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化与信息服务社会化_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信息化与信息服务社会化_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信息化与信息服务社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经济信息论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国际社会信息环境,各国经济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信息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形成的信息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焦点。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已将信息经济成分所占国民经济比例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由此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发展模式。

地处中国腹地的湖北,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50年,湖北经济已形成了坚实的基础,且具有自身的优势。当前,发挥湖北优势,利用现有基础已成为湖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加速湖北经济的信息化构成了湖北经济崛起战略的一大关键。

1 社会信息化中的国民经济信息化问题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变革阶段。在这一变革中,作为社会发展三个要素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关系正在转化。这种转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结构、基本关系和生活模式。在社会内部因素作用下,科学技术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从而导致社会的信息化。

目前,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尚处于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和资源——技术型经济发展阶段,然而国际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却是科技——经济——信息的综合经济发展。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利用其发展优势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以不平等方式谋求其经济利益。在他们的工业经济发展时期,主要以廉价购入物质资源、高价倾销工业品的形式谋取暴利;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逐步转为通过输出技术,利用“信息”优势和资本,以多种渠道同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直接利用其资源、劳务和市场,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客观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一种严重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是一种发展机遇。这是因为,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有一个实现工业化、建设现代工业体系的问题,因此尽管与发达国家的交往在经济上免不了受其剥削,但为了今后的发展,有可能在一定原则下利用发达国家的输出技术、信息和资金加速本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致力于信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化现代信息网络的建设,增加国民经济中的信息经济成分,科技兴国,迅速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实践证明,这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条件下发展本国经济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社会信息化是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面对新的国际环境进行的,其基点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将现代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即在信息化的国际环境中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迅速发展科技生产力,增加国民经济中的信息经济投入,获得高的产出,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

为了分析湖北经济的微观结构和工业企业的信息经济情况,我们抽取了20家大、中型企业和40家小型企业(包括10家乡镇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基本分析数据如下表。

表中结果表明,湖北企业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投入和产出的增长。从全国情况看,湖北的发展居于中等水平,工业企业的信息经济成分不仅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地区差距甚大,而且不及沿海经济特区和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总体上看,湖北经济具有雄厚的基础,自5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家重点投入布局的省份之一,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门类较齐全,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以交通、流通为先导的发展策略以及占有一定优势的科技实力确立了武汉作为华中中心城市和开放城市的地位,全省形成了科、经、贸综合发展的格局,奠定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基础。

湖北工业企业信息经济调查分析(1995年抽样数)

分析项目 信息型劳动职业

10年来信息投 经济投入中信息

企业 所占比例 入平均增长率 投入比例(1994

- 1995)

一般企业 16% 11.9% 9.6%

外向型企业21% 15.2% 16.5%

平均值

18.5%13.2% 13.1%

分析项目经济收益增长中 生产总值中信息

企业信息作用成分产值所占比例(估计)

一般企业22.2%20%

外向型企业 35.1%30%

平均值 28.7%25%

在经济信息化过程中,湖北经济发展整体战略的实现对信息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基本方面归为以下几点:

(1)湖北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资金、资源、劳力, 转而主要依赖科学技术和信息,在经济运行中要求从宏观到微观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与经济信息服务,涉及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工农业各行业;

(2)湖北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传统工业及老企业的改造,要求为技术引进、省内技术市场和企业技术进步提供社会化的信息服务;

(3)科技——生产——经营体制的确立,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发展改变着社会信息流动状况,要求建立高效化综合性信息服务网络;

(4)湖北区域性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开放化的信息系统, 在地域网的基础上与全国、国际联网,为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提供信息保证。

以上4方面集中在一点, 便是与湖北经济信息化相适应的科技与经济信息相结合的社会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业体系的确立。

2 湖北信息服务业与经济信息化的某些不适应性

长期以来,湖北信息服务业的主体是分属于不同系统和部门的信息服务机构。从纵向看,这些机构的上层管理部门包括文化部图书馆管理机构、中央部(委)经济与科技信息管理机构等。以此为依托构成了湖北科技、经济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以业务为依托的信息服务(如金融信息服务、期货物资信息服务等)以及民营信息服务实体,在服务于湖北经济和科技工作的实践中得以发展。湖北地域内的信息网络为上述机构的多种形式的联合,由此形成了多种类型跨行业、交叉性信息联合体。这些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沟通着各层次各类机构的业务,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开展。

湖北省信息机构的部门所有制决定了信息资源分布与服务状况。 1992年,我们对湖北全省范围内的2531个主要的信息服务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在信息资源占有上,按全省100%计算, 其分布为:①武汉地区的信息资源占有为60%左右,余下40%左右分布在很广的地域;②部(委)属信息系统的资源占有约为36.8%,省属机构占45.7%,地、市、县属机构占15.7%,民营机构占1.8%; ③科技信息资源和国家管理部门占有率为0.01%,公共信息服务部门占27.1%,科研部门占12.6%,院校占42.6%,企业占14.69%,其他占3.0%;④经济信息资源的国家管理部门占有率为63.5%,公共信息部门占10.1%,科研部门占2.2%,院校占1.5%,企业占21.2%,其他占1.5%。

在全省科技人员和管理经营人员的信息需求与服务分析中,我们抽样调查了政府部门、院校、研究所、设计院和企业的情况,结果为:图书馆利用为29.2%,科技信息部门为24.7%,经济信息部门为23.6%,民营信息服务为1.1%,信息网为8.1%,其他服务为13.3%。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科技信息需求满足76.4%,经济信息需求满足62.1%,综合信息需求满足58.1%,其他信息需求满足51.6%。这说明,除信息服务利用外,用户还需要通过各自的交往渠道获取各种业务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

