育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人口变动对国家方方面面都在产生持续的重要影响,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就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
二、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大国不可能照搬小国发展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国中人口因素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制度选择等方面都具有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世界上无与伦比。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关注人口问题。几百年来人口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界和学术界经久不衰的争论话题。如果不认识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同于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的特点,我们在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上就会出现许多失误。
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曾经羡慕韩国、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腾飞的模式。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使它们抓住了时机,迅速摆脱了落后状况、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然而把对小国有效的发展战略应用到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却因为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而未必有效。小国可以完全依靠国外资源和市场而获得发展,大国却不可能做到。不可否认,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从国际贸易中受益匪浅,然而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当近几年国际经济普遍低迷的时候,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了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不致力于内需的培育,我们的发展是没有后劲的。
中国人口规模大与人口增长潜力大、人均耕地少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地区之间人口、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特点相结合,就构成了中国人口问题的特殊性。因此,在中国整体的发展战略中,特别是中长期发展战略中,产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等等,都离不开人口大国这样一个特点。
由于我国的人口规模庞大,它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许多改革措施“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每一项改革举措都牵涉到许多庞大群体的利益,如果对各类亚人口的情况胸中无数,那么这些改革举措就可能不符合实际。
三、从中国的发展阶段上看,中国目前仍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体制转轨与工业化同步推进的时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还是不完善的。同时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体制转轨和产业升级的同时还面临社会大范围的利益调整,特别是代际关系利益调整。这种转轨时期的复杂局面迫切需要高瞻远瞩的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首先,人口发展战略将决定就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可能性的空间的大小。“就业优先”作为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由我国的人口态势以及转轨进程所决定的。从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中间大、两头小”结构看,目前中间部分正处于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在这一时期充分开发利用其价值,以劳动积累社会财富,那么,不仅会由此造成直接或隐含的巨大损失,而且会加重未来的负担。而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的前提是必须对劳动力资源的内部结构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人口发展进行长远规划。
我国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格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不会根本改变。我们的就业战略只能两条腿走路,发展利润型企业和发展就业型企业并举。而就业政策需要着眼于促进就业型企业的发展,在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商品劳务市场在利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作用。
其次,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未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肯定不会逐渐提高。但是城市化的速度如何,以及应不应该控制城市化的速度或者如何控制城市化的速度?这都牵涉到对我国宏观和长期人口态势的认识。根据过去十年的城市化速度,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改写中国的经济版图;城市的扩张、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城市人口的膨胀,产生对住房的需求;城市第三产业也会因人口积聚而繁荣;城市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和优化,以及市场规模的优化,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以人口城市化为主导的投资和消费增长周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趋势。
而无论是就业优先战略的实行,还是城市化发展的宏观布局,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四、我们过去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仅仅局限在人口控制上,这是很片面的。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重新认识人口问题,高度重视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在现有的人口条件下,我们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的估计是不充分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已不能满足形势的紧迫需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对资源出路作出正面回答,中长期战略应当对现有人口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性有充分的估计。环保产业应当成为战略发展过程中新的增长点,城市改造、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回收处理与再利用、环保设备制造、环保技术开发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转向统一。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政府从人口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宏观长期指导。
人口与资源的相互关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尽管可再生资源在利用合理、保护得当的条件下,可以永续利用,但是生物资源的自然再生产过程,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要。人们为了扩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不断地毁林开荒、过度放牧、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使森林、草地、野生动植物等生物资源在急剧减少。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土地和淡水资源拥有量也在不断下降。至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则更是有限。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矿种和代用资源会陆续投入使用,但人口剧增及生产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矛盾愈益突出。因此,要真正实现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再分布、人口的流动等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是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
从人口的环境压力来看,合理的宏观人口发展战略是对环境恶化的最有力的干预。目前全国的环境形势是,东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工业污染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中西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要靠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消费方式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肯定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而我国21世纪初面临的环境形势却是异常严峻而且迫在眉睫的: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尖锐,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使生态环境进一步趋于恶化,资源开发强度和规模加大,对生态破坏的威胁更为严重。估计到2020~2030年期间,我国的环境压力将达到峰值。这些都必然要求我国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必须以人口发展战略为依托。生态破坏的代价是更加难以弥补的。1998年的持大洪灾敲响了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调的警钟,发展包括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以及自然保护区等项内容在内的环境保护产业,应当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为我国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在国家计划和地方、部门的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以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核心的环保产业”的内容。对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只讲保护,更重要的要讲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安全、环境优美。这些目标的实现,最关键的是对人口的战略规划。没有对人口的合理安排,生态和环境保护将成为一句空话。
五、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口问题永远是一个重要问题。有的时候人们可能不重视它甚至忽视它,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口问题不存在或者不重要
正如只有当人们膝盖疼痛的时候才意识到膝盖的存在一样,只有当人口问题积重难返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经过了建国后20年的人口政策失误,终于认识到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然而随着中国控制人口政策的成功,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以及经济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有些人对人口问题开始不以为然了,这是我们应该加以警惕的。
中国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尖锐的问题,比如内需不足与经济增长、国有企业改革与私营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化、就业与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等等,它们是相互纠结、错综复杂的,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单独得到解决。如果我们注意到,人口因素是从最深的层次、从最长远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产生制约作用,那么我们抓住人口问题就是抓住了关键。当然深刻认识人口问题需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任何只注意从短期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定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在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指导下,才能从宏观上统领各种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目前我们又到了一个转折时期。生育水平长期低于更替水平,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正在出现的劳动力高峰,加速来临的老龄化社会,所有这些挑战都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环境正在面临一个重大的转变。及早认识到这个深刻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转变,大力研究这个重大转变所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新一届政府中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成立,正是赋予这个政府部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全新职能,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后一个相对长时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仅需要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而且需要大力加强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研究,为国家的宏观社会经济决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