在信息服务中,用户利用信息的来源呈分散趋势,例如,对化工企业50名用户(技术、生产、管理、经营人员)的调查结果为:1995年对本企业信息服务利用占42.0%,对本系统信息服务利用占9.1%, 对信息网的信息利用占8.2%,对往来单位信息服务利用占6.4%,对全国、全省信息服务利用分别占7.8%和2.4%,对民营信息服务利用占1.8 %,对其他社会化信息服务利用占23.3%。与1992年比,除信息服务利用更加分散外,社会化信息服务利用比例明显上升。

以上情况表明,湖北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与湖北各行业的信息需求增长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很不适应,其主要问题如下:

(1)社会化信息需求与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科研部门和工业企业信息需求的满足率不高,致使用户不得不通过信息服务以外的渠道获取信息或在不充分信息条件下进行决策活动和业务活动,因而从全局上影响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从微观上影响了科研和生产经营活动。

(2)信息服务体系和资源分布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湖北的信息服务和资源分布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部门所有制和信息服务的某些封闭性,致使有限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中难以合理利用,同时十分集中的信息资源分布与全省各地地域性经济发展不协调,难以产生理想的效益。

(3)以科技与经济信息为主体的高效化、综合化、 社会化信息网络未能形成。由于网络建设的限制,难以向全省各类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服务,导致了用户利用信息服务的分散性,限制了社会化的信息服务效率。

(4)对市场化的信息服务,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由于机制不健全,难以控制社会化的信息服务市场,致使不正当经营行为难以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化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这些情况表明,必须确立湖北信息服务业的新的发展体系,以适应湖北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3 湖北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的确立与政策性发展对策

湖北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说,就是确立大信息网络的社会化运行机制,组建开放的、市场化的科技与经济区域性系统,使信息服务适应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形态,从而优化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为箕北科研——生产——经营(即科、工、贸结合模式)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保证。与西方相比,这种机制克服了“网络垄断性和管理多元化”的缺点,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条块结合和集中分层管理的优势。

湖北社会化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当前的基础和全民信息服务系统的主导地位,宜采用国家调控下的多元体系结构模式。

湖北社会化信息服务业应具有网络化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功能,即实现以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为基础的多样化信息服务,以满足湖北经济信息化中的多方面信息服务需求。在湖北省有关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管理下,信息服务业宜按“公益”制和“产业”制(双轨制)来组织。公益性的信息服务主要由国家综合信息结构、国家专业信息机构、区域性信息中心、各地综合与专门信息机构以及基层单位信息机构承担,以提供无偿信息服务为主,有偿信息服务为辅,其投入、产出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产业型信息服务实体包括直接进入信息服务市场的各种信息服务机构(如专业化信息服务公司等),它们在信息服务市场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营服务。另外,公益型机构的有偿服务同时进入市场,主管部门通过市场控制产业化信息服务的开展。在这种开放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系统中,用户通过“公益”和“有偿”两条渠道获取信息服务。

这里,我们强调面向社会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处于公益制管理体制下的信息服务主体是湖北省内各种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所、省信息中心系统、省经贸委信息系统及有关部(委)属信息机构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对这些部门实现自负盈亏的产业化管理,而是按经济发展控制投入和产出,其服务效益并不直接体现在服务机构的盈利上,而是体现在接受服务的部门、单位和公众利用服务后所产生的效益上。在市场经济中,这种效益是可以通过多种计量方法利用货币的等同形式来显示的,这种计量便是“公益制”信息投入的基本依据。

湖北信息服务业社会化按市场化机制运行,其要点为:①实现网络一体化管理体制;②以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为依据,从宏观上控制“公益”制和“产业”制的规模与结构;③通过市场,从微观上管理信息服务行业;④强化各类信息机构和实体的业务规范管理。

根据现实情况,拟分两步实施信息服务业社会化方案:

(1)1996~1997年。 具体工作为:①优化湖北信息服务业的投资结构,在改革中推行信息服务业的“双轨制”;②加强科技与经济信息机构的合作,促进业务渗透,实现科技与经济信息服务联网;③在政策上扶持产业化信息服务实体的发展,力求使由市场调节的信息服务产出达信息服务总产出的30%左右;④调整信息资源布局,规划全省范围内的网络中心,构造进一步发展的支点;⑤对各类数据库和系统进行评估,协商联网运行;⑥在发展湖北地区综合信息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国家网、其他省市网和国际网的有效连接与使用;⑦建立湖北社会化信息服务管理协调中心,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领导下开展经济信息化工作。

(2)1998~2000年。在这一阶段, 全面实现湖北社会化的大信息网络服务机制,使之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相适应,在我国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三金”工程为基础的计划)指导下,实现用户计算机的全面联网服务,建立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湖北——全国——国际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使信息经济成分达到发达国家相应地区的80年代末期水平,为湖北社会全面信息化奠定新的基础。

湖北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有相应的政策作保证,根据“社会化”目标、基础和我国的总政策,拟围绕以下基本问题进行政策制定:信息资源政策;信息管理政策;社会化服务政策;网络化组织政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市场政策;信息合作政策;信息政策指导下的信息服务立法问题。这些政策指导下的系列对策将确保湖北经济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的实现。

*

该论文系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项目“科技与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化组织模式”的成果之一

标签:;  ;  ;  ;  ;  ;  ;  ;  ;  ;  ;  

经济信息化与信息服务社会化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